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考试中心 > 中考 > 正文

2005年中考文言文冲刺指导:适应变化注重复习

http://www.sina.com.cn 2005/05/26 11:44  新闻晚报

  分值、格局不变

  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分值为30分,占全卷的1/4,与去年持平。

  试题的格局与去年一样,仍为四个方面,即默写、解释词语、课内短文阅读和课外短文阅读。

  试题编制方式有变

  今年有三种版本的学生参加中考,即H版、S版和新教材,由于三种版本的文言文篇目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因此,文言文默写将会采取选择形式,如编制八道默写诗文的小题目,让考生从中选取五道小题,默写自己所使用的版本中出现过的诗文句子。这样的编制方式可避免考生的复习只限于“共同篇目”的小范围,有利于考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句子。

  此外,课内短文的编制方式也将与去年不同,去年是选用H版、S版两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共同篇目编制试题,今年将出现大分叉的形式,即H版、S版、新教材,选取各自版本中的文言短文编制试题,通俗地说,即各做各的题目。

  应变复习的方法

  市教育有关部门已于年初公布了H版、S版、新教材等三个版本各自需默写的20篇诗文篇目,划定了默写篇目的范围,考生应根据这些篇目进行复习。应该说,文言文的20篇默写篇目,大多为经典之作,认真地加以背诵和默写,可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当然,在复习时,也应有所重点,一般来说,考查默写的句子大致为下列四种句子:一是体现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二是今天仍有生命力的,至今还经常运用的句子;三是优美上口、颇有文采的佳句。对于这类句子,不仅要能背诵,更要能默写正确,句子中的重点字和难写字,一定要反复书写,做到万无一错,确保拿到默写部分的满分10分。

  解释词语部分,只解释课内文言文(诗词除外)中的实词,虚词不作解释。2005年中考解释词语估计从去年考查四个词语,减少到考查两个词语,而分值仍为4分。文言实词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一词多义、词性活用上。如《出师表》中“以光先帝遗德”和“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两句中的“遗”,便是一词多义,前句解释为“遗留”,后句解释为“给予,赠送”。再如《黄生借书说》一文中“余幼好书,家贫难致”中的“好”,原是形容词,这里作动词用,解释为“喜欢,爱好”。又如《桃花源记》中“便舍船,从口入”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两句中的“舍”,前句作动词用,解释为“放弃,离开”,后句作名词用,解释为“房屋,住宅”。至于古今异义和通假,可适当兼顾,如《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捕蛇者说》中“谨食之,时而献焉”中的“食”(同“饲”)解释为“喂养”。

  课内短文的阅读部分,分值为6分。这部分的考查内容主要是文学常识、解释句子和基本内容理解。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是文章作者及其所处朝代、代表作。解释句子主要是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但关键字词必须解释到位,因为这些实词对疏通句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2004年中考试题,要求解释《黄生借书说》中“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这一句子,评分标准中就强调“公”、“类”这两个关键词必须解释正确,否则,句子的解释必然有误。基本内容的理解考查主要是短文所要阐明的观点、文章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

  课内短文的复习应以理解为基础,除了教材外,还可以《中考文言诗文考试新篇目点击》作为辅导材料,适当地作些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复习效益。

  课内文言短文阅读的考查不实行分叉,分值为10分。命题所选取的课外短文,一般说来,坚持选文浅显易懂和注重课内知识、能力向课外迁移这两个原则。

  课外文言短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主要是解释实词、解释文中重要句子和理解短文所蕴含的道理。有些考生认为课外文言短文没有规定考试篇目,短文篇目浩如瀚海,复习无从下手,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其实,课外文言文阅读所选用的文本都很浅显,相当于初一、初二年级所学过的文言文,其知识内容与课内学过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今年实行两考并一考的学业考试,难度较往年的升学考有所降低,考生大可不必紧张。所解释的字词必定是在课内学到过的、而且是常用的、熟悉的实词,所要解释的句子句型也是十分熟悉的,句中的关键字词也是平时学过的,有较多的认知度。至于课外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只要读顺语言材料,大体感受短文内容,则不难答题。

  课外文言短文的备考应建立在扎扎实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之上,唯此,方能在考场上轻轻松松地应对课外短文的考查。

  文言文默写

  古诗部分

  1.山穷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听唱新翻杨柳枝。

  7.___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

  8.____________________,各令风骚数百年。

  9.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10.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千门万户

  日,____________________。12.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14.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15.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16.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17.塞北梅花羌笛吹,____________________。18.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19.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20.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伤心秦汉行经处,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_____________,占尽风情向小园。2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2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25.室中更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冈。27.霜禽欲下先偷眼,____________________。28.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29.三顾频频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部分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行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_,酿泉也。

  3.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_____________。

  4.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

  7.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岂直五百里哉?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10.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11.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12.秦王色挠,________________曰:“先生坐!……”13.刿曰:____________________,未能远谋。14.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久已病矣。1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各具情态。17.……,深追先帝遗昭。____________________。18.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19.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____。20.日上,正赤如丹,____________________,或曰,此东海也。2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22.先帝知臣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23.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2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25.伐竹取道,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26.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魏晋。

  参考答案

  古诗部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2.各领风骚数百年3.尚思为国戍轮台4.何当共剪西窗烛5.衣冠简朴古风存6.请君莫唱前朝曲7.疏影横斜水清浅8.江山代有才人出9.折戟沉沙铁未销10.留取丹心照汗青11.总把新桃换旧符12.今日自在水中行13.夜阑卧听风吹雨14.山河破碎风飘絮15.但使龙城飞将在16.散花洲外片帆微17.淮南桂树小山词18.如闻泣幽咽19.长使英雄泪满襟20.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1.众芳摇落独暄妍22.铜雀春深锁二乔23.一览众山小24.青箬笠绿蓑衣25.惟有乳下孙26.锦帽雕裘27.粉蝶如知合断魂28.阴阳割昏晓29.两朝开济老臣心

  古文部分:

  1.豁然开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则弛然而卧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醉翁之意不在酒6.落英缤纷7.虽千里不敢易也8.气象万千9.佳木秀而繁阴10.而全在我少年11.一而战12.长跪而谢之13.肉食者鄙14.向吾不为斯役15.不求闻达于诸侯16.罔不因势象形17.臣不胜受恩感激18.望其旗靡19.不知其善也20.下有红光动摇承之21.皆若空游无所依2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3.鸡犬相闻2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5.水尤清冽26.乃不知有汉

  (以上收集整理自《上海市各区县中考靠前质量抽查试卷精编》 作者: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庭茂)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