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工资低、生活条件差这种现象催生了一个流行词:“蚁族”,这反映出中国的80后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在美国也有“蚁族”现象,但其定义要比大学毕业生广泛的多,美国18岁至29岁年轻人是此波经济危机最大的受害者,他们的境况比其父辈要艰难的多。详见美国80后:挣扎与失落的一代
面对就业市场的严重不景气,不少成为蚁族的美国年轻人在社会上晃了一圈后发现,父母的家庭是最可靠的,他们开始搬回父母的“老宅”,在父母的帮助下渡过目前的经济危机。 过去人们常说,美国的孩子非常独立,到了18岁就成年了,要到外面闯天下,而不愿意再同父母住在一起。但美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一般而言,一个孩子大学毕业后会去寻找独立的生活,但从统计数字来看比例并不太高,不超过10%,大部分孩子在结婚前还是与父母住在一起。当然美国人结婚后与父母住在一起的比例却真是不高,往往是自立门户,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美国目前出现的年轻人与家庭关系的一个新的变化是,未婚的成年人在外打拼遇到困难时,父母的家自然就成了避风港。对父母而言也无需承担太多的经济压力。无非就是让孩子重住在上中学时的房间,饭桌上多个碗而已。但对年轻人而言,与父母同住,经济上却可缓解很大的压力,一个月就可以节省在外租房、食品等费用上千元。这是美国很多年轻人从独立居住到“凤还巢”的现实考量,经济糟、找工作难,人们只能是随机应变。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一年中,美国的家长中有13%的人说,他们已经成年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独立居住一段后现在又飞了回来,这就像中国的老话所说“凤还巢”。按照美国人过去的传统,一名大学毕业生在找到工作的同时也会在外面租一个公寓居住,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与父母再住在一起的。详见美国三分之一年轻人成了啃老族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字也表明了这一趋向,根据统计,2007年美国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离开父母独立居住的比例是7.9%,而在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3%。这种趋向业说明,一旦经济不好,更多的年轻人多会借助家庭来支撑生活,而不是在外面甘当蚁族。 全美大约有2000万18岁至34岁的人现在是与父母同住,而在2005年这个年龄段的人与父母同住的人数为1800万。 年轻的女孩比男孩更有意愿与父母同住,而不是远离父母。美国18岁至29岁的年轻女孩有6.1%是独立生活,男孩的比例则为8.4%。经济不景气对美国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大军都有影响,但对年轻人的影响最大。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16岁至24岁的美国年轻人中,目前有工作的人数只占这个年龄段人群的46.1%,这是从1948年以来最糟糕的情形。 皮尤研究中心在抽样调查中,18岁至34岁的被访问者中有10%的人说,由于经济不好,去年他们不得不搬回父母家与老人同住,12%的受访者表示,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寻找室友共同分担房屋的租金。经济的不景气也影响到年轻人的生活规划,15%35岁以下的受访者说他们会推迟结婚的时间,14%的人表示他们会延迟要孩子。 在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中,70%是在30岁以下,其中一半的年轻人有全职或是半职工作,25%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完全要父母来供养,20%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是全职学生。在与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中,有35%的人表示他们以前是独立居住的。 美国的成年人中,除了已婚和与父母同住的外,2009年一个人独立居住的比例为13.9%,如果作为家庭来统计,这种一人家庭占美国全部家庭总数的27%。1950年美国的这种一人家庭的比例为5%,2000年上升到13%,2008年达到高峰,为14.3%。 在成年人中,女性一人家庭的比例要高于男性,2009年美国女性一人家庭的比例为15.3%,男性为12.5%。 1950年,美国18岁至29岁年轻人自己独立居住的人数只占这个年龄段人数的1%,1980年为7.5%,1990年后为7%。2009年美国18岁至29岁年轻人一个人独立居住的比例为7.3%,30岁至49岁中年人一个人独立居住的比例是9.5%,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一个人独立居住的比例高达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