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需理性对待政府扶持 市场是导向

2013年07月04日10:2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海归创业需理性对待政府扶持市场是导向

近日,在南京市举办的海外华侨华人高端人才创业创新洽谈会上,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国际交流投促会会长陈涛说:“我们最近一项调研发现,从2000年到现在,海归博士、博士后创业,成功的只有1/10。”国内针对海归创业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然而,海归创业成功率不高的事实值得深思。

政府扶持 ≠ 政府包办

10年前,中关村管委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回国创业的海归中,有43.43%的人坦言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资金”,资金缺口平均在159.9万元左右。当时,北京市规定,海归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那时海归在国内创业,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个普遍的难题,有些创业项目甚至因为缺钱而无法维持经营。

但现在,各地都已经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吸引海归创业而提供的扶持资金也不断增加,“百万元级”的资助并不罕见。海归也普遍反映,在国内获得创业资助要比国外容易很多。

虽然国内不断涌现出新的海归创业优惠政策,政府资助金额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归创业者从此就能高枕无忧。政府的扶持只能起到辅助和推动的作用,当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和政府的资助用完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就会缺乏赖以维系的资金动力。

创业应以市场导向为主

创业导师提醒打算创业的海归,创业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和风险,有很多规划和管理方面的难题需要海归到市场中寻找解决途径。政府不是全能的“保姆”,创业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海归自己手里,不能过于依赖政府的扶持。

赵子建是江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创业导师,他认为,政府扶持创业的钱不是风险投资,海归在开始创业时,应该初步规划自己的商业模式,遇到资金和市场上的难题时,首先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想办法,而不是马上就想依靠政府。

海归创业需要政府和市场提供的资源,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在创业者手里。海归应该把开发的产品或项目投向市场,让其在市场中接受考验,最后“生存”下来的才值得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推广。

山东靶点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总裁刘珂曾说过:“办企业是自己的事,不能老想着靠国家公款来埋单。特别是对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说,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需要风投的支持。”刘珂在20年前受国家公派留学[微博],到德国波恩大学医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回国创业。他认为,政府在多数时候只能起到一种引导和服务的作用,真正的创业还是要靠海归努力经营企业。

除了融资难以外,另一个影响海归创业的问题是团队管理不善。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学军说,创业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创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往往都与团队协作有关。对一个科技型的企业来说,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产品推广,都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他认为,一个团队领导者的品德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人格魅力,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到一个方向,最好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和一定的团队领导经验。

    (原文标题:市场是创业导向)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