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微博)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发布——
留学被认为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然而,当获得offer,登陆异国开始学习的时候,能否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和文化便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留学生在跨文 化适应中不断成长——也许听得懂课程,却听不懂笑话;也许交得了作业,却交不到朋友。积极者将跨文化视作动力,消极者将其视作困难,备受煎熬。什么样的留 学生更容易将挑战和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留学生克服困难,避免心理问题和行为“越轨”?
10月11日,启德教育集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报告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学部的学术团队全程把关,通过“社会文化适 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四大核心问卷,邀请美、加、英、澳、欧、亚六个地区在读的1221名中国留学生参与调查,了解 中国留学生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的整体状况,探讨能够影响中国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的因素。
■新快报记者 李杨
压力压不垮,笑话笑不出
“社会文化适应”问卷包括语言、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学业、价值观五大维度。数据结果显示,63%的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处于“有一点困难”或“没有困难”水平,4%处于“比较困难”或“非常困难”水平。总体来说比较适应的人群比例较多。
在社会文化适应的各维度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是日常生活,最低的是人际交往。比如,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题目是“购物”,得分最低的是“理解当地人的笑话和幽默”。
而“主观幸福感”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整体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情感更为积极。参与调研的留学生在积极情感方面体验到的“爱”、“愉快”和“幸福” 最多。但仍有12.1%的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留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值得获得关注。
尽管参与调研的学生对留学生活整体满意,但他们的压力仍然不小。留学生体验到的最多的消极情感就是“压力”。5分为满分,而调查样本的“压力值”达到了3.9分。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国学生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之后经过努力,也能从容跨过语言关,应对学业要求。但价值观和人际交往仍然是 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最大难关。此外,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整体社会文化适应情况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证明,留学第3个月和第 12个月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转折点。
靠自己,但也要积极找“外援”
相关研究指出,一个人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与自我效能感,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有显著关系。这次调研显示,在留学生最常接受的四大社会支持中,“家人”是最主要的来源,其次为“中国朋友”、“教学教务人员”,而与“非中国朋友”的人际互动较少。
但是,相较于中国朋友的支持,实际上“非中国朋友的支持”更能够正面影响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当地朋友对于东道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更 为熟知,能够为留学生提供即时、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和信息,并具备提供实际帮助的基本能力,因此中国留学生仍然有必要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技能适应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