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英语辅导报社专栏 >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我的双语教育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我的双语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4/08/26 14:21  英语辅导报

  我想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虽然阻力不少,香港当局当前正在致力于推行母语教育(在中小学用汉语作为授课语言)运动。这也可以说是当地教育界人士的共识。这是因为70年代以来,香港实施九年免费教育,增加了许多新学校。这些新学校都向那些"名校"看齐,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结果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育素质普遍下降。郑艾伦等在1973年发表了调查报告《香港学校用英语媒介教学付出多少代价?》;1982年《外国语》发表了许国璋的《介绍一篇论双语教育的文章--读郑艾伦的<香港的双语教育问题>》和郑的《香港的双语教育问题》。郑、许都针对双语教育提出不少问题,我十分赞同。现结合我个人的经历和观察,作如下的归纳和补充:

  1.在我国普通义务教育中,完全没必要推行双语教育或"全英式"教育。普通义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许文指出,"早期以母语为媒介学得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也是最能培养出有潜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教育。西欧各国有的是从小学开始学外国语,但是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无不通过本族语,本族语言文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始终占最主要的地位。"也许有人认为用外语来讲授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不是可以一举两得吗?这其实是一个神话。首先一个问题是师资,要找英语好而又能胜任某一门学科教育(如物理、数学、历史)的教师很困难。在我国师范教育中并没有培养这样的教师的任务,这些教师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而从国外引进的外国教师对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具体的科目的教学大纲并不熟悉。其次是教材缺乏,引进的教材和我国的教学大纲并不衔接。在我国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儿童随着父母到国外,进当地小学读书,后又随父母回国,出现课程难以衔接的问题。其三是对儿童的外语能力有没有好处?可能在听说能力方面有些好处,但全面的语文能力(包括外语和母语)则不见得。郑的调查报告指出,在12-13岁时儿童的母语开始发展,思维能力亦渐趋成熟。但是改用一门外语来学历史、地理、数学、科学等意味着"儿童在他们的外语能力远远不合适的情况下,通过外语来对付新信息。所以学生在了解英语媒介的课文方面存在很多困难,特别在初中阶段,把很多时间花在翻字典,查单词意义。"郑报告指出:他们用汉语语法来写英语,用英语语法来写汉语;在汉语和英语两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表达。她在1972年让170名(其中78人来自英文书院)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做一次自我评估,其结果如下:

  

  Lord & T' sou进一步指出,当时的以英语为主的香港教育制度像坐在一个"语言炸弹"上面,"这是一种文化阉割……在英语和汉语方面都没有足够的掌握,文化低下。"

  许国璋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当时我国有少数外语中学,外语课占很大的比重,具有压倒一切的地位,而汉语的教育和以汉语为媒介的科学文化教育则受到压缩.他大声疾呼道,"我们能说进行了合理的智育教育吗?我们没有给予青年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束缚了他们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心智健全成长,我们对不起他们."就普通教育而言,我国中学的科学文化基础训练应该说是不错的,可和世界先进国家的教育争一长短.如果我们把中学生推上世界,只是英语好一点,而其他的科学文化基础不如人,则无法和人家争高低.因为英语再好也不如以英语为母语的英美中学生.

  2. 那么在高等教育里,是否就可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呢?这倒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变数很多.要看谁来授课、授什么课、怎样授课、听课者的外语水平如何而定.从授课者的角度看,如果授课的是外国专家或在外国生活时间较久的中国专家,除了学科的内容外,起码可以保证学生听到地道的英语.如果授课者本身的英语并不太好,或驱使英语的能力不如汉语的,则不必勉强.课程内容也很有关系,越是抽象的(如哲学),则学生越感到困难.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往往参差不齐,外语水平低的学生听外语授课困难较大;如果业务水平高,还可以用业务知识来补足.对两方面都差的学生来说,则会造成教学上的不公平.应该指出的是,对授课者和听课者而言,用外语和母语来授课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而专业课的根本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学习外语.外语是次要的,不能喧宾夺主,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个外语授课的课程数的指标.这里还有一个语用域(registers)的问题,用英语来上一门专业课,从内容上看是专门用途英语,从方式上看是口语体.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的口语体和它的书面语并不完全相同.西方大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指定参考书让学生看,上课只是答疑和讨论.而我国大学授课往往还是由教师主讲,甚至"满堂灌".用外语来灌,就牵涉到两方面的问题:如果是用口头语,信息量减少自不待言,而且对授课者要求也很高,不是懂得外语的一些中国专业教师所能做到的;如果把书面语的讲稿用口头来讲,则讲出来的外语既不自然,对听课者也造成听讲的困难(因为语言的羡余度低).所以就是在外语院系的高年级专业课里,教师也不是全用外语的,很多时候会转换到母语,特别是发现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指定学生看原文的参考书,熟悉其专门用途的语体,是最根本的.至于上课是否一定要用外语,则不必拘泥,视乎学生能否掌握课程内容而定.

  3. 在我国推行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当然认同这个目的.应该认识到双语教育基本上是一个社会语言学的范畴,语言计划是一个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问题.要实施一项语言计划,有许多人力物力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要优先考虑的是师资问题,且不说双语教育的问题,就是在中学开设英语课,我们需要多少合格的师资,就值得认真考虑.因为缺乏足够的师资,而又追求提早教外语,是造成外语学习上的"夹生饭"的主要原因。

  摘自《外国语》2004年第1期

  (文/杜诗春 英语辅导报大学教师版04~05学年第1、2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评论



英语学习论坛】【 】【打印】【关闭
Annotation


新闻查询帮助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