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失业大潮涌 世界很忧伤(图)

2013年06月13日11: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3月29日,西班牙两大工会发动24小时全国大罢工。图为民众聚集在马德里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和平示威。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2年3月29日,西班牙两大工会发动24小时全国大罢工。图为民众聚集在马德里市中心的广场上举行和平示威。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第五个年头,然而汹涌的失业潮依然在世界各地起伏。最近,各国和相关机构公布的失业数据让世界心惊,而超高的青年失业率更让媒体惊呼世界正迎来“失业的一代”。

  冰冷的数字

  各种最新数据让世界感受到了冬天般的严寒。

  近日,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发布全球工作报告《修复经济与社会架构》称,全球失业人数2015年将增至2.08亿。报告指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就业率2015年将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发达经济体则需要到2018年才能回到危机前的水平。

  欧盟统计局5月底的数据表示,欧元区4月份失业率上升至12.2%,创下199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失业率最高的3个国家分别为希腊(27.0%)、西班牙(26.8%)以及葡萄牙(17.8%)。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4月份失业率创纪录新高。另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第一季度该国总体失业率升至12.8%,创36年新高。

  更严重的是,世界目前面临的失业大潮的特点之一便是青年失业率高。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欧元区青年失业率升至24.4%,这意味着,欧元区近1/4的青年无法找到工作。希腊青年失业情况尤为严峻,失业率近2/3,南欧地区正面临着“失去的一代”。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5岁至24岁青年人口的失业率达41.9%,为1977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失业的一代”,有的媒体如此称呼这些年轻人,并认为这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的确,近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全球15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将有7340万人失业,占该年龄段总人口的12.6%。而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则估计,该年龄段人口的实际失业总数接近3亿。

  在一片萧瑟中,美国的数据貌似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温暖。美国总体失业率水平已经从2009年下半年时高于10%的峰值下降到了当下的7.5%。不过,这与危机前的低于5%依然有相当距离,而且,正如美联储理事拉斯金指出的,官方公布的数据有意无意地低估了现实中存在的失业问题。美国失业率仍处于危险的高位。有人说,如果把那些已经放弃找工作和只做兼职工作的劳动人口计算在内的话,美国真正的失业率是14.3%。

  愤怒的人群

  抗议失业率上升的示威游行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

  5月底,“占领法兰克福运动”时隔一年再次在欧洲央行所在地法兰克福举行。欧洲国家上千失业者抗议欧盟紧缩财政,逼宫欧洲央行。“占领法兰克福运动”始于2011年10月初。此次,这项为期6天的运动在德国烽烟再起,法兰克福市中心银行区和商业区内部分商店被迫关闭。

  4月底,在失业率已经超过27%的西班牙,示威者走上首都马德里的街头,游行最后发展为大规模冲突,造成约30人受伤。据报道,此次游行示威者将西班牙国内就业困难问题归咎为政府的无能,在游行中提出要求政府下台,并取消不合理经济政策等要求。据悉,西班牙政府一项缩减财政支出的方案曾导致其国内多家公司破产。

  3月份,在埃及,数千人示威游行,要求政府辞职。2011年前,埃及失业率为9%,目前已高达31%,失业人口总数多达350万。而其中72%此前是有工作的。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全球工作报告认为,解决劳动力市场出现的问题,不仅要着眼于改善经济,同时还要在社会政策层面作出努力。如果就业前景和生活水平一直提不上去,民众就会产生悲观和不满情绪,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该组织还指出,由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欧盟国家爆发动乱的潜在可能性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高。国际劳工组织称,社会动乱包括罢工、街头抗议和示威,自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这在许多国家呈增长趋势。而最有可能发生动乱的国家包括塞浦路斯、捷克、希腊等。

  持久的战争

  该如何解决失业率高企这个问题?大浪淘沙中,“德国模式”成为热词。

  在这里,“德国模式”主要指双元制职业教育。据《经济学人》报道,在德国,那些对大学没有兴趣或不够资格的年轻人可以报名参加一个项目,每周要为一家公司工作3-4天,而这家公司给他们提供报酬,传授技能。这些年轻人还要在学校完成专业课程。商会和工业协会确保工作与教学相匹配。大约3年之后,这些年轻人将获得证书,如果表现出色,还有机会成为全职员工。德国的年轻人中约有2/3都通过这一体系,在大约350种行业中找到工作。

  目前失业率最低的两个欧盟国家,奥地利和德国,都是采取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到8%的青年失业率让德国信心十足地开始推广这一模式。德国教育部长已经同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的相关官员签署了备忘录,准备共同在这些国家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就连作为欧洲“优等生”的瑞典也因为年轻人失业率上升准备引进这一体系,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也将德国的职业教育作为学习的榜样。

  不过,也有人提出异议,指出德国的人口结构、工资限制、福利改革等因素让“德国模式”不那么容易复制,而且这一模式也无法在短期内显现效果。正如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所说的,欧洲各国与高失业状况的斗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朔伊布勒强调,欧元区17国的领导人都该行动起来,与青年大面积失业这一状况战斗到底。

