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羞于启齿”的心理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13 10:58 英语辅导报 |
儿童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但在口语教学初期,学生往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羞于启齿"的"怯口"心理。有些生性内向、胆小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更是不敢发言,犹犹豫豫,害怕讲错。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嘴上的这把"锁",让学生从被动地开口过渡到主动地说,并大胆地练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往的过程。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学生情感这个内因,在教师情感这个外因的作用下,产生师生情感的"双向反馈",借助情感这个媒介,达到外语教学的最佳境界。比如:在句型模仿的操练中,由于句子本身是个相对独立的交流语言结构,受语言内容、说话人情感影响,不少单词、词组在语调、语音上都会发生变化,再加上学生急于模仿、急于求成的心理干扰,在遇上发音有难度的单词和不易上口的句型时,就会产生模仿失真的现象,连续遇到几次模仿失真的现象后,学生开口的积极性会因多次的发音错误而受到挫折,从而产生"羞于启齿"的感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自己首先要克服焦躁心情,用亲切的口吻,幽默的话语,生动的表情去缓解课堂上紧张的纠错气氛,帮助学生放松心理,消除紧张、焦急和难为情的情绪,多用鼓励的方法,激发树立起学生的信心。 二、优化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让人人开口说 英语内容本身比较枯燥,不易迅速掌握,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体现出来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兴趣决定的,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好教学材料,不断引入新奇的背景,创造多种情景,让学生能听、能看、能触摸,完全置身于外语的环境中。这样把学习乐趣放在第一位,寓教于乐,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下多开口练习。教材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结构--功能法",以结构为主体,辅以情景,将交际功能的训练贯穿始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借助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等降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难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创造模拟出生活的语言情景,带着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语境中大胆练说,避免机械操练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交际性游戏也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活泼有趣的游戏形式能促使学生开口,驱除恐惧心理,即便是那些生性内向的学生也会在游戏中放松心理压力,在玩中开口说,从而渐渐摆脱"怯口"感。教师在共同参与游戏时,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从一个单纯发号施令的指挥者变成学生向往参加的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这同样也能促使学生多开口。实践证明,这是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练习口语的好方法。 三、课内、课外多为学生创设机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有自我表现、自我考核学习能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应根据每单元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主题课,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习惯,让他们从课堂教学的"观众"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羞于启齿"的心理是不难克服的,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我们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地掌握,只要能讲几句,甚至一、二句,只要愿讲、积极讲,就是学习的成功,教师就应支持和鼓励。只有在启蒙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打好扎实的基础。 (文/曹望干;英语辅导报小学教师版04~05学年第5期;版权归英语辅导报社所有,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教育,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
【评论】 |
【英语学习论坛】【大 中 小】【打印】【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