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新移民育儿故事 跨国两代人分歧多

2013年04月24日17:17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张晓东认为,新加坡的育儿方式更加西化,更科学。在面对分歧时,基本会听取儿媳的意见。张晓东认为,新加坡的育儿方式更加西化,更科学。在面对分歧时,基本会听取儿媳的意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在中国,祖辈家长[微博]参与0到3岁婴幼儿抚养,即隔代教养的比例很高,两代人共同养育第三代是中国大多数家庭的育儿现状。在新加坡,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微博]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千里迢迢跨国带孙儿的现象也非常普遍。跨代加上跨国,新移民与中国国内的老人在育儿分歧和生活方式上的碰撞也如影随形。记者日前采访两个新移民家庭,看他们在新加坡的育儿故事。

  来自中国河北保定的王伦(新公民)和李珊(永久居民)于2008年注册结婚,2011年10月生下儿子王傲芙。王伦身为高级工程师,经常需要出差,有时外派工作要半年之久。儿子出生后,育儿的重任基本由妻子李珊承担。“最初的几个月,真的是太不容易了。白天要工作,间隙又要吸奶。晚上也要起来喂好几次奶。有空还要给傲芙洗澡、洗衣服,疲惫至极。”初为人母的李珊感受到了当母亲的不容易。

  王伦和李珊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出生后,两家老人在参与育儿上态度都很积极,纷纷请缨前来新加坡照顾孙子/外孙。王伦为59岁的母亲张晓东申请到了长期签证,往返新加坡很方便。“倒是外婆,申请了一次长期签证被拒绝了。每次来只能申请旅游签证,最长待3个月,很不方便。”母亲的签证问题一直是李珊的困扰。受到准证的限制,外婆只能作为育儿小分队的候补队员,在奶奶回国省亲期间前来换班。

  为了不让老人那么辛苦,李珊请了女佣帮忙分担家务。白天她去上班,由奶奶或外婆担任主要看护人,照顾傲芙的吃喝拉撒睡。“由于我白天上班,在日常的照顾中,老人是关键人物。但她们遇到了问题,都会给我打电话沟通,精神上的导师是我,我是主心骨。”李珊与母亲和婆婆就育儿问题达成共识,遇到意见分歧时要尊重她的育儿观。

  育儿过程中的诸多小事都会存在分歧。比如什么时候加辅食,加什么辅食;什么东西可以给宝宝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生活习惯上的不同也经常造成矛盾。“傲芙7个月的时候,芙奶奶带他回中国住了几个月。深受周围人的影响,芙奶奶总是害怕孩子发育不好,一直要给傲芙补钙。中国补钙的观念是极其错误和普遍的。我极力反对,拖到宝宝回新加坡后,在医生指导下,才给宝宝吃了一些鱼肝油。”除了育儿理念不同,李珊也提到生活观念上两代人的差异。她介绍说,老一辈非常节俭,有时候会去批发工厂买冷冻的肉、没有牌子的大米和白面。其实看似省钱,但食物不新鲜,质量没有保证的话,钱省不了多少,对孩子和家人的健康一点好处都没有。“我发现以后强烈制止。每个星期亲自去NTUC和Coldstorage买最新鲜的食材,给傲芙和全家吃。”

  李珊坦言,两代人的观念还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老一辈人的观念有其特殊的成因,且根深蒂固,她采取的对策是科学说服加上强制执行。“好在我婆婆和妈妈都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来养育傲芙。我们都认同只要傲芙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老人如何适应?

  跨国远赴他乡,老人们其实面临更多挑战。他们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老朋友,在异国他乡要重新适应新的语言、环境,甚至是不同的文化。

  傲芙的奶奶张晓东告诉记者,“新加坡的育儿方式更加西化,更科学。在面对分歧时,我基本会听取儿媳的意见。”现在,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认识了一些中国来新带孙子、孙女的老人。大家一同参加社区活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儿媳李珊教她用QQ定期与家人视频。现在张晓东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电脑,还将自己的育儿经验以及宝贝孙儿的点滴成长写成文章,通过QQ空间跟国内的亲戚朋友分享。

  谈到与西方国家老人退休后四处旅行、享受生活相比,中国老人往往更愿意花时间帮忙带孙,张晓东笑着说:“我觉得带孙子和旅行、享受自己的生活并不冲突,而且也可以带着孙子及全家去旅行,这种天伦之乐是老人独自旅行所不能体会到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几年,大一点就可以去幼儿园。老人能帮还是要尽力帮助的,毕竟自己帮着看孩子还是更安全。”为了慰劳婆婆和妈妈,李珊趁她们换班之际专门安排了峇厘岛之行。

