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作家王小波逝世祭日,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学者和作家,他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时代三部曲”、《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作品影响了很多人。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07年3月,王小波的英译作品选本《Wang in Love and Bondage》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入小说《2015》、《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和《东宫·西宫》(East Palace, West Palace)。英译作品集的两位译者是华裔美籍女作家张洪凌和美国芳邦大学( Fontbonne University ) 英语系教授、诗人Jason Sommer,他们用了近六年将它们译成英文。下面对这两位译者的采访:
英文版的书名为《Wang in love and bondage》,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Jason Sommer:有三个用意。其一,在王小波的许多作品中,主人公都叫王二,王小波自己也姓王,并且对于外国人来说,王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姓氏之一。其二,书名取自D.H。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Woman in Love 和毛姆的《人性枷锁》Of Human Bondage ,带有戏仿的味道,这种反讽幽默的表达方式也正是王小波的风格之一。
为什么会翻译王小波的作品?
张洪凌:1999年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读创作专业,当时选修了一门翻译课程,接触到了王小波的作品。作为一项作业,我开始翻译他的小说。
在王小波的众多作品中,为什么挑了《黄金时代》、《2015》、《东宫·西宫》这三部译成英文?
张洪凌:我们先选了《2015》,因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艺术家的境遇,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因为我本人的专业从法律转到了文学,很多人不理解。而Jason也感到在美国,诗人不被社会重视。选《黄金时代》是因为它是王小波的代表作,选《东宫·西宫》则是因为它被改编成了电影。
Jason不懂中文,在翻译中,你们如何合作?
张洪凌:初稿是我译的,Jason实际上是这本书的第一个西方读者,我会以各种方式,比如表演或者做表情,跟他解释书中的情节。Jason曾在爱尔兰做过七年戏剧导演,因此他完全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理解书。Jason是一个诗人,对语言非常苛刻,有时候翻译一个词,我们会花半个小时琢磨。
作为一个美国人,你在翻译中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Jason Sommer: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不懂中文,但我绝对相信我看到的初稿是忠于原著的。另外如何让译作被美国读者接受也是很大的挑战。我的任务就是找到和原著中独特的语言韵律、节奏、语气对应的英文最佳表达,既不破坏原著的风格,也能以一种地道的英文表达让美国读者理解。比如“破鞋”,可以直译成“worn-out shoes”,但“damage goods”的意思更接近。
Jason,你作为王小波作品的第一个西方读者,怎么看王小波的小说?
Jason Sommer:王小波既诙谐幽默又严肃认真的写作方法震撼了我,他能颠覆读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黄金时代》中,那种看似讽刺主人公之间的性关系背后,实际上是对于爱的追求。
西方文学界对王小波如何评价?
Jason Sommer:我想他们会和我的评价相同:王小波是一个足以和约瑟夫·海勒或库尔特·冯内古特媲美的黑色幽默大师。
你觉得美国读者能理解王小波的书吗?
张洪凌:我觉得能。前不久,我将这本书给跟我学习小说创作的大学生看,他们读后都觉得很惊讶,因为王小波书中谈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比如同性恋,这也是美国当代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想到在1990年代的中国会有这么大胆的作家来探讨这些问题。而且王小波的小说是糅合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他的小说风格怪诞同时又让人觉得有理有据。
在你们看来,怎么定义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张洪凌:当我接触到王小波作品以前,我觉得已经不能从其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的作品中看到新的东西了。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找不到对中国当代许多问题的回答,但是在王小波的作品中,我找到了。另外,王小波的写作手法也是独树一帜的,并且对人有持久的影响力。
在你们之前,西方没有人译王小波的小说。那是为什么?
Jason Sommer:翻译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的那位译者,曾想翻译王小波的小说,但没有成功。西方接受中国文学需要一个过程,最初先接受一些纪实的作品和题材,然后接触到中国的“伤痕文学”,现在到了可以接受王小波这样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看过去的作家的时候。
下一步有什么其他的翻译计划?
张洪凌:我们希望继续翻译王小波的其他作品,还希望能将一些中国当代年轻小说家的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