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年青人汉语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6日 16:39 《新快报》
我邻座的同事正在用他的手提电脑,突然问了我一个很“突然”的问题:你能讲得出"我"字有多少同义词吗?我大约讲了10多个“我”的同义词。他一笑,看着电脑显示器上的网页读着:俺、俺们、人家、我等、本人、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人、仆、乃公、我们、我辈、我曹、吾、吾们、吾等、吾辈、吾侪、吾曹、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他读出一大串。 他接着说,有一项统计说,现在的青年人能说出“我”的同义词还不到四个。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年青人汉语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前不久,广东佛山市举办“新时期佛山人精神”大讨论的书信节,书信比赛由全市中小学生参加,以“亲爱的××,我想对你说”为题。学生的书信中,令人啼笑皆非的语句时有所见。 “妈妈生病了,像狗一样叫,看得我很心疼”,“妈妈像无壳乌龟,被任性的我扎得遍体鳞伤”……高年级学生根本不懂如何用比喻,比喻不恰当的例子时常出现。有个初中生写信感谢父亲时说:“爸爸,你的后半生,我将奉陪到底。”另一位中学生则将对母亲的爱表达成“妈妈,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这表明,学生们缺乏应有的语文修养,他们被形形色色的流行歌曲和网络语言所包围,能在行文中用到时,会觉得是很时兴的创意,却不清楚“奉陪到底”有敌视的意味,不理解《老鼠爱大米》歌曲中的爱,与对父母的爱并不一样,用在给母亲的信中不恰当。 当下又何况中学生,就是白领阶层的汉语能力也同样弱化,时常错用乱用成语。在一次多位白领的聚会上,就听到这样的话:“你兔子三狡啊,那么多年都联系不上你。”竟然把狡兔三窟说成“兔子三狡”。有的人不了解成语的意思,错用而引起笑话,将“设身处地”理解成“身临其境”,将“差强人意”理解成“不能令人满意”,将“七月流火”理解为“天气很热”。 如今,中国席卷“疯狂英语”。据统计,中国超过3.5亿人在学习英语,这数字几乎相当于全世界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只是中国人的整体英语水平依然不高,绝大部分人学英语几年还是不能说不能写,主要是没有实际需要,缺少条件使用英语。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既然掌握英语需要条件而使用英语在中国又有限,如此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去“疯狂”,是否异常呢? 难怪有人认为,满街的英语公共标识一再被批评错误百出,而京城出租车司机学了两年“奥运英语”,依然中国人听不懂,洋人也听不懂。如此,还不如推广“奥运汉语”,来个奥运中文多少句,在中国土地上向来京城的外国朋友推广中文,这是中国的机会。此言是否有理呢?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