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on of bitch”究竟该怎么翻译

2015年06月24日09:53  中国新闻周刊 微博    收藏本文     

  带有嗔怪意味的字幕,配上美国队长刚硬的外表,加上那句脱口而出的“You son of bitch”,形成了诡异的风格。电影字幕似乎让高大威猛的美国队长瞬间变成了双手叉腰,眼神含怒的“怨妇”,对着前来营救自己的尼克·弗瑞矫情的撒娇。

“You son of bitch”究竟该怎么翻译“You son of bitch”究竟该怎么翻译

  “你个老家伙!”

  带有嗔怪意味的字幕,配上美国队长刚硬的外表,加上那句脱口而出的“You son of bitch”,形成了诡异的风格。电影字幕似乎让高大威猛的美国队长瞬间变成了双手叉腰,眼神含怒的“怨妇”,对着前来营救自己的尼克·弗瑞矫情的撒娇。

  字幕上不痛不痒的一句话,让观影者似乎有些不满,,难道不该翻译成“你个婊子养的”?事实上,电影《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文中简称《复联2》)的字幕翻译,在上映当天,就遭到了观影网友的大量吐槽与质疑。

  2012年开始,从《黑衣人3》到《银河护卫队》再到《复联2》,译制片的字幕翻译开始遭到质疑。网民不断提升的外语和观影水平在挑战着译制片翻译方的权威地位。

  由来已久的网络“口水仗”

  《复联2》的“字幕门”事件,使得网络上又一次掀起关于译制片字幕翻译的“口水仗”。

  “我们做了二十年译制片了,现在我们的对白台本没问题,大家争议的是原版电影个别句子出了问题。”负责该影片译制工作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译制片制片主任王进喜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因为个别句子的问题,造成的舆论风波出乎他的预料。

  译制片又叫“翻译片”,通常指将原版影片的对白台词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后,以该种语言配音混录或叠加字幕后的影片。随着影院放映设备升级,电影拷贝逐渐摆脱了胶片,进入数字化。目前国内的译制片有两个版本:配音版和原声字幕版。

  配音版是指将进口影片的外文台词翻译成中文后,由配音演员给影片配音。而原声字幕版是在电影中直接加上中文字幕,保持电影原声。国内很多观众已经历了多年盗版DVD的洗礼,听原声看字幕,已成为一种观影习惯,这使院线放映的原声字幕版更受欢迎。

  “影院选择版本时,一般都只下载外语声道的影片(字幕版),这样慢慢市场就培养成看原声了。”已收藏1000多部译制片的影视研究者余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然而逐渐占领市场的原声字幕版译制片却遭到许多争议和质疑。

  让王进喜没有想到是这次合作的资深翻译刘大勇也在网络的舆论里“翻了船”。5月12日,《复联2》上映当天,网友“我叫三棵牙”发布了一条“刘大勇,你四级过了没”的微博,吐槽其中翻译问题,立刻遭到网友热议,并在当晚形成热门话题。

  接着网上爆出《复联2》十处问题翻译的“捉虫”贴,指出很多问题是词不达意。例如"Even 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f !"被译成“有人要杀你,赶紧跑!”而网友认为正确翻译应是“即使你死了,也必须咬紧牙关撑下去。”

  5月14日,刘大勇通过微博对网上吐槽的十条翻译做出回应和解释,然而网友似乎并没有买账。5月18日,网上流传着《复联2》台湾翻译的字幕版,网友对比了刘大勇的翻译版本,提出“内地翻译有多么不靠谱”的看法。

  此次“字幕门”事件中,除了刘大勇遭到吐槽外,同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负责翻译的贾秀琰也受到“牵连”。其实,贾秀琰和一些民间影视爱好者的“纠葛”算是由来已久。

  从2012年开始,她翻译的《黑衣人3》《环太平洋》《银河护卫队》,均不同程度遭到网友的“责难”。比如拥有524万粉丝、微博认证为脱口秀译者的谷大白话就曾对贾秀琰翻译的《银河护卫队》发表了长达一万字的文章,“炮轰”其中的错误。

