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如何给小费 这门艺术你真的懂么

2015年01月26日14:43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在美国生活,你真的懂得给小费这门儿艺术吗?

  北美留学[微博]生日报讯 在美国,小费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去餐厅就餐,买单时要给小费;去酒吧喝酒,买单时要给小费;去住酒店,门童帮你叫车有时候也会有人给小费。可以说,小费这笔收入对于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在饭馆儿或者酒吧打过工的小伙伴们可能最有体会)。

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

  但是很多中国人都不理解。尤其是第一次来美国旅游的,都常常会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他们上班都有工资了。他们为我服务是他们的工作职责,分内之事,我干嘛要给他们小费?”记得刚刚来美国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带我去吃自助餐,在买单的时候她嘱咐我一定要给小费。

  我当时的思想就是我吃的是自助餐干嘛还要给小费。就耍了一个小聪明没有给,后来这个老师很失望的很抱歉的在付费的时候帮我出了那份本应由我来付的小费。那微不足道的1到2美金却让当时的我脸上非常没光。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概念,美国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个小费文化。

  现在很多出国的孩子都不需要打工,希望以合法身份打工的大多数人也没有机会在饭馆儿打工,所以很多中国留学生不了解小费这个文化。

  美国的最低小时平均工资是差不多是7.25美金(minimum wage)。而餐厅服务人员的最低小时平均工资则是2.13美金。小费,是他们的必要收入。换言之,以餐厅服务行业为主业的这些人是绝对的靠小费来养家糊口的。

  一般来说,在餐厅就餐,最后账单10%-15%的数额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小费数额。在网上有各种给小费的标准,建议之类的。大家可以去Google,去百度,我就不在这里转载了。

  今天,我想在这儿讲的是这个话题:如果你可以把给小费这件事儿非常艺术性的做到位的时候,你有机会让你整个享受服务的过程与体验升高很多个逼格儿。

  按照小费的付费模式,我把它们分为两类:无消费服务与有消费服务。定义分别如下:

  无消费服务:酒店门童帮你叫车,帮你拿行李这类的服务都属于无消费的。小费你可以给也可以完全不给。你消费的是酒店的住宿。所以我叫这一类为无消费服务

  有消费服务:在餐厅吃饭,服务员跑前跑后,端茶倒水。最后你买单。我叫这类为有消费服务。

  我们聊一聊无消费服务:

  这些人的最低工资就不像餐厅的服务人员的那么低了。换言之,你不给他们小费,也没有关系。无消费服务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用户与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的程度是很小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为零。例:门卫为你叫车,你上车,递给人家小费,人家收钱,你走人。之后,你二人无任何关系了。

  这个世界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社会才能够形形色色的演变。下面,屌驰跟你说一下如何将无消费服务的小费形式艺术化。

  咱们想一想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互动,尤其是很多中国人最值得反思的:当你在餐桌上由家人为你倒茶你的心态和反应是什么样的?当你在朋友家做客由这位朋友为你倒茶时你的心态和反应是什么样的?而当你在饭馆儿或者餐厅的时候人家为你倒茶时你的心态和反应又是什么样的?落后的阶级等级观念让很多中国人没有养成一个一视同仁尊重他人的思维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国内有那么多在飞机上飞机下闹事儿的旅客。

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

  有点儿跑题,回归重点。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但是最真挚的互动其实就是以平常心得心态扯闲淡,聊天。好吧,你想想,酒店门口的那些门童门卫,尤其是那些高级一些的酒店,他们每天在门口接接送送的人少则上百,多则上千。

  住酒店的有钱人也多的是,肥肥的小费也会时不时有一些。但是我想你想一想这个问题:这些门卫门童在为你打开车门,为你取下行李,甚至向你做过自我介绍之后,除了说句谢谢之外,你有多少次跟人家介绍过你自己,你又有多少次跟人家握过手?如果你做到了,那么你已经成功一半儿了。如果你没有,还有意思继续看下去,那么咱们继续往下聊。

  往往人们的做法都是冠冕堂皇的礼节性的说句谢谢;或者有逼格儿的人会在人家帮助拿完行李后付给小费。但是一句自我介绍和一个握手的缺失在最开始可能就拉开了你们两个人的距离。我的父母是商人,虽然生意不大,但是他们生意做的很儒。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留学美国 如何给小费这门儿艺术你真的懂么?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启发我去思考这样一个观念:顾客永远不应该是上帝,顾客应该永远是朋友。顾客是上帝,商家就是奴才,太卑微,太被动。顾客是朋友,我们为朋友着想,我们为顾客着想,但是我们与顾客也永远是同一个等级的。回到你入住酒店的一开始,你与这个门卫门童的关系可以是前者,也可以是后者。没有对错,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毕竟现在我们生活在,嗯,在,在一个“文明社会”。

  好吧,我的选择是后者。每下榻一个酒店,我都会在下车后与门卫门童握手。如果他们不主动,我主动。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在树立你的立场,你是如何看待你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的。通常在他们帮我拿行李从前台到房间的过程中,我会找一些话题跟人家聊。

  带结婚戒指的且岁数比较大的我会寒暄的问几句家里是不是有孩子,有几个,都喜欢干嘛。年轻一些的我会问酒店附近有没有什么酒吧之类的。总之,没话题找话题聊呗。基本上也聊不了太久,你和行李就到你的房间了。但是这类的聊天可以让你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或者你本身就是平易近人。

  等到你到了房间,人家门卫门童就该走了。这个时候你该给小费了。1到2美金的很正常。其实钱数在这个时候不是重点,别给人家钢蹦儿就成。重点是你的这个小费是如何给到人家手里的。这个是一个绝对绝对特别关键的环节!

