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国高中沙龙:“过来人”解密美国生活

2013年08月17日11:13  新浪教育 微博   
五位“局内人"分享他们的经历五位“局内人"分享他们的经历
    为了让家长[微博]和学生零距离接触美国高中生活,一睹海外过来的小留学[微博]生们的思维与风采,新浪教育[微博]携手众多资深专家与学生家长,于8月14日下午在北京新浪总部 举办了《2013走进美国高中沙龙活动》,一线美国老师、外籍留学生以及在读留美高中生现场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以及对学生未来规划的看法。现场五位朝气蓬勃的小留学生们介绍了美国高中多彩的生活,以下是这一部分的的精彩实录。

    学生嘉宾采访环节:美国高中是什么样子

  非常感谢林老师刚才给我们做的专业讲座,带来了一些非常特别的介绍,现在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我知道都是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或者是家长,所以我们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了五位已经在美国读高中或者上大学的学生,给我们讲一下他们在美国学校经历的故事,我们有请这五位学生嘉宾。

  主持人:我来介绍一下这五位学生:

  这位叫傅函波,他现在是在加州的Valley Christian High School,开学将就读于Pacific University。也是在加州的一所大学。

  傅函波:大家好!

  主持人:这位是桂犁雨, 2009年到11年就读于Henry M Gunn High School,也是在加州11年到13在Pinewood School,马上要在南加州大学上大一。

  这位自己介绍一下。

  范维:大家好!我叫范维,我以前是人大[微博]附中的同学,现在我在美国读寄宿高中,Middlesex School,开学11年级。谢谢大家!

  刘奕麟:大家好,我叫刘奕麟,我是2010年从首师大附中读完初二之后去了Fay School读了两年初中,然后去了Concord Academy,开学11年级。

  张珈赫:大家好!我是张珈赫。我是在Oklahoma读了高中之后,然后去美国参加一个交换生的项目,然后再Oilton high school读的,然后去了西雅图绿河社区学院。

  主持人: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环节的活动,主要是由我们三位主持人向这五位嘉宾做一个采访,就刚才林老师有说CCTV那个节目,如果有人看过其实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采访这五位嘉宾让他们来讲自己的故事。有请三位主持人。

  申请方面:能提前准备的只有语言

  主持人:我现在要问五位学生嘉宾留学申请方面的问题,请听题。首先第一个问题,你们当时是有什么样的原因决定去的现在所在的这所高中?比如说你们当时是从网站上了解的这个学校,或者是当时去了校园参观,然后觉得这个学校不错,所以决定的?

  范维:我以前在人大附中上初中,其实当时人大附中的好的,是这样的,当时因为我其实打网球,我总是要寻找一个平衡点,我相信大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我当时在人大附中觉得初二之后学习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紧张,就发现有一个问题,我不能兼顾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平衡,我当时学习不是差的,中等偏上的样子,因为我们班是英语实验班,所以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在想出国,其实后来一开始我听到他们说,然后我也没有想太多,我听他们介绍那些国外的寄宿高中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就想,如果我去了国外的寄宿高中也许我觉得我能适应一些,或者说适合我一些。

   我有一个朋友,他现在在美国,他跟我以前是同班同学,我们有一些什么想法就经常在一起交流,他给我很多信息,包括我后来去Middlesex,其实一开始根本不了解Middlesex,然后Middlesex在北京有一个让大家面试的活动,他在两天之前就告诉我有这么一个活动,其实当时我什么都没有准备,我没有托福[微博]、没有SSAT,然后跟我说有这个活动,我当时就给这个老师写一封信,我说非常想来看一看你们学校是怎么样的,他们就给了我一个面试的机会,然后两天之后我就跟我的一个同学一块面试了我现在所在的学校,然后面试之后这个老师给我写邮件,鼓励我申请,然后我一步一步的把托福、SSAT提高上去了,就选择了这个学校。

