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反思:留美学生虐待案 不只是孩子有错

2016年03月02日 07:00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编者按:作者曾敏敏,新浪专栏作者,哈佛大学校友,哈佛大学亚洲学生奖学金委员会委员,COURSERA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华英教育董事长,美国独 立教育顾问协会(IECA) 认证顾问,知名教育专家。2014年创立新足迹游学网,著有《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

  2015年,一段中学生围殴同学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视频中一名男生跪在沙地上,被多名学生不停地轮番扇耳光、用脚狠狠地踹。过程持续了两分多钟,最终该男生被打成重伤入院。

  2014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名8岁的男孩晓辉被11名同学强行拖到3公里外的永宁寨村,被围殴致昏迷,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其实,类似这种青少年集体围殴和羞辱一个受害者的视频,时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曝出一次。但是,这些青少年暴力事件,以及相关的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施暴者却往往不会遭到什么很重的处罚。

  不过,近日留美中国学生翟云瑶、杨雨涵和章鑫磊虐待同胞案却没有那么轻松了。当这群狂妄中国留学(微博)生,在美国干出这种欺凌同学的行为,获得的刑罚却让他们彻底傻眼了!

  这起美国的案件最初发生在2015年3月。

  当时在美国读高中的2名中国女生因为男女之间的争风吃醋,遭到10多名中国同胞的虐待:扒光衣服、强迫吃沙子、剃头发逼吃等,长达7个小时的殴打过程十分野蛮!

  8个月后,法院终于对其中3名施暴者下达了判决,翟芸瑶、章鑫磊和杨玉菡在和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后,分别获刑13年,6年和10年,刑满立刻驱逐出境!

  对付青少年施暴

  中美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在处理这些青少年犯罪问题上的差异化。

  中国这类事件存在法律盲区。

  而舆论一看到施暴者是学生,就“同情心泛滥”,认为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想通过爱和原谅去感化。

  以至于让这些残忍的施暴者成功逃脱惩罚,逃过社会的谴责。

  然而,凭什么当别人的身心遭到重创,人权和尊严被践踏时,我们的社会舆论却要去原谅那些施暴者?

  相反,针对类似事件,美国则用法律说话。

  借鉴法院的判决,加大对青少年实施的暴力事件的惩处力度,对于那些胆敢在校园内外随意侵犯他人人权的混混,不论他们能找出什么样的借口开脱,都必须依法惩处,让他们彻底意识到自己错了,才有令他们可以被“开导”的前提。

  这个从留美中国学生虐待同胞案可窥探一二。

  青少年施暴事件

  发人深省,让人深思

  近年来,类似这样的学生打人事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国内未成年人犯罪、暴力现象屡见报端,国外留学生虐待同胞,影响之巨大,都让人们开始思考青少年、小留学生这些群体的问题。

  问题不分国界,或许留守儿童、独生子女、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可能是问题的根源。

  而当这些现状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们面前,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导致他们从小缺乏安全感、没有同情心,道德感缺失,冷漠,不分善恶……

  许多中国家长(微博)选择将孩子送去美国读高中,与孩子隔海相望,这难免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孤独,引起他们精神上的迷失。

  留美学生虐待同胞案中,杨雨涵在法庭的声明中反对父母送未成年孩子来美国读书,“父母是出自好意,但他们应该醒醒了。孩子独身在几千英里之外而没有人管束,拥有太多的自由,这是造成灾难的原因。”

  翟云瑶也说,独自在美国生活是造成她犯下罪行的原因之一,“太自由,又容易孤独和迷失。我不能告诉父母是怕他们担心。”

  然而,不管原因几何,大多数人都想从中看到教育的初衷及意义。

  孩子从小的性格培养和道德规范对他的一生尤其重要。

  而现在,这些用血染红了的校园暴力,那些突破底线的道德准则,就这样发生在青年学生的周围。

  说到底,都是这些性格培养和道德规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用道德规范也好,用法律制裁也罢,关键是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认识到爱与被爱的存在。

  什么时候,我们能在传递课本知识时,让爱的教育,让生命的教育渗入课堂,深入到孩子认知脑海之中。

  遏制这样的校园悲剧,从传播爱的教育做起。

  甩掉那些社会化的功利、冷漠、麻木,做回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真正的个人。

  我们需要言传,我们更需要身教,我们需要被爱,我们更需要去关爱。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美国高中频道

扫描二维码关注“低龄留学家长帮”公众号,掌握第一手的美国高中留学信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