  “真的是防不胜防,单挑一句去纠缠原意,但是翻译要看情景的。”贾秀琰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网络上所说的“错误”,有些完全是捏造,比如网友指责其“经典”翻译“I'm loser”翻译成“我是卢蛇”,这在台本上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网友对于翻译工作的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翻译的正确性,二是翻译在文化尺度上的接近性。网上流传的中文翻译和外文字幕“不对号”的现象,除了翻译本身错误外,还有部分是源于配音版的台本不经修改直接用作了原声字幕。

  配音版台本是为配音服务的,不是直译,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如果直接用来做原声电影的字幕,会造成外文和中文字幕“两层皮”的现象。

  据负责《复联2》翻译工作的王进喜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此次“字幕门”事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刘大勇翻译的配音台本对照片子进行仔细修改,就直接用作字幕。

  然而面对民众日益提高的英语水平和接受尺度,官方字幕翻译在风格上显得有些“拘谨”。民间字幕组似乎更能博得观众“欢心”。

  比如《银河护卫队》中一位蓝皮肤的壮汉犯人拦住了Peter的去路,说了一些粗暴露骨的话,其中的“go to town。”字幕翻译的是“真是大餐”。而谷大翻译的是“我要爆你菊花”。而观众更喜欢后者翻译。

  官方翻译也在寻求突破,试图在体制规定和民众需求之间把握好平衡,但是已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官方翻译要改变风格并不容易。

  经典能否再现?

  官方的翻译风格不仅是由于审查规定所限,从第一部译制片的产生似乎就已经为它定下了“严谨”的基调。

  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片即苏联电影《普通一兵》。1957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为中国的译制片的发展打开了序幕。

  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译制片发展的高峰。进口片数量增加了,每年大约引进50部,引进的法国经典战争喜剧片《虎口脱险》,就在这一时期诞生。

  “‘一枪毙了你,两枪就要了你们俩的小命。’这对口型的台词让演员说起来很有节奏,有相声的味道。”89岁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导演苏秀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33年前译制《虎口脱险》时的情景,还清晰的记得影片的中文台词。

  在译制《虎口脱险》时,导演苏秀和翻译徐志仁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遇到问题时,负责影片译制的员工们就一块集思广益,商讨出解决方案。

  “鸳鸯茶、鸳鸯品,你爱我、我爱你……”这段在剧中用于暗号接头的小调,当时遭到影迷风靡传唱。其中“鸳鸯茶”一开始徐志仁翻译的是“情侣茶”,演员们在唱的时候总觉得少了些味道,厂长陈叙一苦思一晚上才想出了鸳鸯茶,第二天一说,演员们都拍手称赞。

  在胶片时代,翻译稿基本都是手写的。在翻译《虎口脱险》时,徐志仁先将几万字的台本用手写翻译好后,再将这份翻译的初稿交由包括苏秀在内四个人校译。他们会有把稿子一句一句的念出来,对口型,有不对的地方就把稿子改一下,这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苏秀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口型非常讲究,配音要和银幕上演员说话的快慢、口型以及人物情绪保持一致。

  对口型校译后就要给影片配音了,但演员都会提前花两天时间来熟悉台本,俗称 “排戏”。由于当时的配音并不是分轨的,如果一场戏里有十个人,这十个演员必须都到场。录音棚上面悬挂着录音设备,配音演员站成一排,轮到谁说话,谁就往前走一步,说自己的台词。为了提高效率,演员们都会提前把台词都背下来。

  “‘不错,不错,你还凑活,不,我是说你说的糟透了’,他这种语无伦次的台词必须要脱口而出才能说出颠三倒四的感觉。”苏秀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在《虎口脱险》中为指挥配音的尚华,为了一出场的那场戏,台词念了60多遍,无数次拿着那个片子到翻译室去排戏。

  影片《虎口脱险》在国内上映后,观众反应强烈,这部影片也成为译制片的经典巅峰之作。

  1984年到1994年期间,译制片发展进入高潮。这一时期,引进了大批的欧美电影,比如《罗马假日》。“但是94年以前引进的片子都是晚了外国几年。《罗马假日》是美国1957年拍的,中国1985年才上映。”余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1994年以后,中国开始引进分账大片,译制片的时效性开始提高,逐步做到与国外同步上映。与此同时,译制片的制作硬件设备的数字化,宣告着胶片时代的结束,原声字幕版译制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审查与尺度