  傅函波:对我来说我出国其实很仓促,从开学决定出国到真正走出去半年的时间,当时我是在高二上完以后我去Valley Christian 那个学校去就读,其实对我来说,我本身就是比较喜欢美国那个教育环境,本身期待有一天能去美国的大学,然后再高二加上我本身我比较讨厌考试,这边我就一想高三天天要考试,我觉得很烦,因为对我来说,我爱好很多,特别乐器,喜欢一些东西,所以对我来说我希望有发展空间,加上当时其实也是为了躲高三吧,高三前把高二知识全学会以后去美国有这样一个机会,听朋友介绍,说帮我找认识人提供住房,当时也觉得就算是为了梦想提前跨进美国,其实我申请挺仓促的,只是我4月份申请的时候,因为美国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开始不接收了,只剩三四所,当时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学校,当时我就去了。

  张珈赫:我当时是在美国的一个交换生项目,当时决定出去是因为有一次一个中介做这么一个活动推广,当时我是没来得及赶上,后来我应该谈到留学15天的活动,后来发现其实美国的高中我还是比较喜欢的,那种教学方式我都比较喜欢,所以后来之后我决定要出国,是报了另外一个中介的也是一个交换生的项目,就这样就出去了。因为是交换生项目,是所有的必须都得交换生,学校你也没办法选,家庭也没办法挑,所以这个还跟其他的也是觉得比较喜欢的高中教育方式,所以决定出国,本来想出国体验一下,阴差阳错后来就出国了。

  刘奕麟:我说一下其实客观原因,就是只有这一所学校收了我,我觉得很高兴,就去了。主观来讲,当时我在Fay School的时候,我周围看了很多学校,我看学校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所有学校都差不多,所有学校都是,环境很好,我支持你音乐,我支持你运动,他就是给我们很多差不多的信息,这个时候当时我的升学顾问就告诉我说,一定要记住每个学校让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东西,当时Concord Academy给我的感觉是那种很温暖,像小家一样,就像林老师说的,Concord Academy我们学校大概300多个人,这种家庭环境,觉得跟国内的中学很不一样,所以我就觉得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要是不能亲自去学校参观,每个学校的网站上都对这种介绍非常的具体,我觉得都可以上网自己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学校。

  桂梨雨:我一开始出国挺简单的,就是因为我要上初三家人跟我说你去美国吧,所以当时放暑假,当时他们去看加州这个地方环境很好,他们主要没看学校,先看当地的情况,然后正好特别巧,一个公立高中是Henry M Gunn High School,是我09年到2011年读的学校,它在全美高中排40多,然后就去了,但是后来我转学了,我在2012年、2013年是在另外一所私立学校读的,其实当时那个高中公立学校有将近2千人,特别大的学校,在国内2千人不算什么,在美国就算特别多人了。当时因为我们班平均人数在30人,在美国是相当多了,一个老师大概带5个班,就是一个老师要管150人,所以有的时候会是一些小课,但是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老师推荐信特别重要,所以在很大的学校里面你要何老师打好关系、让老师熟悉你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在我们学校只有8个申学顾问,2千个人就8个顾问,所以如果不经常去找他们,他根本记不住你的名字,更没法很好的帮助你规划你申请的大学,高中选什么课,而且我不是很了解申请大学,不像美国本土出生的人对大学都很了解,所以我就觉得转学,转一个小一点的学校,这样能更多机会接触老师,我后来的学校是只有200人,不多了,有50个顾问,所以每个顾问对我们特别了解,我们每门课什么成绩,他甚至下课他就跟我们说,你这次成绩还不错,继续努力什么的,你今天有什么什么课,你选这课、选那个课更好什么的,他量身帮我们定做选课。所以我觉得选学校的时候,不能光注重排名,原来那个高中每年有30人进四大,虽然很好,但是不一定适合我,我们现在学校的人少,比例还不错,所以我觉得选学校时候要综合的考虑这些因素。

  主持人:看来公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他们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大家选学校的时候也可以注意这两点,同时他们五位学生嘉宾最开始出国的时候,可能客观原因占很大的比例,同时可能也是想换一个环境,更想说去美国看看美国外边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问,其实拿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到最终去高中读书的时候,可能中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你们在这样的时间中间是有什么样的准备吗?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说语言学习上的?

