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佳作共赏> 博库网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我知道的美国之音(二)

http://edu.sina.com.cn 2000/06/11 09:43   博库网

  我在角落上的硬木椅等了一会儿。一进一出,穿过安全门的两个人打着招呼,英语里都带着浓重的外国口音,口音很不同,两个人大衣的花色和样式都很老旧。这里似乎保留着世界各地并各时代的古董。曾经采访过我的记者出现了...

  我在角落上的硬木椅等了一会儿。一进一出,穿过安全门的两个人打着招呼,英语里都带着浓重的外国口音,口音很不同,两个人大衣的花色和样式都很老旧。这里似乎保留着世界各地并各时代的古董。曾经采访过我的记者出现了,脖子上挂着工作证。他发胖了,穿着件蓝运动衫,象是乒乓球外交时代的.隔着安全门,我甚至看到鬓角上几丝花白。我意识到,我一直住在乡下写长篇,参与做艺术电影什么的,外面的人世很有点沧海桑田了。

  我很可能到过"美国之音"的门口。是1987年的时候。那是我第一次到美国,身份是国际访问者。美国新闻总署(现在这个机构已经取消)有一个国际交流计划机构,邀请各国家各方面的所谓小精英人物,参观美国的有关方面。这个计划给飞机票,付旅馆费,给相当够花的零用钱,不会英文的,还有翻译陪同。当时驻中国大使温斯顿.洛德半开玩笑地,挺认真着对准备前往的人说:参加过这个计划的访问者中有菲律宾的女总理阿基诺,被邀请的时候她只是一位学者,我们毫不隐瞒我们的目的,我们不知道将来你们谁会爬上去,或是成了哪一方面的"大腕儿"。中国被邀请的人相当多,包括经济学专家、教育工作者、文化学者、作家、导演等。那时候我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导演,被邀来看百老汇歌舞剧,实验戏剧,各地方剧团的戏。让我有点惊奇的是,那时我刚在新闻总署报了到,"美国之音"的记者就来了。尽管那位老记者我也认识,还是觉得很意外。后来明白了,美国之音和国际交流计划都归新闻总署领导,人总是把新闻材料先传给自家人。那位记者使用的录音机个很大,看上去一点不"先进"。10年后的我,更多了点儿美式目光,再看"美国之音",处处不那么时尚。

  外人到"美国之音",不仅要有人接,还需要登记.登记本的纸和印刷挺简陋,登记柜台的木板也很旧了,恍惚觉得走到了社会救济局。我问这位做文艺采访的记者有什么小活儿没有,告诉他,我感觉再埋头写下去,也许会写出个不错的东西,但是会写死自己了。他说他早从做文艺改做科技节目了,手里倒有翻译的活儿,不过刚刚都分完了,又不过,他说,早上正在讨论做广播剧,人们提到我,但是没人知道我在哪里,下午居然我就打来电话,直吓了他一大跳。他看看表说,马上带我见中文部主管。

  跟随他穿过拐来拐去的中文部,一张张灰色的桌子,被灰色的板子隔开,到处推满磁带,箱子,纸张什么的,很像大仓库。角落里有个小屋子,在敞开的门上他敲了敲门沿。小屋里坐着中文部的副头赵克露。记者把我交给她。头一回见,奇怪的是,并不陌生。她立刻说,我听过记者采访你的声音。边说着,边走着,穿过空荡的走廊,和她一起去见中文部正头,中文名字罗杰。在一间明亮、宽敞的大屋里坐下来,我们立刻中文、英文并举着交谈。从名字猜他是波兰后裔,温和,文雅,但训练有素。他惊奇地笑着,怎么在中国时候没见到你?他曾经是驻中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不过,那时我已经到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来了。他显然对中国以及亚洲文化深存感情,70年代末做过中文部主管,在日本,北京工作后,转了一圈,又回到中文部来。

  我根本不知道我来得有多及时。对立刻又和我一路走回"大仓库"的赵克露,也一无所知。我那时不知道这位老家甘肃,台湾出生,上大学,到美国念新闻的头儿,丈夫是位音乐家,不知道她自己也弹的一手极好钢琴。像华盛顿每一个在官僚衙门上班的人一样,她也挂着一个工作证,不过,她的证件别在衣服下摆上,下面配着条长裙子,加上挂面短发,与其说像头儿,更像一个女学生。她说话快捷,直切主题,我们俩一边往回走,她一边说问题和解决方法。"美国之音"的钱是国会拨款,刚给了中文部一笔钱,加强对中国的节目.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以前无法开的新节目了,可以请得起美国之音以外的专家了,不过,假如开不出好节目,花不好钱,她停下话来,代替解释,给我一个生动小手势.我好象看见国会在说,瞧!明年就减少点儿吧。她毫不掩饰焦虑地说,大家想到做广播剧,80年代的时候中文部就做过,据说许多"中央领导"都爱听,中文部职员自己担任角色,这就是小女主角,她一边走,一边指着说。那位小女主角是一位小个子的中年妇女,抬头微笑了一下,继续整理着一大箱录音带。现在想做的广播剧,比如是新移民的故事,马上就要拿出大纲,虽然将来不一定是这个故事,但是要用来做报告,根据制度,还要登报竞争。她说着。当我们再在她的小办公室里坐下来,就剩下纯粹礼貌性的闲聊了。一个走廊的长度,这位女学生味儿的当家婆,已经以记者抢发新闻的方式,把最要紧的,和我有关的事情,清楚地说完了。而她碰上我这种只想把模糊构思立即清晰化的工作狂。