  2005年以来,四大译制厂也开始外聘一些爱好影视的业内“高手”进行翻译工作,资深翻译崔晓东就是其中一员。余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译制片制作时间缩短,为了效益,译制厂外聘的翻译员增多。

  “我不是专职做翻译的。”崔晓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一开始做电视译制片配音,由于发现台本有翻译问题,多次向导演反映情况,导演对他“另眼相看”,在其推荐下,崔晓东开始了译制片的翻译工作。

  不同于外界指责的四大译制厂“任性”选择翻译员的现象,崔晓东向《中国新闻周刊》坦言,成为合格的翻译员需要下“狠功夫”,还要面临来自于体制和时间、工作以及网络舆论的压力。

  为了保证翻译的原汁原味,崔晓东常常要和译制导演进行一番“争执”。

  在翻译《神偷奶爸2》时,其中一句“我是联盟的主席,塞拉斯。皮谷,而小黄人听了后,大笑说:屁股?”的台词引起了争议。

  “长影的厂长专门打电话来问我,这样能行吗?”崔晓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厂里担心审查不过关,最终他以小时候看过的经典译制片《桥》来举例,说服了厂长。

  剧中军官要炸一座拱桥,就让一个士兵去画地形,士兵把桥画成了字母M,军官问:“你画的这个像什么啊?”士兵回答:“像屁股!”结果军官脸色一冷,善于察言观色的士兵赶紧反应说:“不,不,是像臀部。”这种前后对比式的幽默引得当时的观众会心一笑。

  除了在体制范围内的力争发言权,与时间赛跑也成了翻译员的“家常便饭”。

  不同于胶片时代,一部译制片的创作有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现在一般一个片子是二十天左右,翻译是十天,导演校译五天,录音五天。”八一厂译制片制片主任王进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崔晓东翻译一部片子,最快只要三天。在翻译时,他的电脑都是开着双屏,一边看片子一边翻译,为了赶稿子,有时会熬通宵。

  翻译的最大难题,在于如何把一部片子原汁原味的呈现。

  为了保证电影不失真,崔晓东在翻译之前都会先看原声片子,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把握情感基调;然后搜集背景资料,遇到个别词语上的“拦路虎”,他会利用各种渠道“求助”。

  在翻译即将上映的影片《末日崩塌》时,地震后续产生的余震应该用什么名词难住了崔晓东,当时已经接近凌晨,第二天就要交片,出于礼貌考虑,崔晓东先给地震局工作的同学发了微信、短信和QQ,结果都没回。“实在急了,就打电话到他家里,他告诉我这是小震群。”崔晓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翻译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摩纳哥王妃》《星际迷航》等多部大片的崔晓东坦言,现在的压力很大,害怕一出错,网络舆论就会把他“淹没”。

  然而一边是体制规定,另一边是英语水平普遍提高、要求听得“开心”的观众,译制片似乎很难兼顾到两方。不过显然,译制片与观影群众的矛盾更加突出。

  “网络上的说法太不靠谱,你正着说,反着说,都攻击你。”王进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面对指责,很无奈。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显然不是来几个“大神级”的翻译就能解决问题。

  “最好办法是让外国的片方自己翻译字幕,然后交给官方审查。”余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余泳的看法和美国解决引进中国电影字幕翻译问题的做法不谋而合。北美华狮电影发行公司首席运营官罗伯特·伦德伯格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们在引进中国电影时,翻译工作都是由中国片方来做,翻译的尺度完全交由中方操控,因为观众都是说中文的,他认为由中方来把握翻译的尺度更合适,省去了不必要的“烦恼”。

  如今看来,美国的做法有“偷懒”之嫌,但相比较两国文化输出,中国市场似乎更需要美国大片。

编辑:仇广宇 实习记者/薛茜文 高敏 张韵

文章关键词: bitch复仇者字幕译制片配音原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