  张珈赫:那会儿我是在申请完之后,其实我个人是不想做什么真正,因为我比较懒,那会儿听了我妈的话去参加了一个那种听说的学习班,因为你真的背多少单词完全不重要,因为不管你背多少单词还是为了单词,所以你背这些真的没有特别大特别大的帮助那种感觉,我觉得到那边你日常生活,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去听、都要去说,所以我觉得听力跟口语这两个是提高比较简单,而且也是特别实用的,所以我就去报了这样的班上了一个暑假,我感觉还可以,还是觉得挺靠谱,无论之后什么样,适应期有帮助吧。

  范维:我申请完之后,那个暑假挺长的,因为当时申请完之后其实就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了,后来申请完之后那个暑假就是说,暑假陪着父母,然后跟亲戚走一走,然后出去玩一玩,然后之后还是正常的比如说训练,具体的美国我不是很了解,说实在去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申请的东西都不知道的,我唯一做的几件事情有帮助的,首先我认识的学姐,包括我的妈妈和她的妈妈经常交流,由她来给我介绍很多在我们学校生活、学习各方面,等于我从一无所知到有一个最基本的准备。还有一个,我们有一个,我参加一个活动,就是说在美国读高中的同学,他们也是回来跟我们讲他们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意识和概念。我觉得就是说,你申请完之后没有必要要知道所有的东西,因为你去美国才能知道这些东西,所以你没有必要紧张想我准备够不够,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做你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对学校有基本的了解,认识一些学哥、学姐,他们真的对你,不管是你将来到了学校之后,还是去学校之前,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帮助。

  桂犁雨:我那个暑假除了英语和背单词、托福什么,上了英语的课以外,主要我是去我们学校的官网了解一下学校的信息,比如说选课,每个学校自己的官网都有一个课程列表,主要就是介绍每门课大概都教什么,适合什么样水平的人,因为国内的课,因为美国的课有很多种,尤其是数学课,有初级、中级、高级,比如数学好的是高级,数学一般的中级,所以有一些课跟中国的不太一样,但是当时为了选课比较方便一点,大概读了每节课适合上来样的、学到什么、需要选什么课,当时这样挺省时间的,等到一开学就知道自己想学什么。

  傅函波:对我来说其实跟大家差不多,主要是我没报什么班基本上都是自己练的,因为我从四五年级那会儿,他知道英语的重要性,所以让我学习英语,因为这个我后来自己上补习,总是自己练各种听力,基本上自己有准备。然后口语,因为我找不到人说话,因为在美国说时间长以后很多查英文辞典,不用再过中文,所以想的事情全是按英文想,说什么自己要去干什么事过一下,慢慢自己说出来了。之后,基本上也是学两件事情,对我来说,因为我去美国是意外对我来说,完全是意外,尤其现在这么早去,我根本没打算这么早去,本来打算研究生去的,这么早去,而且那边我也不怎么认识人,那边包括一些同学我根本不认识,直到最后的时候,基本上8月初的时候,我在跟我们学校之前唯一的一个中国学生取得联系,然后问了问大概学校的一些状况,怎么选课,包括怎么样上课,因为我们学校可能比较各色一点,我们学校一节课是90分钟,一天4节课,然后是按教室分A点、B点,然后A点上4门课,B点上4门课,周期循环那么上课。刚开始我们学校100多门课,我当时只是觉得,因为中国这边可能必须要必修课数理化,好多人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音乐、跳舞,去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我之前选的课全都是九年级、十年级上的课,基本上睡觉都能学会的,之后了解以后,关注以后,最后才能不断的知道怎么回事,才选到了适合自己的课,有一些帮助。

