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海文考研讲堂 > 正文

专题之七:中东和平进程与巴以局势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9 15:35  海文学校

  1.中东和平“路线图”的由来

  2003年4月30日,美国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决心分三个阶段实现2005年巴勒斯坦建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四方提出,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计划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被巴以双方所接受。对陷入僵局近3年的中东和平进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
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的实施是其成败的关键。根据计划,以色列需要拆除2001年3月以后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60多个小型定居点,大约有6万名犹太定居者将被迁回以色列境内。沙龙提出的涉及7000多名犹太定居者的加沙撤离计划,已遭到定居者和以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还要求巴方进行政治改革,打击恐怖活动、解散激进武装组织。在落实“路线图”方面,巴以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落实“路线图”计划,巴以首脑曾多次举行会晤,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中止停火,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2003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2.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

  “大中东民主计划”主要是美国力图在中地区推行民主化改造。布什政府认为阿拉伯政权的专制与腐败以及人们对美式生活方式的嫉妒和对西方自由价值观的愤恨,是中东地区动荡、反美的主要根源。由于大中东民主计划暗指阿拉伯国家政治腐败,再加上原计划中只字不提巴以冲突这个中东根本问题,因此遭到阿拉伯国家的普遍抵制。

  在此情形下,布什将大中东民主计划更名为“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伙伴关系计划”,并强调不再强加于人;同时,计划也增加了重视解决巴以冲突的表达。巴以关系能否朝着“最终和平”的方向发展,直接关系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中东民主改革计划”的成败。

  但是,美国的“大中东民主倡议”在中东各国受到当政者的普遍抵制。美国的新政策正在打破中东国家的既有政治格局,也将打破美国与中东国家的既有关系格局。中东正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却并非美国所能完全驾驭得了的。既欢呼“变化”,又有种种担心,恐怕这就是美国当下的心态。

  3.美国中东政策的调整

  阿拉法特去世后,美国总统布什表示,他将在第二任期内帮助实现巴勒斯坦的建国目标。这是美国领导人首次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作出的最明确承诺。2004年11月17日,白宫对外宣布,布什决定向巴民族权力机构提供总额达2000万美元的援助,以此作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新一轮努力。布什强调,推动巴以谈判是美政府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

  11月21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问巴以。22日,鲍威尔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沙龙会面时表示,美国支持巴勒斯坦举行大选,并说美国将抓住“新的契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12月6日,美国政府同英国达成协议,决定在2005年年初在伦敦举行中东问题国际和平会议推动巴以和平问题的进展。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布什承诺向巴新政府提供3.5亿美元的资金,强调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两个民主国家”实现和平共处。

  2005年2月6日和7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对中东进行了访问。赖斯在以色列访问时,呼吁以色列作出艰难决定,与阿巴斯合作,共同推动巴以和平进程。赖斯在与阿巴斯举行会谈时,承诺美国将支持阿巴斯为结束反以色列暴力和改革所进行的努力。她表示,美国将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将向巴勒斯坦当局提供40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以协助其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设施。赖斯指出,美国将委任一名安全协调人员——美国上将威廉·沃德前往该地区,促进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的改革。

  4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到访的沙龙举行了会谈。两人就以色列政府制定的犹太人定居点政策、以方支持巴勒斯坦新领导人阿巴斯是否到位、沙龙政府是否正在履行其一年前的各项承诺以及在以色列完成从加沙撤军后还准备采取哪些和平行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布什在与沙龙会谈后对媒体明确表示,他坚决支持沙龙提出的从加沙地带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会晤中,布什明确要求沙龙不要在约旦河西岸扩建犹太定居点,以色列应当拆除未经许可的定居点,遵守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中关于冻结在约旦河西岸建造定居点的规定。作为对布什支持以色列单边行动计划的回报,沙龙在与布什会晤时明确表示,他将兑现向布什作出的拆除未经许可的犹太定居点的承诺,以色列将执行“路线图”计划有关定居点问题的规定。

