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打工学霸”逃课也能进哈佛 任性也自信

2015年01月06日11:10  中国青年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金证济苍的办公室,是上海南外滩老码头5库里最“随意”的一间——十几张办公桌旁,放了一块占据半个房间的榻榻米,上面有小桌子、懒人沙发和靠垫。2014年的最后一天,金证双腿盘坐在懒人沙发上,对着中国青年报记者悠悠地吐出一句:“其实我想跟你说说中国的创新精神,我想改变中国的教育界。” 

金证济苍金证济苍

  2014年12月26日,金证济苍在上海开了一个“隆重”的媒体发布会——没有“高大上”的媒体,唯有一些自媒体人士和一些网络行业专业媒体。发布会是要告诉公众,金证济苍的团队研发出一项Google公司倾力7年都没能做出来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让公众未来在观看视频时,实现“不看”广告——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去除广告的插件,而是一个能打通视频全产业链的新产品,不是真的不看广告,而是让人更有针对性地看广告,名叫“云视链”。

  视频网站通过内置这款产品,就可以实现一种视频内容“物联”的状态——比如你在网上观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时,发现都教授身上穿的那件衣服不错,你就可以把鼠标移入播放器,直接点击都教授的衣服,这时,电脑屏幕上就会跳出一个小小的链接,直接把你“送”进出售这件衣服的购物窗口去;如果你是一个“卖家”,你可以直接在平台上编辑某个明星的服装、首饰,输入购买地址;如果你是一名电影制作人,那么,你的赚头就更大了,“植入”广告的收入能翻好几番。

  为什么拿《来自星星的你》举例?因为金证济苍常被人说长得像“都教授”。就连他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的理由都很90后——因为记者的名字跟他母亲的很像。

  能逃的课都逃了,却考进哈佛

  金证济苍今年21岁,出生在上海,小时候随父母移民[微博]至加拿大,目前哈佛大四在读。

  金证济苍的创业基因,似乎与生俱来。金证的父亲,曾进口过中国第一台彩色工业印刷机,做过十几个项目,其中包括天津国际游乐港的中国第一个国际航母项目,2009年拿到了加拿大联邦政府经济刺激计划所有项目中最大的一笔国家投资;金证的母亲在广告领域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

  他读书的基因,也似乎与生俱来。他的母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博],父亲以山西省文科第二的成绩考进复旦大学[微博]哲学系时才15岁。

  有意思的是,“学霸”父母对自己的儿子在学习方面的要求极低——在15岁到加拿大读书后,金证从没被要求过“天天学习”,他还曾经被母亲断了经济供给。原因被金证归结为“婆媳关系不和”。这个90后男孩毫不避讳自己的早恋故事——女朋友和母亲之间有误会,母亲逼着分手,所以使出了“切断经济供给”的绝招。

  出乎父母预料的是,这一险招儿居然成就了金证早期“自食其力”的能力。那段时间,这个在加拿大读十年级的中国男孩,处于“上学了,但没上课”的状态中,“老师也很同情我,觉得我又要打工又要上课很辛苦”。

  金证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寿司店当洗碗工,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每小时能挣7.5加元。在这家寿司店,他从洗碗工做到后厨帮工,最后做到寿司制作工,时薪涨至14加元。后来,为了多挣些钱买辆车,他给自己安排了3份工作:早上在社区送报纸;白天在一家牙医诊所做助理牙医,期间还考得了助理牙医资格证;晚上回家在Ebay上做代购。3份工作能让他每月收入约6000加元。

  所有这些,父母都看在眼里却并未阻止,因为“他们知道,我从来不care学习问题,而考试能力拿到社会上,根本没人关心”。

  谈恋爱的4年时间,金证把能逃的课都逃了,学习成绩却并未落后。高三时,他的成绩是全年级第4,算不上顶尖,却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可能我的打工经历他们比较喜欢”。