  主持人:你已经提前剧透了我们选课的内容。那我们申请方面的问题就到此为止,主要还是说去美国读高中之前还是要大家语言上多做一些准备,那我们现在进入到学习方面的问题。

  学习方面:美国高中需要合作、自主、独立

  主持人:学习方面的问题我来向大家发问。第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刚才我们所到申请的,我们现在进入了美国学校,你觉得这两年或者说高三的时候,你觉得美国学校的氛围是什么样的,和中国学校有什么不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范维:我觉得到美国之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人少,我们学校一共396人,一个年级90或者100多人,而且上课的方式不一样,美国都是导师有自己固定的教室,自己去上课,我们学校平均每个班人数是12人,最多的12人,一般在12人以下。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导师给你的帮助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在我们大学一个导师面对的是50个孩子,然后到美国高校如果一个班只有12人,你不可能上课玩手机、说话或者干跟上课无关的事情,这样我上课集中精力是不一样的,这样学习效率不一样。还有一点到了美国让我最不适应的一点就是说,不管哪门课,不管是跳舞的、唱歌的还是画画的、数学、物力,平时成绩非常重要,比如说在中国举例,老师让你拿着张破条写点什么最简单的题,这个成绩也要算上期末成绩的,就是每天上每一门课都要有做最大的准备,要应对老师的,比如他不告诉你今天考试,突然给你一个考试,给你一个分数,对你整个级别有影响的,在美国讲的是一点一点的积累,最重要的是他讲究的是积累平时成绩,最大的感觉就是平时成绩。

  主持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上课的差异,这个是你非常超前涉及到的,对学校的氛围什么的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没有了我们可以进入下一个同学,你们所在的中学、大学都可以,美国的高中和大学相对于中国的学校课堂上的感觉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张珈赫:我觉得是比较强调他会培养合作的能力,像国内没有说考试会说三个人或者两个人一起去考,结果给一个集体成绩,像国内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美国真的非常强调合作配合能力,会给你很多同学之间讨论和学习的机会,我觉得这个是很不一样的。

  刘奕麟:我在第一年去美国的时候,曾经有一个老师对我帮助挺大的,他对我帮助大不是因为他知识很渊博或者什么,他是一个教初中的老师,但是他给我第一次让我主动想学的感觉,因为他对我学习老实讲不怎么关心,这让我很生气,你一个当老师的,也不问我作业做的怎么样,后来我才了解到其实他对每个学生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会对我做的东西有很多问题,当时我写作也不好,我自己总结了一些,他上课的时候或者他在办公室,我自己去问他一些问题,我到那了他总不会拒绝我说不给我回答这些问题,但是当你自己去找老师的时候,你会发现美国的老师是不会追着你这个问题哪个错,所以我觉得自觉学习很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觉得所有留学同学都提到,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的差异,其实我们今天来这里不是说去评判说哪一个教学方式更对,但是我觉得也不能说美国老师不负责任,他们只是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自己自主学习,或者说你主动去问老师,不会像中国在这样的体制下,升学率肯定是一个问题。同学们,课堂这方面还有什么想法?

  桂犁雨:我觉得国内的教育比较注重大家都是学一样的课,如果你哪方面擅长,比如说如果你理科学校,语文比较弱,可能着重的要读语文,不能要把课拉下去,但是在国外我觉得他们比较强调一个人的特长,因为国外的课不像一个级别,比如说你数学好你就学大[微博]学预科课,但是你文科稍微弱一点你就可以学普通英文,你会根据你的特长可以在哪分析钻研,所以我觉得这种课程安排帮助了我去发现了我的特长,决定了我以后发展的方向。而且国外还有很多选修课,比如说美术、音乐什么的,还有其他比如说我上了好多选修,比如说烹饪、视频制作,什么室内设计的那种课,我之前对我自己未来特别渺茫不知道学什么,后来我上完设计之后发现对理科、美术我都挺感兴趣的,然后我就学建筑设计,但是当时因为其他的原因大学报建筑需要准备各种东西,然后没有学成,但是我觉得还是整体来说美国的课程安排帮助了我确立了发展方向。

