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薛涌留学[微博]去》连载
出版:北京大学[微博]出版社
目录
前言 留美正在造就怎样的一代
01 寄宿高中适合低龄留学生吗
02 是谁催生了造假潮
03 本科是终点还是起点
04 商科还是香饽饽吗
05 教育真的应该不计成本吗
后记 怎样留学去
1.2网络时代家庭学校的崛起
中国留美潮中的读寄宿学校热,是一种忽视孩子成长期心理、感情需要的盲目竞争。这种非理性冲动背后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家长[微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体制依赖症”。换句话说,这些家长都是依赖应试教育的体制成长起来的。当他们对这个体制丧失信心时,就急急忙忙地寻找另一个体制来安顿自己的孩子,不管自己对这个新体制了解多少。这种“体制依赖症”导致他们习惯性地把家长的教育职责外包出去,觉得孩子上了重点学校、进了好的补习班,或到美国上了寄宿高中,一切就万事大吉。美国的寄宿学校,就好像是他们捞到的一根救命稻草。
其实,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家庭中。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学渊源一直是对某人学问功底的赞誉。当然,这种赞誉的成立,多少也是基于传统社会的现实:没有现代社会的义务教育制度,没有大学这样的公共教育机构,学问往往在家门内传授。西方的大学在800年前就已经发足,从19世纪开始,又逐渐建立并普及了义务教育制度。在北欧等国家,甚至上大学、读研[微博]究院都近乎免费。学在公,而不在私。所谓家学渊源不是一概没有,但远不如在传统中国那么重要。
但是,最近十几年美国风气大变,家庭学校越来越流行。在30年前,家庭学校在30个州是不合法的,违法的父母会遭到起诉,甚至可能被投进监狱。可如今家庭学校不仅在大部分州被容许,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潮流。1975年时,仅1万~1.5万的孩子在家上学,现在已经上升到200万左右,超过寄宿学校550万学生总数的1/3。
家庭学校无疑为对现行教育体系不满或不认同的家长提供了另类出路。最早领潮家庭学校的,是少数挑战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极左翼,但很快宗教保守主义者就取而代之成为主宰。原因是美国在制度上严守政教分离的原则,公立学校不能宣扬宗教价值,许多教徒对此大为不满,索性把孩子从学校拉出来自己教育。此外,还有许多人对学校的环境、教学质量很不认同,也开始让孩子在家读书。当然另有一小部分超级富翁,觉得公立、私立学校都无法满足自己孩子的高度个性化教育需求,干脆聘请一系列优秀的教师在家教学。
根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让孩子就读家庭学校的,有36%是出于宗教和道德教育的原因,有21%是对学校的环境不满意,还有17%是对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满意。用《在美国的家庭学校》一书作者约瑟夫·墨菲教授的话说,家庭学校是对义务教育最极端的私有化形式。另外,2005—2009年,美国寄宿学校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有80%发生在教会学校。由此看来,出于宗教原因改上家庭学校的学生,原本应该是寄宿学校的重要生源。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从家庭学校出来的孩子,考试成绩和大学升学率等比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略好一些,而且行为也并不是那么孤僻怪异,反而性格更健康。当然,这些初步的数据未必能够证明家庭学校的优异。毕竟为孩子建立家庭学校本身就说明家长极其重视教育,乃至对现有的学校难以忍受,而且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都相对比较好。把家庭经济、教育资源上的变量排除后,家庭学校的表现究竟如何?目前似乎尚无令人信服的研究。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家庭学校的潮流会越来越壮大。要知道,现代义务教育本身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在义务教育实施之初,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国家是否有权力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强行从父母身边带走,对之用国家规定的课程进行教育?在19世纪,许多父母指望着六七岁的孩子帮助家庭干活,进而把国家的义务教育视为对自己私人领域的侵犯。但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意识到,义务教育是一国竞争力之核心,由国家统一操办是最有效率的。
也恰恰是因为义务教育的成功,西方发达国家民智大开。再加上随现代社会而来的多元化,家长们想法各异。统一规格的义务教育,面对众口难调的家庭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比如许多父母本身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并且一方赋闲在家。家庭学校由此成为一个很难阻挡的趋势。所以,在美国的许多地区,家长只要向当地政府通报家庭学校的课程规划等,就可以把孩子留在家里受教育。
但是,这样的家庭学校和传统的“家学”仍然大异其趣。司马迁的“家学”是历史,莫扎特的“家学”是音乐,他们都很难改行。传统“家学”的目的是保存祖传职业。在古雅典,如果父亲不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儿子,就可能会受惩罚。现在的家庭学校则不以此为目标,而是要为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免得他们成为公立学校教育流水线上大规模生产出来的统一零部件。家庭学校的学生日后和家长在职业上没有直接的承继关系。家长也不是像司马迁和莫扎特的父亲那样,把自己的本事传授给孩子,而是安排孩子跟着各科老师学习。
不可否认,在给孩子提供天高任鸟飞的教育经验方面,家庭学校虽然避免了公立学校流水线式的统一课程,却也面临着很多天然屏障。首先,请私人家教成本非常高,而且课程难以丰富。第二,孩子接触不到同学,社会能力难以发展。为此,家长们进行了多方努力,比如建立家庭学校的网络或协会,大家互通有无,创办社区,给孩子们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有些地区,家长还和公立学校合作,让孩子参加本地学校的运动队。由于家长在这些方面非常投入,至今家庭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能力上似乎没有什么欠缺,所学知识也都比较全面。
最近网上教学的发展,则给家庭学校提供了新的动力。网上的公开课程、注册收费的远程教育课程五花八门,而且多是明星教授、教师上课。家庭学校请不起私人家教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甚至一些公立学校还给家庭学校报销若干网上课程的学费。一夜之间,家庭学校学生的天空似乎比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开阔。他们仿佛能从全世界(至少是英文世界)选择最好的课程!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由此获得了制度上的支持。
对于家庭学校和网上教育携手形成的这一大潮,中国仍然还是观潮儿,而非弄潮儿。其实,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家长和学生一直怨声载道。可惜现有的体制让人深感无奈。不要说等待体制的完善,就是把体制改革得靠谱点儿,恐怕也要经年累月,到时自己的孩子早已长大成人,谁也等不起。这大概也是许多家长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寄宿学校的原因之一。
但是,把孩子托付给地球另一面自己并不熟悉的教育机构,家长便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放弃了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我们观察一下教育比较成功的家庭就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往往就是孩子的“校长”。他们即使对孩子放手,但在孩子参加暑期班、运动队、交朋友等方面,都有宏观的把握。放弃这些,孩子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其命运只能交给未知的力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