  你朋友帮你办成了一件事,你要给人家钱答谢人家,你会拿着钞票赤裸裸递到人家手里面吗?一般人多多少少的也会准备一个纸信封把钱放在里面吧。那么好,你给小费不至于说找一个信封把钱塞在信封里,那样B格儿也显得好low。怎么办?

  把钱折成很舒服的可以攥在你手里的大小,以握手的方式把钱放入门卫门童的手里。

  这样做逼格儿高在几点:

  1.首先,这个全球通用的礼节性动作表达出的是感谢之情。你以一个最简单的动作告诉人家你是真心的感谢人家对你的帮助。再次树立一个你俩关系没有那么远的一个立场。

  2.其次,你没有给两个人提供一个在纸币表面之上交流视线的机会。这个非常有礼节性的动作通常是在两个人眼睛看着眼睛交流感情的时候完成的。你不会觉得 1美金没面子,人家也不会去看(没有机会去看)你到底给了多少钱。

  3.最后,用三个字表达就是:不!尴!尬!

  那么升级版本可以是这样的:

  把钱折成很舒服的可以攥在你手里的大小,以握手的方式把钱放入门卫门童的手里。在你用右手握手的同时,你的左手也参与:或者与右手一同紧握对方右手,或者抚在对方胳膊肘下侧关节处。

  你可能会问,屌驰你说了这么多,那有什么用呢?如果你陪女友或者家人度假,或者陪公司出差,在一个你不熟悉的城市,这些门卫门童会是你在那里期间最好的朋友之一。好,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1.周一早晨,高峰期,你要陪公司领导去这所城市的office building去开会。酒店门口全部都是排队的。你猜谁可以轻松加三儿?

  2.你的好基友是个鞋虫儿,你去纽约想帮你的好基友想找一些比较牛逼的sneaker商店,你入驻酒店的门卫大叔是一个老鞋虫儿。后来老鞋虫儿送了小鞋虫儿一双很有年头的原年Air Jordan。

  3.你跟酒店的门卫大叔聊天说你特别喜欢蓝调音乐,俩人门口抽烟的功夫扯闲淡扯关于这个话题扯了30分钟。3天后,你快走了,老头儿把他年轻时候的乐队唱片CD送给了你。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场合,比如说夜店:

  1.你陪着一群你的朋友去夜店,其中有你心仪的姑娘,但是姑娘冷。你手里攥着20美金到门口bouncer那握握手,也许你的形象以及逼格儿会在姑娘心目中大大提升。

  2.你在夜店和别人发生了口角争执,bouncer来要把你扔出去,这时,如果你头脑清晰,客观解释情况,主观承认错误,和bouncer大哥握握手,贴上温暖的20美金。可能被扔出去的只有另外一方,而你,剩下的整个晚上都不会有任何人再在那家夜店找你的麻烦。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一些例子。

  但是我依然提倡大家这样去做。毕竟,这是一个好的习惯。

  有消费服务的小费就不一样了。

  首先,这些小费对于服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人家的正规工资,你的小费关系到人家的生活质量。秉着无消费服务的最基本原则,以一视同仁的心态去接触你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一个人。如果你仅仅是去一些你偶尔就去一次的餐厅之类的,那么给一个你觉得合理的消费吧。

  接着下面这部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这样一份经验经历,适用人群如下:

  1.你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开始学习,不认识太多人

  2.你有一家你特别特别喜欢的餐厅或者酒吧,你一星期最少去一次

  3.你的工作需要你经常带客户出去喝酒

  原则如下:

  当你找到一个你非常喜欢的餐厅或者酒吧的时候,那么确保你去那里的频率足够到人家记得住你的脸。如何能够让人家记得住你的名字呢?遵循之前我们所提到的方法,跟人家聊天啊。当然了,最能够让人家记住你名字的关键因素,是你在付账的时候,付给人家的那个肥肥的小费!

