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级变革透视中国英语教育之惑 |
http://www.sina.com.cn 2005/03/30 14:29 新华网 |
苏文金认为,考取岗位职业证书完全是应试的,而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目前来看,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各种社会考试,企业要什么样的英语水平人才可以要求什么样的社会考试证书。学校还是应该按照学校的方式,教授英语基本知识和规律。 英语:科学还是工具 接受记者采访的教育界人士均认为,当前四六级的改革并不能解决我国英语教育的根本问题。 80%的人“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用来学英语 在当前社会高标准、严要求之下,英语渐渐被“神”化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曾对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作过“花多少时间学英语”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80%的人“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用来学英语。 “放眼看去,中国的亿万人民学英语成本非常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学习外国语上花如此大的代价。”纪宝成代表说,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要求他们把英语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学习,因为这是他们的专业;但是对于大量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当作工具来看待,注重实用,而不是像科学那样去研究,过多强调语法。我国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把科学和工具混在一起了。” “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有的人英语学好了,专业却落后了,母语水平也低得可怜。事实上,从学校教育乃至职业规定等全方位的‘英语崇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我们的民族教育。”苏文金代表说,“现在很多大学,包括人民大学、北师大都在提,现在我们国语,自己的语言都教不动了,这些本来要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但很多被英语教学给耽误了。” 有专家指出,在国际化的潮流中,我们需要通过外语教育在民众中普及英语,并需要一批水平很高的英语人才。但是,普及化不等于“专业化”“母语化”,我们更不能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像印度那样的“英语民族”。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和告诉记者,他们企业是做高级服装面料的,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负责业务的,这部分都需要较好的英语能力,因为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还要进口设备;另一类是技术工人和生产工人,占绝大多数。“后面这部分人不要求外语水平很高,进口设备大多有中文说明。” 王晶说:“其实我们需要的英语水平是实际应用能力。我现在和外国客户有邮件联络,可能我写给他的信里面有很多语法错误,但只要不影响交流,他能懂就好了。如果是官方文件、合同之类,当然要语法很严密,但那可以让专门外语大学毕业的专业人士去做。” 很多代表指出,如果把本来是一种语言工具的英语上升到“唯英语论”的地步,便是走进了一个误区。这同国家的外语教育、用人政策和舆论引导等都有一定的因缘。(记者:吕诺 张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