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记
留学日记:享受高雅音乐会
离家一年多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十几个月来最大的改变是白头发越来越多。朋友问起,自嘲地笑一笑说:唉,大不列颠的水硬啊!
其实原因也只有自己懂得——白头难免乡愁。
来到伦敦之后一直忙于学业,对全英中国学联筹办组织的各项活动了解不多。
前日蹭了朋友一张免费票,有幸前往King’s College 教堂,近距离欣赏几位年轻中国艺术家的现场音乐会。
能静静地坐在西方的教堂中享受原汁原味的华人音乐,这样的经历估计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
冯方舟演奏的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一首30分钟的曲目。让人惊讶的是,成千上万个音符他竟能熟记于心,甚至在演出中闭着眼睛全凭记忆来弹奏每一个音节。
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当张夏夏演绎到楼台相会这一乐章中小提琴与钢琴深情对白的时候,聚精会神的我忽然之间觉得脸颊蛰疼,抬手一摸,才发现泪水早已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
这一刻才体会到,原来这串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表现古代男女爱情故事的音符,在此刻听来却是一首具有强大穿透力、无法克制自己情感的思乡曲。
能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至此,使人不得不对乐手们指间输出的能量赞叹不已。
再说说武赫的唱功,虽然本人没有任何音乐修养,但每当她拔出一个高音来,都能使人心头为之一震。那种自上而下的共鸣和喜悦感,绝对不是任何一首流行歌曲能形容的。
回想起几个月前宋祖英等人的伦敦新年演唱会,哎,说实话也不觉得有什么高下之分。
张夏夏的小提琴、冯方舟的钢琴和武赫的女高音,假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听到的和眼前的这几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他们三人都是皇家音乐学院享受全额奖学金的高材生,小小年纪已有大成,不难想像,这些都是建立在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之上。
作为年轻的音乐家,炫目光环之下那些曾经的泪水和悲欢又有谁能了解。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他们都将成为华人音乐界的佼佼者,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美妙的音乐艺术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