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点评网张涛:从零开始的创业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 14:21   《东方企业家》杂志微博

  1990年,张涛高中毕业了。他选择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出国读大学。白天,他在上海一家贸易公司帮忙,等着各种各样的通知书;晚上则忙着查询信息,申请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周而复始。将近四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申请到全额奖学金,他被拒签数次。他的同学劝慰他,鼓动他放弃,他纠结后仍然坚持。

  由于过早地参加“工作”,他知道上海一些小的贸易公司需要实习生,而他的初中、高中同学正在大学校园里读书,同学周围的同学们很想出去打工。但是正规的渠道要通过专业的外服公司。利用需求信息的不对称,张涛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商业实践。他帮助同学介绍按小时计费的兼职,收取很小一部分佣金。虽然这只是一个可忽略的小生意,可张涛发现,年轻的自己更喜欢独立做事情。

  那个保守的年代,还没有“创业”这个概念。张涛跟家里人说起自己的小梦想,“个体户”?大人们通常的回应是,那是坏人干的事,还是出国读书更安全些。

  1994年,张涛终于可以到美国一所不知名的大学里读书了。闲暇时,他在一家餐馆打工,不经意间他发现当地人喜欢一本名为《ZAGAT SURVEY》的小书,随便一翻,发现原来上面不仅有许多中餐馆的信息,还有评级。很长一段时间,这本小书成为张涛的口袋书。无论是在沃顿商学院读MBA,还是在一家美国公司工作时,他都会收集当地的《ZAGAT SURVEY》,随用随翻。

  在当时,或是更早,张涛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商业模式的萌芽。他更贪恋于寻找好吃的、好玩的地方。2003年,张涛回国。因为没有《ZAGAT SURVEY》,上海变得陌生了。为什么不做一家“ZAGAT公司”呢?当年,他注册了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粗浅地说,张涛最初的生意模式还是出国前所做的事情,类似人才中介的翻版。首先,他清晰地知道需求双方是谁,一端是食客,需要吃玩之地;另一端是餐馆,需要营销,关键是类似于《ZAGAT SURVEY》的产品形态是什么?

  和许多海归一样,张涛相信互联网可以改变人生。他知道,虽然Zagat公司做得相当成功,但是每次调研问卷需要厚厚的一本书,效率太低了,而互联网擅长的就是增加效率。当时,互联网寒冬未过,恰好又赶上“非典”,张涛一个人闷在一间破旧的小楼里编程序。他先做了一个互联网页面,名为Zsurvey.com,然后鼓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去点评光顾过的餐馆,再将评论写到页面上。

  事先,张涛算了下,这个事做起来不难,尤其不太需要钱。“五六千元可以申请一个域名,然后租赁一下服务器。”朋友们看到张涛在计算机旁折腾,会问,这怎么可能赚钱?有的朋友更直接地说,“你好歹也是从美国回来的。”同样地,他纠结后仍然坚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做一家与“本地生活消费指南”的网站。

  这些是今天“大众点评网”的雏形。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大众点评网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200万,点评数量近2000万条,收录的商户数量超过150万家,覆盖全国近2300多个城市。同期,大众点评网月浏览量超过6亿,其中手机客户端的月浏览量已经占到网站月浏览量的80%以上,手机独立用户数超过1800万。而且,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20余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去年4月,大众点评网完成了第三轮融资,挚信资本、红杉中国、启明(微博)创投和光速创投联合投资超过1亿美元于大众点评网。

  在某种意义上,创业者张涛商业人生的每一个拐点,几乎都是这样,遇到一件新事物,先尝试,将学习成本降至最低。数年后,大众点评网贴上了美国Yelp+Groupon+Foursquare、O2O和SOLOMO,各种各样的标签时,似乎这些都是商业上偶然的选择,但只有张涛团队清楚,从创业开始,他们每一次试错,每一次被市场修理都是对商业一次快速地重新审视、再学习、再实践,这让他们更像Eric Ries在《The Lean Startup 》描述的创业群体,在这个高度强调精准、精益的时代,张涛团队一边关注颠覆性技术革命到底有多远,新生代目标消费者群体的特征是什么;另一方面,他们仍保持lean startup(零创业)时的心态。

  Lean!lean!lean!