  我现在所在读的VCU Brandcenter是一所非常棒的广告学院。由金融行业转行到广告行业,虽然有很多特别大的变化,但是还是发现这两个行业有共通点的:那就是酒。由于学校紧张的节奏和没玩没了的deadline,喝酒是小伙伴们最好的放松解压的方式。

  Jefferson Hotel

  与学校隔街相望的是Richmond市的地标式建筑,Jefferson Hotel。这家有百年历史的酒店里有一个名叫Lemaire 的餐厅/酒吧。酒吧是一个非常高逼格儿的酒吧,而且只有这里能够按照我的标准调制出我最爱喝的Old Fashioned。但是最主要的是这里的bartender 人都非常非常的好。因为以上这些因素,Lemaire是我在Richmond最爱去的酒吧。

  自己一个人去的时候我会在吧台坐着,点一杯酒,看看比赛,或者拿着本子嘴里叼着笔杆子憋一憋创意。Bartender不忙的时候,跟她们东拉西扯的唠唠嗑儿。有朋友来的时候,那就是大家一起喝酒聊天了。

  不管是什么时间,不管是不是我自己去的,我总会在我买单的时候把消费给高一些。这个range在20%-40%之间。非常小几率的,我也会给到50%。有些人觉得我这么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1.我总邀请朋友去那里喝酒,但是从来没有带女孩子去那里约会过。所以这是一个关于约会的故事。当时有一个我非常心仪的白人姑娘,我挺喜欢人家,就约人家周五晚上出来吃饭。吃完饭后两个人聊的挺开心,想找一个地方去喝东西。我就带姑娘来Lemaire了。那天晚上的Jefferson Hotel有婚礼,所以酒吧特别的忙。

  那天晚上整个酒吧里全是人,姑娘觉得我们找一个可以坐的地方估计是没戏了。正考虑是否换酒吧的时候,在那里工作的Emily已经帮我们安排了一个小桌子,而且是比较靠角落的位置,远离酒吧的嘈杂喧嚣。(当时Emily帮我们安排桌子这件事情就让我觉得整个晚上约会的逼格儿又上升了)我像往常一样,点了一杯Old Fashioned。

  这位姑娘也要了一杯。没多久,这一杯就喝完了。还没等到我招呼Emily上第二轮的时候,她这次一口气儿端了4杯过来。她说其中两杯是酒吧的版本,另外两杯Old Fashioned是她自己特调的版本,让我们尝尝。

  一会儿,那天晚上特别忙碌的Jessica也过来跟我们打招呼,然后说Emily告诉她我晚上在那里和朋友喝酒,一直在喝Old Fashioned,于是她又把属于她自己独创的Jessica特调Old Fashioned给我们送了过来,希望让我们尝一尝。(Jessica和Emily猜出来我当天晚上不是普通的和朋友来喝酒,是带个女孩子出来约会。这是她俩后来告诉我的。)

  就这样,我们喝了一杯又一杯,一杯又一杯。最后两个人喝了13杯Old Fashioned。看看表,时间已过凌晨,该买单走人了。我向Emily示意把单子拿来,这个时候酒吧经理Chauncey 走到我们桌边,跟我们说:“张先生,我们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本酒吧的支持。今天晚上的单子算在我身上。期待您的下次光临。”你需要知道的时,这个叫Chauncey的经理是一个平时特别逗逼没六儿的黑人哥们儿。

  我一般自己去的时候我和Chauncey两个人经常喝喝啤酒调侃电视上直播的NBA球赛。这个货压根儿就没有叫过我Mr. Zhang。平时都是哥们儿哥们儿的叫着。

  哦,对了,我这个故事光顾着聊喝酒了,忘记聊我约出来那个美国姑娘了。其实她也没什么可聊的了,姑娘最后属于无语状态。

  2.因为是广告学院,我的学校会每周请一些广告届的大牛们来学校演讲。为了给学生更多的与这些大牛们的接触机会,根据学生的意愿倾向,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大牛成为那一周他们的接待对象。

  话说这个周末,我接待的是某国际广告公司的全球首席创意官。因为曾经在戛纳广告节有过一面之缘,所以那周接待这位先生的时候我是非常的激动。先生非常平易近人,机场接了他,在去酒店的路上还没等我开始跟他聊呢,他就已经开始跟我聊上了。

  当晚,我带先生去了Lemaire。

  我的导师尝尝跟我说一句话,你有一个想法,或者你要做一个提案的时候,你要给人一个感觉:you own it! 我想每次去Lemaire喝酒,那种感觉在我的心中应该是满满的。

  先生看我跟酒吧的人都认识,而且很亲近,玩笑着问着我:“你原来在广告公司也经常这样接待客户么?”“先生真会开玩笑,我原来广告公司仅仅是个实习生,人家哪能让我接待客户啊?”我憨憨的回复道。先生深深的品了一口酒,看着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哦,那你准备好吧,这类软技能junior level的人有的并不是很多。加油小伙子。干杯。”

  我当时跟我师妹聊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的时候,她说一驰果果你可得小心啊。你这篇文章写完了以后可能会有很多人吐槽你,吐槽你喝酒,吐槽你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被师妹如此关心心里还是挺暖和的,默默的为我的师妹点个赞)。

  有些人花钱注重的是物质结果,有些人花钱享受的是体验过程,有些人花钱是希望看到一些无形的东西。给小费这件事情完全出自个人意愿。与人交朋友这件事情也是出自个人意愿。这些事情没有一个完全的定性与标准。屌驰与大家分享的仅仅是这些年在美国生活的一些经验与思考。至于对错,无从考究。如果对你有启发,那是甚好,如果没有,那您就看看,图个乐呵儿。(作者:张一驰 北美留学生日报微博@CollegeDaily)

文章关键词: 留学美国如何给小费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