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中小学生“星期一现象”
http://edu.sina.com.cn 2000/05/31 16:57 浙江日报
几位在中小学任教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教学中发现:周一返校时,一半以上离校前表现良好的学生却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先勤快的变懒惰了,文明礼貌用语不会讲了,上课时打瞌睡的也多了……要经过两三天的学校教育后,才恢复原状。周而复始,每周如此。教师们称此为“星期一现象”,并说,这一“星期一现象”正在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完整人格、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绊脚石”。
产生“星期一现象”的原因,有的是家中父母不需要或不让孩子干家务,家里不要求使用文明礼貌语,“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有的是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让孩子泡在父母或家庭教师布置的“题海”之中;有的则是家长放任自流,孩子连续两天沉湎于娱乐场所,致使双休日比在学校读书还累……无论是何种原因,其症结都是家庭教育不到位。
应当明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美学素养、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劳动观念、自理能力和求生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而提高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责无旁贷。须知,家庭是年轻一代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有天然性、全程性、个别性、示范性和陶冶性的特点。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留意一下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成长史,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才,有不少是得益于父母的成功家教。譬如,古希腊天文学家兼数学家费狄亚,悉心教年幼的儿子阿基米德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经常带他到植物园、动物园游玩。孩子11岁时,又把他送到埃及就读,结果,使他成了名扬千秋的“想推动地球的人”。徐霞客在母亲的勉励下,踏上科学探险征途,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地形地理专著《徐霞客游记》。7岁的达尔文喜欢搜集风干的植物、死了的昆虫、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还爱好做化学实验,遭到校长的当众训斥和警告,可父亲却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并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他做实验,其舅舅韦奇伍德则鼓励他把所观察到的一切详细记录下来……正是在这样的家教下,达尔文从小培养了搜集动物标本的爱好,学会了幻想,学会了作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一切,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一些家长,一方面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期望值甚高;而另一方面,自身的素质却不高:有的不读书不看报,双休日不是搓麻将就是打扑克。有的是“现在你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去拾狗屎”之类的家庭“忌语”常挂嘴边。有的是信奉不打不成器,对孩子仍是实施棍棒教育,而有的则花重金请家教。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素质都不重要……可见,要消除“星期一现象”,实在还得从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做起。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