  傅函波:首先基本上美国课堂因为很灵活,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一般一节课就20分钟左右,20分钟左右基本上整个课堂都是在学生何老师的交流之中度过的,给学生很多发言机会,我的建议,稍微内向的慢慢都会变外向,主要是美国当地的那些人都很外向的,无论你回答问题也好,扯闲篇也好,在课上很轻松的气氛,不会死板。

  刚刚说的选课的事,选课也给大家一个导向,关于专业选课,还有,美国选课给每个人不同的平台,对于学习能力不一样的人来说,如果说可能自己觉得有一些方面弱一些,可以选一些其他的课,因为他一般都会有常规的标准预科,然后这样对于一些人他足够可以选择,同样是数学课他可以选择最高级别的课,比如选AP课,他可以参加AP考试,如果成功不错到大学可以转学分,这样可以省一些大学的时间、大学的钱,这样我觉得课程安全,选择每个人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其实现在总结,不管是美国的学生还是中国的学生,课堂平时成绩其实是占很大的比重,刚才有嘉宾所说的,无论是从导师还是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还是课后作业,中国的学校和美国的学校都有非常大的差别,把这个时间留给大家美国的大学自己去体会。进入下一个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课外活动、社交,各种各样的活动,你们是什么样的,包括平时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因为美国学校课外活动都很丰富,你们所占的比重各是多少?

  刘奕麟:我们学校很平常的一天是这样的,从早上8点多钟我们去吃饭,然后上一天的课,上到大概下午3点,下午3点钟之后一般同学就会到各个运动场去做运动,或者有一些同学会去做社区服务,比如说免费的给镇上的人去整理一下图书,就是那种比较小的活动,然后这个时候可以把学习扔到一边,享受一下自己的空余时间,然后交交朋友什么的。接下来就是下午结束了之后,基本上大家都会去食堂吃饭,吃完饭回宿舍,然后自己学习,为第二天去做准备。其实说出来挺平淡的,但是当中有很多可以自己给自己找放松的方法,像我们吃饭的时候或者平常在宿舍的时候,尽量都交一些朋友,跟大家多聊聊天什么的。在美国读的同学都觉得,比去了之后美国同学不理我,或者没时间跟同学说话,要做作业。就像平常生活中一些小事,比如说你吃早餐,你看到一个朋友坐在一个桌子上面,你就可以坐下来,开始聊天,这就是我第一步这样做的。

  比如说吃完晚饭的时间没事干的时候,你知道大家这个事实都其实没什么事干,吃完饭都要写作业,然后去玩玩,唱唱歌,坐在那儿开始跟他们聊天,这个时候就觉得,其实大家都挺愿意交流的,互相也是在课余生活中给自己找到事情做。

  桂犁雨:因为我是走读生,我住家里,所以我可能在学校时间没有他们住宿生那么多,我是每天8点上学,然后根据下午课的情况,1点半或者3点半,放学之后一般就回家了,所以从1点半一直到晚上10点吧,这一段时间很长很长时间,写作业一般大概看情况,比如平时4个小时能写完,然后其他时间,一开始我特别不适应,因为在国内一般5点、6点、7点钟才回家,自己安排时间的机会特别少,刚到时候我也没计划,后来发现不行,开始给自己安排点事,去运动什么的,劳逸结合这样的。其实我觉得在美国,自己控制的时间特别多,所以一定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主持人:几位嘉宾介绍的,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范维:我补充一点,像我们私立寄宿学校,我觉得社交其实挺重要的,因为学校一共有390个人,你24小时都跟大家在一起,交朋友真的非常重要,但是怎么交朋友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开始去的时候也担心过,比如说我跟大家说什么,因为老在一起也烦嘛,后来我发现说其实有一个共同兴趣爱好比较容易交流,比如说我们学校有一点,还没去的时候其实大家都不了解,他给你一个表格,当时表格上就可以写你自己喜欢什么,你想跟什么样的人住在一起,比如说你喜欢音乐、喜欢体育,等于我第一年去的时候我分到一个宿舍,他们一层的人,9年级、10年级、11年级插开住的,都住在一个宿舍,一开始跟自己年级的人认识,我们这些人住在一层,然后我们就发现我们都喜欢篮球,然后整间,比如我们一块去打球,比如NBA喜欢就一起看,然后很快就成了特好的朋友。在美国学校的朋友,真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跟他们在一起,觉得你在这个课上有特别好的朋友,就觉得很爽。后来第二年我就转回来,第二年再申请跟谁住在一个宿舍的时候,还跟这五个人在一起,然后我们现在在一个球队打球,真的朋友这种感觉,很容易在学校生活这种感觉。