  为了解决失业率高企、尤其是青年失业率高企的问题,各国政府早已行动起来。意大利总理莱塔6月初指出,意大利政府将力争在未来数年间将该国青年人的失业率降低到30%以下。政府一方面会予以雇用青年员工的企业部分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也将考虑出台为年轻雇员度身定作的新劳动法规措施。法国总统奥朗德也表示,政府有能力通过一系列拯救措施在今年年底前扭转失业率曲线。

  正如分析指出的,失业问题一向是经济衰退过程中的滞后指标,在经济刚开始恶化之时不会立刻出现,但在经济复苏后恢复起来也最慢。降低失业率,注定了是一场“持久战”。

  名词解释

  失业率

  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是用来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失业程度的主要指标。

  各国在统计失业率时标准不一,相互之间的可比性较差。比如定义劳动力总数时,美国、德国等取用民用劳力总数,而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使用的是全部劳动力总数。

  定义失业人数方面,英国、法国规定在统计失业的当日凡15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并已在职业介绍所或就业服务机构登记,但尚无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而美国则规定为16岁以上有工作能力无工作,且在调查前4周内一直寻找工作的人为失业者。

  尽管统计上存在标准差异的问题,但各国公布的失业率仍不失为一个衡量总体经济形势变动的重要指标。

  “尼特族”

  “尼特族”一词源自英国,为NEET(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的音译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定义,“尼特族”是指15至29岁,未在学、未就业、也没有接受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在中国大陆俗称“家里蹲”“啃老族”。

  “尼特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经济高增长、生活素质高的国家和地区的青年阶层中产生,诸如美国、英国、韩国青年中“尼特族”比例均高达10%以上。

  “尼特族”本为适龄工作的青年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或缺乏独立能力,他们普遍就业意愿不强,宁愿依附在家中靠父母救济渡日。

  “尼特族”的壮大不仅浪费劳动资源,加速劳动结构的老化,而且还会引发诸多家庭纷争以及“不婚、不生、不养”等社会问题。

  “飞特族”

  “飞特族”英文原意为“freeter”,由英语的“自由”(free)与德语的“劳工”(arbeiter)两个词组合而成,以表示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飞特族”年龄一般在20至35岁之间,没有固定的职业,多从事一些弹性很大的短期工作。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飞特族”是“为生活而挣钱,不为挣钱而生活”的一类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上班族生活,往往攒够了钱就递上辞呈撒手走人。因而“飞特族”又被称为“自由失业族”或“失业快乐族”——游走在工作与休闲之间的人。

  成功的“飞特族”不仅敢冒风险、有智慧,而且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懂得如何利用“失业”给自己充电。因而虽然“飞特族”常常“丢工作”,但一旦准备充分,便能迅速地凭借优秀的个人素质重返职场。

  观点集萃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青年人失业是欧洲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再这样下去,青年人将对政府失去信任,对欧盟失去信心。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社会分裂,这是对欧元区团结的最大威胁。欧盟各成员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拯救这一代青年人,他们是欧洲历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但却成为失落的一代。”

  《经济学人》专栏作家保罗·麦基说:“许多人认为,技术创新导致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使不少人面临失业。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当新技术、新材料逐渐成熟,其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3D打印技术有可能会让制造业工人失业,但又会带来物质文明的极大繁荣。一个传统行业的失业者,可能得益于新技术,甚至获得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在这个新时代里,挑战与机遇并存。”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迈克尔·舒曼撰文指出,全球年轻人面临的这场危机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当前的全球经济无法为大学毕业生和其他首次加入就业大军的人们提供满意的就业机会。就业危机持续的时间越长,危害就会越大。年轻人失业问题有可能从令人遗憾的社会弊端升级为对世界各地未来经济和政治稳定的重大威胁。

  国际劳工组织年轻人就业计划协调人詹尼·罗萨斯说:“如果不采取行动,这支失业年轻人大[微博]军有可能成为‘迷惘的一代’。现在的局面是,我们的孩子所面临的情况比我们20年前所面临的情况还要糟糕,我们是在倒退。”

  世界银行年刊前总编辑凯文·拉弗蒂撰文表示,失业是资本主义深不可测的黑洞。过去那种无论逆境还是顺境中都会相互扶持的由家庭组成的社区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迅速发展的混乱不堪的城市,失业在这里已经几乎算得上是一种灾难。

  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专员奥利·雷恩说:“鉴于衰退时期的延长,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来克服欧洲失业危机。欧盟多项政策都是专注于可持续性增长和就业创造。只有完成了痛苦的改革后,才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失业率。”

  美国原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拉齐尔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全球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并不是检测劳动力市场最可靠的试金石。相反,人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就业率。评价劳动力市场更好的办法应该是看有多少人在工作。”

  (杨晓敏编译)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