  5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与到访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举行会谈,商讨巴以局势。这是阿巴斯自当选巴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访美。美国总统布什明确表示将帮助巴勒斯坦实现建国梦,美国将向巴勒斯坦提供5000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援助,用于在以色列今年夏季从加沙地带撤离后帮助巴勒斯坦在那里修建住房和基础设施,以改善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况。

  2005年6月18日,美国国务卿赖斯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进行了访问。赖斯在此次出访中东途中曾表示将推动巴以双方加强协调,推动以色列的撤离计划成功实施。赖斯在开始中东之行时表示将为巴勒斯坦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以便在以色列撤离加沙地带后帮助巴方在该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7月底,赖斯再次访问巴以地区,敦促巴以双方缓和紧张关系,确保以色列顺利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她强调,以巴双方在单边行动计划结束后必须重启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8月15日,以色列开始实施撤离加沙的单边撤离计划,但是,撤离后的加沙局势仍有待观察。9月1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与美国总统布什在纽约举行会谈,双方会谈的重点是加沙的局势发展,沙龙在会谈表示,只有巴勒斯坦人打击武装组织,路线图才有可能实施。但是,国际社会对中东和平“路线图”仍寄于重望。

  4.沙姆沙伊赫举四方会谈

  2005年2月8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了令世人注目的四方会谈。这是自2000年9月巴以爆发冲突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此次会谈最重大的成果是巴以宣布对等地实现停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

  会谈是由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倡议发起的,意在利用当前巴以之间的新形势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美国虽然没有参加此次峰会,但美国的作用仍是至关重要的。美总统布什在会前对阿巴斯大加褒奖,承诺美将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并正式邀请阿巴斯和沙龙不久分别访美。会前头一天,美新任国务卿赖斯先后与沙龙和阿巴斯进行了会谈,敦促以色列为和平采取“实质和决定性的步骤”,还宣布美准备任命负责巴安全事务改革的协调员。以色列《国土报》评论说,不少以色列人并不欢迎赖斯到访,因为她要压以色列做出让步。美还在关键时刻派中东特使到埃及,会同埃及对这次峰会进行具体安排。

  巴以首脑此次会晤为重启巴以和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双方在耶城、定居点、巴犯人等问题上仍各执己见,甚至对停火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以色列认为光停火是不够的,巴方必须根除恐怖势力的基础。哈马斯发言人批评说,此次会晤只关注安全问题是对以色列的偏袒。尽管如此,在经历了漫长的冲突后,巴以双方领导人能够坐下来会谈并取得上述成果,已是很不易的事了。

  在结束与沙龙的会晤后,阿巴斯说,这次会晤给中东和平带来“新的机遇”。沙龙说,在当天的会晤中,他同阿巴斯就结束以巴暴力冲突问题达成一致,“所有巴勒斯坦人将停止针对以色列人的所有暴力冲突,同时,所有以色列人将停止针对巴勒斯坦人的所有军事行动”。

  5.伦敦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2005年3月1日,为期一天的“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伦敦会议”在伦敦举行。英国首相布莱尔主持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23国外长及6个国际组织代表讨论并达成协议,表示将采取实际措施帮助巴勒斯坦进行机构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奠基铺路。

  伦敦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凸显了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新权力机构的支持。英国首相布莱尔亲自主持了全天的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美国国务卿赖斯、包括中国在内的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外长和高级官员、部分欧盟和阿拉伯国家外长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6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会。会议各方就如何强化巴勒斯坦政治体制,为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巴勒斯坦国家铺路达成了一致。与会各方一致同意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安全协调小组,来帮助巴实施安全改革,欧盟协助巴建立新政治体制;鼓励捐助国兑现承诺,为巴机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助,与会国拟于今年向巴方提供12亿美元的援助;世界银行协助巴发展经济;要求巴以双方加强合作,早日履行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会议发表了长达17页的公报,提出了最高目标,即建立民主政体的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比邻并存。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还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巴以重启谈判,强调未来的巴勒斯坦必须是一个“领土完整和可运作的国家”。