  主持人:不愧是搞体育的,干什么都快,我们话题进行的非常快到下一个话题了。学习的部分就到这里结束了,学习虽然说是美国学校里面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其实还有很多包括社交、体育的话题,我们把时间交给另外一个人。

  社交活动:“不要因为他们是美国人,我们是中国人,就觉得成不了朋友”

  主持人:下面进入我们下一个话题,在美国高中当中学习算是很重要的一很大一部分,同时社交、体育也是留学生活当中必不可少并且能带给自己很多快乐的另外几个方面,也是可能我们没有出国的同学不太能够了解到的,所以我们继续把它聊完,可以稍微调整一下顺序,没有关系,可以继续我们刚才同学讲的,关于美国社交方面继续聊。他们已经说到了,其实交朋友的方式很简单,包括可能你跟同学聊天,或者你们有同样的兴趣爱好。我们想请同学分享一下,你在美国,在座的家长或者学习可能有这样的问题,你在美国交的朋友,和你在高内初中、高中交到的朋友会有哪些不同,或者更笼统一点会感觉到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些冲撞吗?

  张珈赫:我是感觉还是有一点差别的吧,我是感觉我在那边交到的很多朋友怎么说呢,大家一起玩什么的当然可以,都没有问题,有些的确是文化差异,思维还是不一样,中国人的思维跟他们的思维还是有一点差别的,但是我觉得他们人还都是满好的,特别希望我融入他们,也特别欢迎。所以我感觉我在美国的学生跟同学在一起特别开心,但是回到家还是感觉家里面的同学都对我挺好的,当时也害怕去,觉得交朋友不知道说什么。一开始我的口语也不是特别好,我原来在交大附上学的时候英语其实是班里特别靠后的,当时交流是有障碍,但是他们真的对我特别好,只要我有不会的,他们会一点一点给我解释,一次不会第二次可能还记不住,第三次就明白了,慢慢慢慢你在交朋友过程中,你英语、英语的思维会慢慢慢慢去提高,也感觉了解他们的文化多一点,之后无论我在读高中的时候那些朋友相处都还不错。

  主持人:还有其他同学想再分享一下吗?

  范维:一定要首先自己愿意交朋友,其实不要觉得他们就是外国人,或者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思维,如果你总告诉我是中国人,我在国内有好朋友,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不认识你,其实你是中国人,你一定要敞开心扉,相信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然后他不了解你的思维,你就跟他分享你的思维,然后你了解他,他也了解你,这就是交朋友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其实没有那么复杂。

  傅函波:我觉得交朋友这方面,其实对我来说,我最开始交的朋友是因为我去学校乐队,这个经历其实挺波折的,乐队很大,是学校的声乐团,一个乐队100多人好像是,然后去了以后,平时交朋友像参加很多其他的活动什么的,觉得有很多那种机会,你在那个团体里面一起训练、一起同甘共苦的感觉,感觉慢慢的在环境里呆多了以后,会发现他们,虽然说刚开始觉得,最开始我跟他们聊的不是很多,因为会觉得有些差异,因为最开始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从哪来,然后家里怎么样,你觉得我们这儿怎么样,基本就这些,慢慢慢慢多了以后,尤其是在我跟他们交流多了以后,再让我适应美国的一些环境,基本上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因为爱好也相同,比如说都会乐器,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共同的爱好,就会有很多话题。