  不过,那个广播剧的活儿最后并没落在我身上。因为还有两个节目设想,一个是美国之音付国家长途电话费的"扣音"秀,同时做现场电视转播,和播音一样,用卫星发射、传送。请在美国的各方面专家来做。再就是开<作家手记>。中文部记者自做采访,也使用英文部记者的采访材料,不过,她觉得无法代替作家的目光和感觉。她技术化地告诉我,广播每分钟传递120字左右。稿子长度在5到10分钟.开播时候4个作家写。住在美国不同的地方。这活儿对我更合适,文字加声音,自己写,自己念,感觉更自在。

  美式生活,可以说是永远在路上。不同于任何骑马民族,永远在开车。写烦了的时候,我就跳进跑车,沿着乡间小路,向任何无名地方一直跑。野树,倒塌的老屋,天上的云,景色飞快地自动剪接。随着声音变幻情绪,车里的收音机伴随我。

  在乡间小路漫无目的地开着车,我听大学生办的摇滚台,听小镇居民自办电台,那里播音间的隔音壁可能是用放鸡蛋的盒子铺的,听右翼大名嘴抨击政府和时政,听宗教台的圣歌和说教。我的收听常规停在调频90.10,这是国家公共电台,简称NPR。我爱听各地评论员们奉献的小故事。这些评论员有作家和诗人,也有普通人。有一位是中学教师,她的话题很可乐,全是自己洋相百出的妈妈,这女人有付"大烟枪"嗓子,这种哑嗓子很是性感。还有位女人只说自己丈夫,丈夫是个同性恋者,患了爱滋病.无数开车人跟随她的故事,故事一直跟到丈夫死亡。也有的讲述者没有故事,只说个人小感受,说身边的喧闹,说在喧闹中,突然间,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内心一片绝对空白,然后,电视新闻,嗡嗡的冰箱,洗衣机的转动,孩子哭,老婆说话,又都回到耳朵里。所有个人化的题目和南腔北调的声音,都折射着美式文化。

  开辟<作家手记>时只有一个要求:写个人的美国生活感受。打猎,这是我写的第一个故事,就写我怎么到森林里去打鹿。这也是开个小玩笑,和一位过去当农民,当步兵,如今在深圳、香港做股票的朋友开玩笑。周末时他飞回北京,开上"迷你"家庭车,载着前老婆的儿子和现老婆的女儿,到郊外山中新贵俱乐部钓钓人工饲养的鱼,飞到美国谈生意的时候,永远进的是拉斯维加斯赌场。这就是美国!他肯定地说。他觉着当年没出国合算了,觉得一直前卫的我土了。好吧,我来点儿野的给你瞧。

  比个人的物质化成果究竟算什么生命本事?在物质的奥林匹克峰顶美国,到处可以拣起能用的材料。互联网、乡间景色、科技与人,我的本行戏剧和电影、音乐、书评、人物、经济.是的,经济。在这个新重商主义时代,不说说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表现,岂不是浪费了最大的美式材料?怎么配和改玩股票的朋友继续玩?自然,生活在新闻的超级帝国里,新闻也是可以评论的材料,至少的,新闻给出各种材料的时态外观。有的时候,编辑简直不知道我会怎么做了,比如香港回归的时候.对这个预定的时间,全天下报导密集,"作家手记"栏目广播是周末,回归也在周末.我告诉编辑说,到时候我也来一篇.编辑可能心说,看你还能怎么写?我写了<仲夏夜之梦>,用莎士比亚概括历史的今天,把美国新闻的时差,算计在文化里面。

  我和编辑的工作方法是,将全部文字写出来,传过去,编辑读过,没有意见,我们再在电话里录音。这里面包括着技术性把关,比如年份、定义等等,自然也包括"思想把关"吧。对我这样的非雇员究竟怎么审查呢?(明天待续)




 相关链接
美移民局公布第一份对H1-B新法的看法(二)(2000/12/01/ 12:00)
美移民局公布第一份对H1-B新法的看法(一)(2000/11/30/ 12:10)
我知道的美国之音(一)(2000/06/10/ 14:37)
移民留学美利坚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0年世界小姐大选决赛
美国总统大选
新浪招聘网站
健康专题:禁用PPA感冒药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方案
支持奥运,网上签名!
网上学园提供学习电脑网络技术文章
全国男篮甲A联赛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