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
|
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就听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成年人的战场,老年人的地狱。在美国生活过15年以后,我觉得这句话基本不对。 第一,这句话的概括并不符合美国的普遍事实。想真正了解美国主流社会的人,应该把美国中西部地区生活十年八年,不要把纽约和加利福尼亚洲的所见所闻当做美国来解释。 第二,天堂与否,战场与否,地狱与否,定义不同,结论也就不同。 由于中国与美国文化差别很大,经常正好相反。中国人认为好的,美国人偏偏认为不好。中国人认为不好的,美国人又会偏偏认为好。比如,也许有些中国人认为,美国孩子有无数的玩具,要什么有什么,多么幸福,简直像天堂。可是对很多美国孩子来说,玩具不能替代父母亲的爱。围着一大堆玩具,却几天见不到父母的面,让美国孩子很伤心。美国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最常说的一句赞美是:“当我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永远在我身边。”对我们中国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没什么稀奇,他们也许更想时刻守着孩子,中国孩子会眼红美国孩子身边的玩具。何为天堂,见仁见智。 美国人从婴儿出生第一天或几天以后,就开始让婴儿与父母分开而独自睡一屋。心里放不下的父母,会买个遥控监测器,放在婴儿床边,却不会让婴儿跟大人同屋居住。婴儿在自己屋里有点动静,父母在别处从监视器里看到或听到声响,以便去照顾。其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不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孩子长大,早晚有一天要独立生活,到社会上去闯荡,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当然需要。但是,这种独立意识和能力,并非一定要从婴儿出生第一天就开始训练。我暗自猜想,美国人的这种做法背后,可能有一种不愿公开承认出来的原因:美国父母们更注意自己的独立生活,更为自私。美国父母们想要有孩子,但又不愿孩子们过分干扰自己的独立生活。他们在家里不能没有自己的天地,可不必顾及孩子存在,那自然就是他们自己的卧室。 我们在美国生儿子,因而才听说,美国有一个很普遍的悲剧:新生婴儿突然窒息死亡。美国医学界熬有介事在研究,承认其存在的合法性。如果婴儿跟父母睡在同一个屋里,就算不睡同一个床,婴儿半夜身体滚动,或者因窒息而扭动身体,父母也能听得到,能够及时起身照看,摆正婴儿睡觉姿势,避免婴儿窒息死亡。婴儿如果已经窒息,只会转动身体,发出很微弱的声响,不可能大哭大叫,睡在另外一间屋里,父母无论如何听不到,这就是危险所在。 现在美国,任何时候,问父母们为什么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他们都会回答:现在美国生活不容易,家长们太忙。据说50年代,美国大部分家庭都只是父亲一人出外工作,母亲多在家照料家务和孩子,过着安稳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现在不行,现在美国家庭要想保持安稳富裕的中产阶级生活,必须夫妻二人都出外工作,母亲没法儿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家务和孩子都只好雇小保姆来做。 按照美国现在流行的养儿意识,中产阶级家庭的婴儿,从一出生就离开父母独自分房睡觉,每次睁开眼,看到的是房顶,而不是父母的笑脸。稍大以后,一天到晚在身边的是托儿所阿姨或者小保姆,看不到父母的影子。我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美国青少年长大以后,跟自己父母感情上那么疏远。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关心过他们,从来没有照顾过他们,从来没有爱过他们。 父女母子之间的亲情关系,不会天生,而要靠父母用行动来培养。我想,美国父母应该重新评价流行了三十多年的育儿理论,抛弃自私心理,做出应做的牺牲,从儿女出生头一天起,就应把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到家庭生活的首位。(沈宁)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