  主持人:很感谢几位同学的分享,稍微的来总结一下,其实爱好和打开自己跟别人交流,是在美国社交、交朋友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几个部分,而且我前面最开始的时候补充一点点,我们今天请到的五位同学,有来自美国的走读学校,有寄宿学校的,有住在寄宿家庭,还有自己的家里面移民[微博]过去的这样的同学,还有在私立学校寄宿在学校当中,跟宿舍跟同学在一起的同学,虽然五位同学出去留学的原因也不太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是个体都会有不同的情况,但是社交这个方面来讲,无论什么样的性格,可能大家在听他们很愿意跟别人坐下来聊天,或者坐在别人的房间里半个小时,有些洞穴可能相对来讲内向一些,但是无论什么样性格的同学,就跟在国内一样,其实没有必要把在国内的高中、大学交朋友这件事情看成是一个压力,而是说你要保持自己最初的那些性格里面的那些东西,然后保持不是说自我,但是保持自己的原来的性格,你一定会找到和你志同道合和你很像的一些朋友,所以这个本身如果你把它看作很轻松它也不会给你带来很大压力。

范维在谈到体育时很有精神范维在谈到体育时很有精神

  运动方面:运动是美国文化“血液”的一部分

  刚才谈到爱好的时候,谈到每天的作息,每个学校的下午都有2个小时时间是完全投入给运动或者其他的活动,而运动在没有,不光是在美国的学校,就是在美国的整个文化当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和几位同学聊一聊他们自己运动的一些感觉,你们所认为运动在美国文化当中的角色,或者说你从哪一些在海外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能够感受到美国对运动的重视?

  张珈赫:看我这个体形就知道我不爱运动,大家没猜错,我就是不爱运动。但是我是住在一个美国的一个寄宿家庭里面,所以比较好的感受了他们的氛围,他们真的不是把你学习什么的当作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他们的生活有很多方面去融合起来,其中很大一块就包括运动。我的寄宿家庭的男主人,他是受雇于我们镇上一个小学,去给他们小学队当教练,他们的小学的队不像我们小学那个校队,每天训练什么的,约个别的学校踢球什么的,教委都会出来说什么,他们的小学的联赛,虽然都是小孩,可能打的也不好,可能一场比赛最后比分看来跟足球比赛差不多,可能0:0那种,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一场比赛4节打下落发现0:0,但是他们真的很认真去打这场比赛,而且裁判什么的,也都是很专业的去请裁判,场地也是非常专业,是在他们专门的体育场里,也会有很多人花钱买票进去看小孩的比赛,他们是真的把这个事当作一个事,而不是像我们的家长一样去把这个当作一个不务正业什么的,这是我的感觉,他们从小就是这样,初中、高中有一些这样的比赛,我觉得一点都不比那些职业的他们重视运动,不比职业的差,这是我自己个人美国运动文化的感受。

  主持人:不管什么样级别的比赛,都会给予他最大程度的重视。你作为住在寄宿家庭当中,你能感受到运动在家庭当中扮演的角色吗?

  张珈赫:家长会经常带他们出去玩一些球,我的寄宿家庭有两个小孩,一个7岁、一个9岁的小女孩,非常非常鼓励,打棒球他们也会去,橄榄球也鼓励他们去,真的非常鼓励他们去,而且是把运动当作一个家庭比如说感情交流的这么一个桥梁,然后而且他们打棒球打的也不是特别好,打比赛也打不了几个球,但是他们真的很卖力的去加油、去鼓励,他们都是鼓励的态度去鼓励他们,而不是说,比如我那会儿的时候,国内有些小孩,练的不好家长要批评,但是在那边真的是鼓励培养他们一个兴趣,而不是把这个当作以后要进高中、要进大学的这么一个跳板、这么一个工具,我觉得这个氛围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非常好,所以他们是培养家庭成员感情的一个交流,下面请下一位同学分享他在学校当中的故事。

