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图书馆的喜“阅”氛围值得学习

2013年08月01日13:58  北青网    

  7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71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77间公共图书馆,登记读者约400万,相当于每两人中就有一个图书馆登记读者。2012年至2013年度,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人次达到4011万,2012年借出的图书资料达5615项,相当于平均每名登记读者每年要去图书馆10次,每人每年借书10多项。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到底有什么样魅力让人喜“阅”? 其一,图书馆不仅环境好,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借书,可去图书馆,也可在家坐等送书上门;还书,可去任何一家图书馆,还可去地铁的转车站。其二,不仅是馆藏,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市民都有话语权。例如,每年定期在各区图书馆举办的顾客联络小组茶叙,让图书馆工作人员直接收集市民对香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意见。其三,儿童故事时间、专题书籍展览、专题故事剧场、亲子阅读讲座及工作坊、读书会等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香港的图书馆不仅是公共文化空间,更成了居民的心灵空间;不仅是公共服务机构,更是公民文化愿望和政府积极互动的载体;不仅是安静的读书场所,也充满了精神妙趣等。图书馆成了公民的精神绿洲和文化栖息地,每位民众都得到美好的精神食粮,怎不让人喜“阅”呢?

  而我们的图书馆的喜“阅”氛围却不够浓,比如借阅不方便,很多地方的阅读还必须办理阅览证,而不是凭身份证就能阅读;不少图书馆对外地人根本就不开放。再比如,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不够优雅,有的县级图书馆,连空调都没有,设备很寒碜,公众哪能静心阅读。此外,诸多地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不够好,服务和工作说话很“冲”,人文意识和文化服务意识,不够到位。

  笔者曾去北京一家著名的图书馆,查阅报刊资料。办理临时借阅手续很简单,进入阅览室后,却发现只能查阅报纸,不能浏览期刊。在浏览报纸的过程中,有些重要信息需要记录,因为没有带笔和纸张,向服务人员求助,也没有得到满足。最后跑到阅览室复印部,他们倒是挺热情,给了复印纸和笔,让我很是感激。图书馆的公共性和人文性做得还不是太好。

  因此,应多借鉴香港图书馆的喜“阅”氛围。其一,各级政府应该将图书馆当作大众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当作政府公共服务的必然延伸和拓展,想方设法提高和改善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尽量给阅读提供方便。其二,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人文意识以及公共服务细节,也应该做好,做充分,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更是知识的传播者,这种公共角色对于读书氛围,非常重要,服务人员应该放大这种自豪感和使命感,为读者送去更多的温馨和呵护,保护好大众的阅读热情。其三,也应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阅读引导,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改善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