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全面杀入跨境电商
去年京东在上市之际,刘强东提出京东下一步的战略是“渠道下沉”和“全球化”。一年来,京东开足马力发展乡镇市场,渠道下沉做得风生水起。相比之下,全球化方面却略显谨慎。刘强东曾表示,渠道下沉比较简单。但国际化相对复杂,前期准备更重要,“不希望冒进”。
于是,才有了刘强东一季度亲自带队赴法国、韩国开拓市场,会见国家政要商讨跨境合作,启动京东“法国馆”和“韩国馆”。4月16日,京东的全球购业务“千呼万唤始出来”,首批上线的商品超过15万种,涵盖母婴用品、食品保健、个护化妆、服装鞋靴、3C数码等全品类,定位是一站式海外购物平台。与此同时,京东与eBay合作的“eBay海外精选”频道也同步上线,所有商品均为海外直邮。
京东商城[微博]CEO沈皓瑜透露,全球购复用了“自营+平台”的双轮驱动模式,跨境物流将无缝对接境内的“最后一公里”物流。在通关方式上,全球购支持目前所有的跨境通关模式,即直邮、集货和保税备货。
海淘虽好,但假货频出、退换货复杂、语言门槛等问题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针对这些痛点,京东除了承诺自营商品直接从海外采买以外,还对入驻的海外商家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发现有售假行为,将对商家处以平台销售额20倍违约金或1万美元的严厉处罚。在退换货上,海外卖家均提供在中国大陆境内的正规退货渠道,便于消费者售后权利的实现。同时,海外商家必须提供中文客服,确保消费者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下购物。
巨头各领风骚
据京东集团副总裁李振广介绍,2013年,我国进口零售电商市场规模额为744亿元。从2009年到2013年,进口电商五年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8.7%。2018年中国跨境网购人数将达到3560万,消费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
在万亿级的蛋糕面前,各大巨头陆续杀入,抢食跨境电商市场。竞争固然激烈,但也各有风格特色。消费者需求日渐多元化、商品不断创新的现状下,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各家有各家的忠实用户,甚至彼此的用户群高度重叠。
阿里巴巴[微博]在去年2月上线天猫国际,为国内消费者直供海外原装进口商品。10月,美国第二大零售商COSTCO正式进驻天猫。此后,天猫的招商路数更偏向于与国际一线大牌合作,这些品牌在国内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较高,省去了教育市场的工夫。
去年2月,苏宁拿到国内首个国际快递牌照,为进军跨境电商打下伏笔。半年后成立跨境电商项目组,建立自营的海外供应链,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招商。今年初,苏宁借旗下红孩子的优势品类——母婴和美妆正式进军跨境电商,既抓住了这个领域的主力人群,又借跨境电商挖掘了红孩子的潜力。
1号店也在去年9月上线“1号海购”,所售商品通过上海自贸区的保税进口模式或海外直邮模式入境,可以提前将海外商品进口至上海自贸区备货,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自贸区仓库报关报检后发货。而1号店借助战略投资方沃尔玛的供应链优势,极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在终端可以打出更低的零售价格。
国际巨头亚马逊也不甘示弱,去年先是开通海外六大站点直邮中国服务,又在“双11”当天上线了全中文版亚马逊海外购。
创业公司“小而美”
在PC互联网时代,“小而美”曾被认为是伪命题,因为流量的获取成本较高,“长尾”无法聚集成规模。刘强东也曾公开表示,在现有的格局下,打造一个全新电商平台的时间窗口,基本上已经关闭,未来行业变数最大可能来自移动互联网,移动网购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2013年8月底,国家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国六条”正式出台,最先嗅到商机的是创业企业。至今,跨境领域的创业公司仍在不断涌现,主打母婴品类的垂直电商也开始加码跨境业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尾效应逐渐“小而美”的公司重现生机,像蜜淘、蜜芽宝贝、洋码头等创业公司相继了刷破行业的融资纪录;尿布师、壹时尚之类的初创企业也通过重度运营的方式,深耕细作,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
在巨头的围剿下,创业企业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面向用户也更加灵活,也更愿意去做巨头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这条应对大公司的法则已被多次验证。未来能在混战中活下来的,必将是重度垂直的公司。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