  3月19日,大众点评网创始人、CEO(首席执行官)张涛告诉我们,他和团队是一群很难被诱惑的人,所以大众点评网和《the Lean Startup》所描述的公司一样,不贪婪,不毛躁。Lean是让张涛打开话匣子的一个按钮,他显得很轻松,身子前倾,双手将几张名片码放整齐后,竖起,轻轻地敲着桌子,再摊开再攥住,再轻敲起来。大众点评网的创业过程与“lean”概念越契合,敲出的声响越清脆。

  更早些年,包括硅谷的创业者都会觉得创业、创新是一门艺术,但并没有找到它的科学性、系统性。他们认为,创新不是一门技术活儿,很难琢磨出一些规律来,这样的感觉困惑了创业者好多年。

  最近,在硅谷冒出来一些群体,他们开始认真研究到底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公司怎么样做,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一点。而《The Lean Startup》这个书则是代表了这个圈子的一些研究,国内将它翻译成“精益创业”、“精实创业”、“瘦创业”。我更愿意用“lean”来阐述。

  如果你熟悉这个群体,身处这个“圈”中,你就发现,他们经常说一些优秀的创业公司,包括美国的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它里边诞生了几家可圈可点的公司,像Dropbox、Airbnb、Loopt、Heroku、Scribd、Grepplin、Xobni和Justin.tv。它的运转方式是,一些小的创业者可以申请去参加它的创业暑期班,类似于比较小的孵化器。在这里,这家公司给创业者很小的一部分种子资金,大概在10万美元左右,换取创业公司的微股份,然后它会给创业者很多的培训。在孵化器里,各个创业团队之间也会互相交流。

  相对于创业者呢。刚开始,他们并不需要很多的钱或是很多的人。人力方面,大概两三个、三四个就可以。Lean的创业逻辑是,怎么做才能把创业者的想法变成一个真正的产品。这个过程中包括初始产品、修正后的产品一次次地让用户去体验,最终让用户来告诉创业团队这个产品的方向是对还是错的。当然,产品需要不断地去修正改进。和过往的创业模式不一样的是,创业团队并不是一下子就做得很大,不是一下子就找很多人,也拒绝天使投很多的钱。

  lean的本质和硅谷精神并不矛盾,同样都是创新,而且都相信,创新的想法是对是错都是不可预知的。具有颠覆意义的是,旧有创业者单方面认为用户有这样那样的需求被画上了巨大的问号,到底有没有?产品做到极简了吗?用户体验怎么样?

  比如说,像Airbnb这个概念,中文叫“蚂蚁转租”。在美国有很多个人的房子,通过个人对个人把房子租出去。现在回头看觉得是对的,可当时谁知道是对还是错?所以Airbnb团队要用最少的钱最少的人,做出一个最简单的产品。然后去验证最初想法,用户的需求是不是确实存在的。有时候,想法是对的,但是这个产品不对,或者产品没做好,没关系,重来,再修改。

  不单单做创业,在成长中的公司里做产品也是一样。一般而言,做产品容易犯的大错误是功能太多、想得太复杂、周期太长。现在一些成熟的产品,包括乔布斯原来的苹果系列也是,一定要把它做简单再简单到极简,一定要能快速替代。这些都在lean的概念里。

  我觉得做任何一个事情都应该有这个思路。其实你看中国改革开放也是如此。邓小平并没有说把经济制度全部改掉,他先做了一个试点,在蛇口。当时,有人问小平做什么。小平说我也不知道,所以才有这句“摸着石头过河”的名言。但是,小平坚信改革的大方向是不变的,就是要“改革”。

  回来看大众点评网的大方向是什么呢?就是为用户找吃玩,为商户找营销,这两个需求结合到一起,具体产品是什么?这谁知道?我们一直在研究摸索这个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大众点评网 张涛 电子商务 零创业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