  会议明显增强了巴勒斯坦方面的信心。会前,阿巴斯在政治改革和安全问题上受到了多方压力。他曾表示,巴勒斯坦将全面实现自己的安全承诺,并已经作出计划克服各种困难整合安全部队,但是也不无担忧地强调,如果没有更广泛的政治解决方案,孤立地强调安全问题,并不会带来和平。会后,阿巴斯表示,巴勒斯坦人过去以为他们是独自抗争,但是现在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给他们带来了信心。阿巴斯告诉23国的代表,他完全赞成改革和停火。他说,巴勒斯坦人支持和平“路线图”计划,并且会尽一切所能维持与以色列的停火。

  对于这次会议的意义,布莱尔说,国际会议并不能取代巴以之间寻求最终和解的谈判,但是为了让双方成功和解,巴勒斯坦的政治体制必须强化;布莱尔强调,在中东建立长期的和平可能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伦敦会议不是要取代“路线图”计划,而是要帮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消除恐怖主义,建立稳定的民主,从而重启“路线图”计划。赖斯也表示,塑造中东地区更好的未来对每一个与会者都有好处。

  巴方积极评价会议成果,认为国际社会的支持对推动中东和谈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不仅关系重大,而且意义深远。为了表达厉行改革的决心,阿巴斯还向大会提交了巴方的具体改革方案。

  6.阿盟第十七次首脑会议

  2005年3月23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第十七次首脑会议顺利结束为期两天的议程,23日下午在这里发表了《阿尔及尔宣言》后闭幕。《宣言》认为,对阿盟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改革,推动阿拉伯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代化进程,符合全体阿拉伯人民的利益,有助于阿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首脑们在去年突尼斯峰会阿盟改革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阿拉伯外长预备会议提交的阿盟改革决议草案。关于巴以冲突这一焦点问题,与会者重申支持“阿拉伯和平倡议”,认为该倡议符合国际准则、联合国有关决议以及“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阿以冲突只能通过上述途径加以解决。

  “阿拉伯和平倡议”由沙特阿拉伯2002年在贝鲁特峰会上首次提出并获得通过。倡议要求以色列全面撤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接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拥有主权的独立巴勒斯坦国、根据联合国大会第194号决议和有关国际准则公正地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在此基础上,阿拉伯国家将承认阿以冲突结束,并在全面和平框架内发展双方的正常关系。

  《宣言》还欢迎叙利亚决定从黎巴嫩撤军,支持苏丹政府与南部武装力量达成的和平协议,并表示愿意帮助伊拉克人民加快重建进程,尽快恢复国内安全与稳定。

  阿盟第十七次首脑会议3月22日至23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来自阿盟22个成员国的首脑和高级代表出席了会议。

  7.以色列推动“单边行动计划”的实施

  “单边行动计划”由沙龙总理于2003年底提出。根据该计划,以色列将于2005年底从加沙全部21个犹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北部的4个小型定居点撤出。2005年1月初,沙龙成功邀请支持单边行动计划的工党和犹太圣经联盟重新组阁,从而为执行该计划扫清了障碍。当初,沙龙对阿拉法特不屑一顾,认定巴方没有谈判对象,所以把这个计划叫做“单边行动计划”阿拉法特的逝世,使巴以之间固有的关系架构顷刻间发生坍塌。以前,以色列总理沙龙视阿拉法特为仇敌,称他是“恐怖之王”,认为巴勒斯坦没有谈判对手,遂彻底关闭了与巴方和谈的大门,弄出一个自导自演性质的“单边行动计划”来。而事实上,没有巴方的配合,以军要顺利、毫无伤亡地撤出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犹太定居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阿拉法特逝世和巴新政府上台,无异于抽掉了沙龙单边行动计划赖以继续存在的支柱。2005年年2月8日,沙姆沙伊赫峰会宣布停火后,沙龙将“单边行动计划”改称“与巴方协调撤出计划”。