  范维:我想说美国学校对体育的重视,我们学校是属于一个联盟SAL,他的历史一百多年,因为这个联盟有十几所学校,包括学校的历史可能有一百年、两百年,他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我们具体怎么安排的呢,我们分为三个季节,秋季、春季、冬季,然后每个季节根据天气有三至四个或者五个特定的季节的体育活动,时间上安排,每天放学之后3点或者到5点或者3点半到5点半,他们会有一队、二队、三队的训练时间,每周三和周六是跟联盟里的其他学校的比赛,所以这个就是一个很成熟的体制,体现出美国学校,私立寄宿学校的角度来说,他对体育的重视,因为达到了一个全校同学赞誉的这样一个地步,所以说也导致美国同学体育就是他生活当中很大的一个部分,如果你打球当然是很大的一部分,即使是普通人,比如说你不打球的,他也愿意来看我们的篮球比赛,会加油,场馆坐的非常非常满,我们去其他学校发现其他学校也是这样的,这种体育的文化。

  具体到我个人来讲,我以前从小就练网球,我也打篮球,我去的时候是网球联队的一队,这样有很多机会每天下午有机会来做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去打球,因为以前在中国,其实很多小男孩都想出去,比如说踢足球也好、打篮球也好,但是他们受限于很多方面,可能学校场地不够,或者说学校之间没有这种完善的体制,没有办法给你训练、比赛,还分一二三队,我感觉当你想干干不了的时候,你心情反而特别不好,比如家长会误解你,比如你说你去打篮球,家长觉得你去干别的了不去学习。反而在美国,他给你时间给你两个小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你特别集中精力,你可以做的更好,对你体育有帮助。同时反过来,你学习的时候,你不会去想今天我想打球,我要怎么跟我妈妈说、怎么跟我爸爸说,怎么让爸妈同意,缺少这种环节,两方面都是有利的。

  回到回到刚刚说的交朋友这点,在美国学校,如果你在一个团队上面,不仅仅打球的时候有这种合作,感觉你下来以后,比如说篮球15个人,你跟15个人都很熟,他们有他们的朋友,比如你有你的圈子,就会比如说学校的各种活动的时候,你就感觉你有人跟你聊天,有话说,比如说你可以跟他,比如你今天舞会的时候怎么聊聊天,比如你想认识他、他想认识你怎么办,比如说说打球的事,今天比赛怎么样,这样大家认识了,也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比如说你专业体育、你上大学,也是一种方式,他给你机会,提供场地、教练,这是我感触非常深的。

  主持人:我们有一位主持人想当一下嘉宾。

  主持人(刘宇心):我想说的,因为我以前在美国上学,其实我这方面的体会也是很深的,可能运动或者喜欢社交,现在有家长、有学生想我一点都不喜欢社交或者我不擅长运动,怎么办呢?像体育特长是不好的,比如可能有30%的学生做到三个季节的小队,打这些运动,像不擅长体育的人,比如他没有办法进入校队,我可以选择做义工,没有这样能力的人,学校也给把他们算在内。包括其实到了学校你会发现,我本来不知道这个运动或者不爱这个运动,但是尝试之后反而喜欢了,这个可能打开你的思维,可能产生兴趣。

  主持人:总的来说,就是美国的学校会给你很多的平台,有的同学如果你本身就是对某一个运动或者某一项特长已经很在行,他会给你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还有对一些相对来讲对运动可能没有那么有兴趣的同学,或者说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尝试的同学,这个平台也是去让你去尝试自己一些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东西,类似的这种经历。总的来说,在美国来讲,运动会让你让整个学校团结起来,不光是在家庭当中沟通的一个桥梁,也是在学校当中你跟你的同学、队友之间的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方式,还是让整个学校,当比如说跟其他学校打比赛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你才能感觉到自己身为这个学校的一员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全校的同学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喊着一样的口号的时候,这才是美国运动当中最有魅力的一点吧。下面继续进行下一部分。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留学信息查询

(共有550家机构,924位留学顾问)

留学机构搜索

留学顾问搜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