  经历相互争执的磨合期

  与李珊同为职场妈妈的吴小琦也选择了让自己爸妈帮忙育儿。不同的是,她和母亲经历了一段相互争执的磨合期。

  2006年来新的吴小琦,2010年与丈夫尹飞结婚,两人一同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2012年11月,女儿尹奕心出生。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外公吴著龙提前办理退休和外婆陈辉忠一同来新加坡陪伴女儿待产。

  宝宝出生后,月子里哭闹严重。为了顾及爸爸的工作,最开始的夜晚由外婆和妈妈轮流照顾孩子,导致外婆晚上睡不好,白天也照顾不好。夜晚,外婆和吴小琦关于如何安抚婴孩的问题上也有争议。“人一旦睡眠不好,脾气和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耐心程度降低。最后我果断决定晚上还是由我们来照看宝宝,分工合作,每人都尽责。养儿育儿的问题上,家里一定需要一个能拿定主意、做决定的人,每个人都要做出让步和牺牲才能达到平衡。”吴小琦总结说。

  最初,宝宝哭闹,外婆外公一直认为是宝宝缺钙或吃不饱,也会认为宝宝得了病。“他们印象中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宝宝都很乖,自己家的宝宝一闹,就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因此前两个月去诊所多次。”后来他们把从网上获得的常识和育儿心得拿出来和外婆分享。幸好外婆外公都会上网,他们自己也在网上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但是在外婆陈辉忠心里还是有很多疑虑:“新加坡的孩子为什么一直用“尿不湿”?为何不把尿?为什么这么小就吹空调?”

  外婆认为四个月可以开始给宝宝喂辅食,吴小琦多次解释要六个月以后,母亲不太接受。她只好拿身边人的例子来说明,母亲这才勉强不再争论下去。外公吴著龙告诉外婆:“孩子是他们的,怎么养还是他们说了算。”慢慢地,外婆能这样想,偶尔也有自己的一些主意。“地方不同,人思想也不同吧。现在不得不全听女儿的,有时觉得女儿太霸道,而且辛辛苦苦带孩子,还被质疑,还被指点,心里不舒服。可那是自己的女儿,还能怎么办?忍受她。”

  虽然外婆心里偶尔不舒服,也会抱怨在这边没朋友,生活枯燥。但看女儿女婿早出晚归,上班很辛苦,心就柔软了。“我很喜欢孩子,想到自己女儿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也很心疼。带五年就回国去了,等宝宝能上幼儿园以后就回去养老。”她接着说,不过一家人呆在一起也蛮热闹的。女儿很早就出国打拼,像现在能住在一起的时间也真难得。

  “现在,宝宝白天由外公外婆看护,夜晚由宝妈宝爸看护。外公买菜做饭,负责一家人的伙食,外婆白天带娃,哄娃睡觉。”合理地分配了任务,一家人都能各司其责,育儿生活也更加和谐快乐了。

  虽然吴小琦偶尔担心爸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会对宝宝语言能力造成阻碍;他们和宝宝互动时,缺乏新意,也不会联想式教育和反省式教育等等,但她承认爸妈比自己更有耐心,知道各个阶段宝宝的发育特点,他们也有自己的育儿优势。

  吴小琦说:“孩子怎么养都会长大,但是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宝宝要快乐长大,父母要互爱互敬不争吵;其次注意观察宝宝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并和伴侣进行商讨。”

  跨国两代人之间的主要分歧

  两代人产生育儿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在生活习惯、教育观念、经验阅历以及角色方面存在的差异。而跨国界育儿又增加了两国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吃、穿、用、学等方面。

  吃:年轻父母容易接受西方的一些观点,让孩子做主,不吃也不强迫;老一辈怕孩子饿着,爱追着喂,一顿饭要吃上半个小时甚至更久。

  穿:老一辈往往会给孩子穿衣过多。由于老年人运动减少,活力降低,在孩子穿衣上也容易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孩子穿得过厚。由于孩子的新陈代谢比成人要快,穿着过多,反而容易感冒。

  用:老一辈比较节俭,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太有这种意识,在添置孩子物品和玩具上显得大手大脚,老人们一时难以接受,容易引起冲突。学: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年轻父母往往趋于理性,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老人是趋于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往往愿意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而没太理会这些做法对孩子是否弊大于利。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