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商院人物:透视女性领导力(3)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 11:36   21世纪商业评论

  紧跟Android,最终使HTC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赢家。2011年,全球手机市场经历了一轮大洗牌:爱立信中止与索尼合作,退出手机市场;欧洲老牌诺基亚尽显颓势,难以为继;而来自台湾的HTC手机却异军突起,在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5%,排名世界第四,在Android阵营手机厂商中排名第一,一举登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制高点。

  回顾HTC的成长历程,王雪红说,“要成功,就要做最有价值的企业,做最困难的事情”。而或许是为了考验笃信基督教的王雪红,如今,更大的困难又摆在了她的面前。

  凭借先发优势快速崛起,并在2011年4月到达一个巅峰的HTC,如今正迎来了更大的挑战。2011年第四季度其销量开始下跌,2012年一季度预计还将继续萎靡。而HTC的市值,也在7个月内跌掉了六成。

  并且,HTC的主要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都有着它无法复制的商业模式。前者以“软件+硬件+服务”取胜,而后者则长于“垂直整合产业链”。甚至,HTC在Android阵营中的地位也十分堪忧:在Google以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之后,对于HTC来说,Android系统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值得信赖。

  但即便面对这样的挑战,王雪红依然表示,HTC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第一”。这一次,她能否继续成功?(文/侯继勇)

  吴亚军:神秘女首富

  神秘,低调。地产业造就的又一个富豪,她的故事,会否与众不同?

  2011年9月,“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公布之时,吴亚军这个名字,再度引发了所有人的关注。因为,在中国前十大富豪中,排名第七的吴亚军是唯一的女性。据福布斯提供的数据,吴亚军彼时的身家高达377.2亿元。

  这并不是吴亚军第一次引发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0年10月,吴亚军就已经登上了“中国女首富”的宝座。而在更早的2009年11月,龙湖地产在香港上市时,她已经走入了公众视野。当时,龙湖地产的股价尚在8港元/股附近,身为董事长、大股东的吴亚军与其丈夫蔡奎,合计持有龙湖地产39亿股股票,身家约为人民币250亿元。之后,随着龙湖地产股价持续上涨,吴亚军夫妇的身家也不断攀升。

  这是中国地产业造就的又一个女首富。2007年至2009年,占据这一位置的是杨惠妍,她的身份是碧桂园的大股东。那么,吴亚军能否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但时至今日,这个记者出身、被称为“王石女弟子”的中国女首富,留给外界的印象依然是神秘和低调。在龙湖地产起家的重庆地产圈,吴亚军一直被称为“三不人物”——不签名、不上镜、不接受采访。

  一位接近龙湖地产的人士这样描述吴亚军的“低调”:“有一次,一个朋友在机场遇见吴亚军,那时她独自提着一只巨大的行李箱,背影落寞,与这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大公司的形象,显得极不相称。”还有一次,在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的情况下,吴亚军去公司的项目视察,结果被从没见过老板的保安拦在大门外,即便她自报家门,保安也死活不信。

  “从未见过哪家大公司的董事长像她一样身先士卒,到工地视察,连高跟鞋也不换,趟着泥水,如此认真地考察工程质量,不放过一砖一瓦。”这位人士称,龙湖地产成功的秘诀就是,精细化的管理和优质的产品。

  据称,吴亚军并不喜欢媒体称她为“女首富”,龙湖地产上市后,她常常对身边人表示,“那都是纸上富贵”。

  不过,吴亚军的刻意低调,却引发了外界更多的探究目光。在龙湖地产上市,以及吴亚军成为中国女首富之后,有关其“发家史”的传闻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一个在地产圈传播颇广的“版本”是:上世纪90年代初,蔡奎曾在深圳开办过一家电脑公司,做一些“买元件来拼装电脑,再销到内地”的买卖,1992年,蔡奎和吴亚军结婚回到重庆后,又先后做过快餐以及电脑、建材贸易等生意。