  金融天才调转船头做研发

  从15岁打工开始,金证喜欢上了炒股。他赚的第一笔工资,除了给家人和朋友买礼物外,绝大部分都投入了股市中。因为先后赶上3D打印、稀有金属并购、电动汽车的热潮,他在股票上的收益达450%。“一直觉得自己就是金融天才,我的股票业绩,比加拿大最好的基金公司好10倍”。像大多数哈佛数学系学生一样,金证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一直是做一名“金融家”。高中时他就曾在学校里成立了一个名叫“GlobalStudentFund”的基金,把学生们的钱拉进基金,由他和他的团队进行投资,最终实际获利40%左右。当时,金证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很确定,“到一家投行工作,年薪百万美元不是问题”。

  “金融”这条路,走了一大半,却因他大一的一次实习经历而放弃。那次,金证实习的单位是美国一家知名国际金融服务公司,干了一段时间,金证发现,金融“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利益,它不过是让20%的有钱人更有钱,让80%的穷人更穷”。金证想干一件大事,“我跟父母商量过,他们不关心我能挣多少钱,但很在意我做的是不是有意义的事”。金证要做的大事就是——创业,方向就是互联网,他在哈佛主修数学之外,还辅修了计算机,“要找到‘痛点’,再做开发和研究”。

  “云视链”这个东西,能解决人们“被迫看广告”的这个“痛点”,但并不会损害广告商和视频制作人的利益,反而能让广告投放更加精准到位。金证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实,“云视链”的点子一点儿也不新,Google、YouTube、乐视等公司都曾有过这样的点子,只是都没法通过技术实现。

  最重要的技术难点在于——你通过搜索引擎输入“都教授、服装”的文字,如何能直接搜索出含有上述两个关键字的那一帧视频图片,继而能让你更加直观地看到你所心仪的那件衣服和这件衣服的购买链接。

  金证的团队,做到了这一点,“不能告诉你是怎么实现的,但我们确实实现了”。他的团队,2012年10月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名叫Venvy的公司,已经进行两轮融资,其中第二轮融资规模达千万美元级。2014年6月,Venvy在印度开设分公司,同年9月,Venvy在上海的独立子公司成立。

  以前的自己,怎么看怎么二

  为了专心创业,在公司成立后,金证选择休学一年。好在哈佛实行的是终身学制,随时可以休学,也可以随时回去就读。回头再看两年多以前的自己,金证觉得自己“很二”,“除了一颗火热的心没变之外,其余怎么看怎么二”。

  投身Venvy之前,金证的经验、技术以及累积的人脉都在“金融圈”,创始资金来源于Venvy的3个创始人在一次创业大赛上得到的奖金。但后来,最重要的CTO(首席技术官)突然撤出,因为他拿到了Google的Offer,临走前,他还特意叮嘱金证:“我们要做的技术系统链实现难度太高。”

  最懂技术的那个人走了,剩下的两个都是华人,一个是金证,另一个是Dan。除了一个“与天比高”的创业愿景外,他们一无所有。“这Boss还打毛啊?”两个男生花了1小时时间考虑,如果这场仗打输了怎么办?“这么些年逃课工作、股市投资的存款已经花没了,将来可能还要欠一些债……管它呢!扎克伯格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90后的特征,在这1小时“考虑”后蹦跶了出来。

  当时这个克服万难、继续创业的决定,现在被金证总结为“一念之差”。但是就在这个“一念之差”的两年后,他们进驻哈佛i-lab创新基地,拥有了来自哈佛、MIT的8人核心团队和22人的大团队。“最让我开心的是,这个创新来源于两个华人。”金证说。

  这个英俊的男孩说,自己创业,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朝一日,能成为那种很有力量的人,说一句话能震动一下社会”,“我要把这个大项目做好,有能力了,要撬动中国的教育体制杠杆,要改变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

(原标题:哈佛“都教授” 有梦想就这么任性)

文章关键词: 哈佛毕业生90后打工学霸执着创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