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留学生回忆美国大学:没有人嘲笑学霸

2014年09月01日10: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收藏本文     

  上学期赴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博弈论这门课带给了我全新的思考方式,让我认识到高考[微博]起的仅仅是区分作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焦点不在于桥太窄,而在于人太多。

  多样性和高效性成反比关系。中国人多必然要追求效率,所以偏向于单一的区分标准,一考定终生;创造力则基于多样性,每个人被允许拥有不同的思想,小众文化不被排挤消失。做一个粗略的估计,中国13.5亿人,美国3亿人,假设适学人口比例相当,中国以北大为例2014年招生计划2650人,美国以哈佛为例2014年录取2048人, 中国学生考入顶级名校难度是美国3.5倍。

  为了处理如此庞大数目考生的筛选工作,中国必须采取最高效的方式——考试。

  国外大学入学制度也很好。综合考察学生素质,考试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同时参考推荐信、活动、各项研究、面试等等,这项制度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在材料真实的前提下,考察的方面越多,对一个人的定位就越准确。

  到了大学,没有一个强压着所有人的目标,不需要功利地追求成绩好,所以有人懈怠了。不懈怠的有些也是为了考研[微博],至少我周围的同学,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追求学习快乐的比例远低于哥大。

  哥大没有对学霸的嘲讽,几乎所有人都废寝忘食,背着大部头书籍在学校宿舍之间穿梭。哥大全校开设1000多门课任意选,只需要修满128学分毕业,专业课三十几个学分就够了,除去公共必修课,如基础数学物理文学历史等等,学生有很多时间去选其他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

  在多样性与高效性的矛盾中,我们选择了短期收益更大的高效,这也就埋下了未来风险的种子。

  不仅是中国,不仅是教育,各方面如果都在追求效率、追求更大的收益,社会就越单一;效率越高,抗逆性越差。一旦产生大型危机,情况不容乐观。

(原标题:通往大学的路上,我们选择了什么)

  关注【出国留学[微博]大讲堂】微信订阅号(xinlangliuxue2014)及 @新浪留学微博 获取更多留学相关信息

  更多精彩内容:

  【耶鲁教师的忠告:别把孩子送进精英学校】

  【在美国读商科常上这些网站才不落伍】

  【盘点商科留学生必备10大App】

 

出国留学大讲堂出国留学大[微博]讲堂

文章关键词: 哥大留学生美国大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