  而从1988年开始在《中国市容报》做记者的吴亚军,也于1993年下海创业,她另外成立了一家公司,做一些贸易、装修、建材、出版的生意,中国市容报社亦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之一。吴亚军后来接受重庆当地一家媒体采访时也称,“当时有10个人左右,主要做装修,卖进口建材”。

  值得注意的是,吴亚军在《中国市容报》的从业经历,似乎对其后来的发展影响颇大。这份创办于1982年的报纸,隶属于当时的建设部(现住建部)城市建设司,现已停刊多年。上述“版本”称,那段时间,吴亚军结识了一些建设部的人。

  1994年,建设部和国家科委想在全国搞一批“小康住宅科技示范区”项目,并为此成立了一家名叫“中建科”的公司,参股或者控股在全国的示范项目。吴亚军和蔡奎所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就是与中建科合资开发“龙湖花园”。而当龙湖地产在重庆和全国声名鹊起之时,中建科也从龙湖地产逐步退出。

  不过,前述接近龙湖地产的人士称,在创办龙湖地产前,吴亚军的确曾在《中国市容报》做过记者,但“网上有关吴亚军身世的其他说法,大多为杜撰或猜测”。(文/李斌)

  卢英德:百事“并购女王”

  作为“世界500强”首位印度裔女掌门,她的经历诠释着“美国梦”;但如今,她不再百事皆可乐。

  百事公司CEO卢英德(Indra Nooyi),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投资者的压力。2011年,百事旗下饮料类产品在北美这一全球最大市场遭遇滑铁卢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甚至,百事可乐“碳酸饮料第二大品牌”的地位,也已被健怡可乐取代。

  自1994年出任百事公司战略顾问以来,卢英德就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百事转向“提供健康食品”。长远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相比健康类产品,碳酸饮料的利润率依然更高。

  现实是,在卢英德2006年出任百事CEO后的5年多时间里,百事公司的股价未见起色,反倒在2011年有了下滑的趋势。不少投资者认为,卢英德对通过并购来实现百事转型健康食品饮料公司的热衷,造成了对百事传统碳酸产品的市场投入不足,这直接导致了2011年百事碳酸饮料产品在北美市场的溃败。

  如今,卢英德需要向已经变得不耐烦的投资者证明,在执行新战略、为百事的未来奠基的同时,她也能够继续推进公司最赚钱的传统业务,向股东提供现实的投资回报。

  2012年2月9日,在就2011年年度业绩与投资者进行沟通时,卢英德宣布,百事今年将在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追加5亿-6亿美元,大部分资金将投向高利润率的饮料和休闲食品业务。与此同时,她承诺,从2012年开始的连续3年,百事将每年实现5亿美元成本缩减,为此,百事将在全球30个国家解聘8700名雇员。

  解决中国问题

  百事中国公司,已经先行一步。

  2011年11月,康师傅控股(00322.HK)宣布,以子公司康师傅饮品9.5%的直接权益,换购百事可乐在中国非酒精饮料装瓶业务的全部权益。在部分百事中国员工看来,卢英德此举意在通过外力实现百事中国裁员。作为百事历史上首位印度裔女CEO,卢英德被视为一位深谙东方文化的职业经理人,懂得如何借力用力。

  在公布此笔交易之前,百事中国饮料业务内忧外患。根据康师傅在公告中的披露,由于原材料成本大幅增加影响盈利能力,2009年,百事在华瓶装厂业务的税后亏损额为4550万美元;2010年底,这一亏损急剧扩大到1.75亿美元。2011年,由于亏损,有3家百事的合资方抛售了瓶装厂股权。

  可口可乐在中国选择的瓶装厂业务合作伙伴是中粮、太古等实力强大的公司,而百事在中国的合资方较多且多实力一般,由于与中方的内耗,并且生产、品牌都要兼顾,百事在中国一直走得很艰难。

  此外,百事中国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顽症,例如,不断扩张的管理层带来高昂的人力和管理成本。以“总监”这个职位为例,到2011年,百事中国已经有几十个总监。这个问题同时也造成了管理层与销售及市场的脱节,无法作出有效决策。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激浪在中国上市推广的失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