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0日的电影《港囧》全球定档发布会上,徐峥头顶一颗硕大闪亮的白苹果让不少媒体大呼这是要变身“徐布斯”的节奏。
当然,在电影业赚得钵满盆满的徐峥肯定不会放弃大荧幕这个来钱的香饽饽,只不过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当下,不跟IT界沾上点边儿总觉得不够bigger对不对。
于是乎,在休闲西装搭配牛仔裤的“宅男”标配以及科技范儿PPT的衬托之下,徐老板开始了他苹果味十足的主题演讲。
徐峥的“互联网+电影”打法怎么玩?
“触网”自然是此番《港囧》不走寻常路的关键词。与以往电影在下映60至90天后才能通过视频网站与网友见面的传统做法不同,《港囧》从发布会开始就已经玩上了“互联网+”——在360网络院线进行独家直播。
通过360网络院线“观影+社交”的功能,徐峥、赵薇在发布会现场与网友弹幕互动,零距离交流无障碍。片方还透露,从先导预告片通过互联网首发,到定档发布会的网络直播介入,互联网贯穿并主宰所有影片话题的逐步传播与发酵。最后,网络售票介入线下实体院线,而网络院线的出现则直接将影片送达用户。看来,徐峥这次不玩则已,要玩就准备玩个透了。
既然是“互联网+电影”,那么娱乐圈特色打法一定不能落下。在国产电影被好莱坞大片生生碾压而生存艰难的大背景下,徐峥用大数据这样说,“《泰囧》全片笑点50个,票房12亿,每个笑点大概价值2500万;《港囧》全片笑点70个,增加了20个,但是哭点20个。票房该如何计算?”这个应用题逻辑有没有问题,估计时不时想感叹一下“数学老师死得早”的广大观众也很难迅速分清。
但接下来老徐给出的理由倒是比较容易理解。《港囧》一大看点在于最高票房男女导演的首度合作。“赵薇凭借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9亿票房,成为国内‘票房最高女导演’。而《泰囧》创造了12.67亿票房,成为华语电影导演票房之首。”所以,赵薇和徐峥两人联手,《港囧》的噱头也就来了。票房口碑都能抖出来,言下之意大概就是,“同学们,快来给我们投钱吧~”
一个会“赚钱”的导演是如何炼成的?
从最初的《人在囧途》到《泰囧》,徐峥的囧系列电影一路走来都不乏掌声与叫好。尤其是《泰囧》以3000万元的小制作将其推上“华语影片最高票房导演”的事业巅峰,并收获4000万元“大红包”之后,徐老板的赚钱能力和眼光不管在圈内还是圈外都让人不敢小视。
如今,徐峥又准备乘胜追击加拍《港囧》,着实吸引了不少关注。从演员一路走来,究竟是什么让徐峥成为了一个会“赚钱”的导演呢?
1.内容为王,还得接地气
徐峥曾经在接受采访时一语道破他电影的一大特色——接地气。以喜剧见长的他觉得主流喜剧必须世俗,才能被中国观众接受,“我只想做一部主流的喜剧片,它的主题必须够俗,因为只有世俗,涵盖的人群面才能够广,才能够被大部分的中国观众所接受,这是电影的主题。”
拿《泰囧》来说,为了接得到中国人的地气,徐峥选择了很多人都去过的泰国作为背景地。他还“希望片中的那个人物和观众之间有一种(联系),观众可以通过影片主人公去体会他的那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是我们所熟悉的。”
徐峥的喜剧常常表现出一种聪明、狡黠和斯文。对于幽默,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当你需要幽默的时候,你得具备比别人更高的智慧,你才能幽默。为什么你会心地笑了,因为你觉得他比你正常的见识更高一层,多了一层,所以你觉得这是幽默的,你会想笑。”用智慧演戏并不容易,大抵徐峥电影的特殊之处也就在于此。
所以,除了“搞笑”之外,如此“智慧”的徐导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泰囧》是部拍得比较失败的电影,因为我原来想表现的主人公中年危机的东西被它娱乐的外表忽略掉了。”
徐峥对于电影内容质量的执念不仅在《泰囧》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中显露出来,还能从《催眠大师》这样的参演电影中窥得一斑。虽然并未参与投资,但徐峥还是从创作和运营的角度插手项目运转。按徐峥的说法,有些戏他希望借助自己的热度和导演一起把电影做得更好。
2.做导演,更要做制片人、投资人
从演员起家,《春光灿烂猪八戒》可以说是将徐峥推向成功之路的第一部电视剧。但实际上,除了参演之外,徐峥身在其中还有另一个身份——影视投资人。
该剧拍摄时,由于前期投资人并不看好这部无厘头的作品,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戏没法儿拍,剧组一度面临“弹尽粮绝”的局面,导演也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于是,徐峥拿着自己之前演话剧的积蓄找到导演,“我要演猪八戒,这是我所有的积蓄,够不够?”
在做出这个决定前,徐峥认真地看过剧本,“虽然剧情比较‘弱智’,但猪八戒这个人物的确非常适合我,并且这部剧的投资不多,即便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周围人都觉得他疯了,但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却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分到徐峥手上的红利比片酬还多出一倍,同时他也跻身国内一线喜剧演员行列。
2006年,徐峥看中了宁浩《疯狂的石头》的剧本,于是以零片酬出演片中配角。当时,剧组拍摄很差钱,徐峥还通过刘仪伟的关系,拉来了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四方集团的投资。而后电影上映大获全胜,徐峥顺利出位,而他更大的斩获是结识了天才导演宁浩。
2009年,徐峥搭上了武汉华旗影视公司老板刘光伟,当时后者正在运作一部小成本电影,这个电影就是后来的《人在囧途》。这部电影投资不到800万,最终收获了3700万的票房。《人在囧途》赚了钱,武汉华旗影视于是就想拍续集。当徐峥提出要导演《人在囧途2》时,却因为与华旗的“理念发生偏差”,被踢出局。
徐峥不愿向华旗妥协,带着这个故事离开。之后他将这个故事拆散、揉碎、结合泰国元素,创作出了《人再囧途之泰囧》。接下来,《泰囧》票房井喷,徐峥的导演才能也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虽然好不容易坐上了“导演”之位,但徐峥却表示不会固化自己的角色,除了做演员、做导演,还可以做制片人。他认为,中国现在最缺乏的还是职业的制片人和专业度更高的编剧。制片人不一定像导演那样去拍片子,但他也懂电影应该怎么拍,同时要清楚电影的内容、题材、类型,选谁来演,谁来导,这就是制片人的工作。“我在做自己电影的时候,我就是制片人。”
3.眼光要长远,动作要迅速
对于徐峥而言,用电影的方式“触网”其实并非首次。正是看到了互联网对于电影行业的积极影响,以及电影作品互联网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徐峥才一再进行各种尝试和创新。从2014年同美团合作的《心花路放》,到今天同360网络院线合作发布的《港囧》,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均是“互联网+”化的实践案例。
在这个电影逐渐走向互联网全程营销的时代,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影视领域跑马圈地,娱乐宝、众筹、视频网站等从影片融资立项到上线,一股脑地都开始有了新的玩法。而作为电影人中的弄潮儿,徐峥也不甘示弱,迅速搭上了这班“互联网+电影”的特快列车。
不管此次有模仿“苹果”之嫌的电影发布会最终能否转化为《港囧》的高票房,徐峥在电影产业更深层次互联网化之路上确实地踏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