  2月16日,以色列议会16日晚以59票赞成、4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单边行动计划的撤离赔偿法案,从而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证。根据该法案,以色列政府将为从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撤出的犹太定居者以及企业主提供总额约为10亿美元的赔偿金,主要作为对定居者迁出后安置新家、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以及安排子女上学等的补偿。该计划将从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2月20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了“单边行动计划”和“隔离墙”走向修改方案。以内阁成员在对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表决中,17人赞成、5人反对,反对者包括前总理、现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沙龙和国防部长莫法兹已正式签署命令,撤出加沙地带21个和约旦河西岸4个犹太人定居点,大约9000名犹太定居者将从7月20日开始撤离。撤离时间约为7周至8周,分4个阶段完成,撤出过程中,以国防军和警察将组成三道防线,确保犹太定居者全部撤出,并防止巴激进分子趁机滋事,发动袭击。以色列官方称,这一计划的通过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当地舆论也认为,这标志着沙龙在单边行动计划上跨越了最后一个关口,获得了启动这一计划的“绿灯”。隔离墙修改计划以20票赞成,1票反对,1票弃权获得通过。隔离墙计划自出台以来,国际社会就舆论大哗,阿拉伯国家更是强烈反对,指责它严重侵害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并人为地制造巴以最终边界等。根据刚刚通过的新路线,隔离墙的走向将朝“绿线”回缩。“绿线”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1967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前的实际停火线。即使这样,隔离墙仍将约旦河西岸约7%的土地和1万巴勒斯坦人口圈进了以色列一侧。对此,巴勒斯坦反应强烈。以通过隔离墙修改计划不久,巴领导层开会讨论此事,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总理库赖、立法委员会主席法图等均参加,会后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内阁为继续修建隔离墙开方便之门。声明说,继续修建隔离墙的决定违背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和有关国际法准则,反映出以色列政府政策的本质,即它在试图用撤离加沙来掩盖其在约旦河西岸通过修建隔离墙来推行的扩张计划。对于以色列内阁通过了“单边行动计划”,巴方基本持欢迎态度,阿巴斯说,当以色列人撤出定居点时,“巴勒斯坦人会向他们投以鲜花,而不是投掷石块或开枪”,但巴方希望撤离仅是联袂推进“路线图”计划的一部分。

  6月21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沙龙位于耶路撒冷西城的办公室举行会晤。会谈中,巴以双方领导人具体讨论了即将启动的单边行动计划问题,就落实以色列从加沙全部21个犹太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个犹太定居点撤离的细节交换了意见。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沙龙在会谈中要求阿巴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约束巴方武装人员的“挑衅行为”,保持局势的绝对平静;阿巴斯则呼吁沙龙在释放被押巴勒斯坦人、开放加沙机场、港口以及连接加沙与约旦河西岸的安全口岸等方面做出让步。两人立场分歧很大。另外,以方还将在未来两周内向巴方移交伯利恒和盖勒吉利耶两座城市的民事控制权。不过,这些成果并未让巴方感到满意。参加会谈的巴自治政府总理库赖透露,巴以领导人之间的会谈进行得“很困难”,以方的回应“大大少于巴方的期待”。

  8月15日,以色列开始实施撤离加沙的单边撤离计划。9月11日,以色列内阁以全票的结果同意结束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为完成以色列从加沙地带的撤军、向巴勒斯坦移交这一地区扫清了障碍。9月12日,以色列通往加沙地带的大门当地时间12日清晨7时正式关闭,标志着以军完成了从加沙地带的撤离,以色列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但是双方在加沙边境检查站、港口和机场控制权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以色列出于安全考虑,撤离完成后仍将控制加沙地带的对外通道,而巴方则担心加沙将就此变成一座大监狱。

  8.中国对中东问题以及巴以问题的政策主张

  2004年12月29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结束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访问之前表示唐,中方对中东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第一、建立互信,恢复和谈。在当前形势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应停止暴力冲突,特别是针对平民的军事行动;确保巴大选自由、顺利进行,尊重巴民选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改善巴勒斯坦人道主义状况;采取措施,建立互信,重启和谈。

  第二、重启“路线图”计划,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是当前解决中东问题现实可行的方案。应以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为基础,同步履行“路线图”中规定的义务。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权利,尽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同时充分保障以色列的安全。

  第三、积极谋求实现中东全面持久的和平。叙以、黎以谈判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尽早恢复。同时应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加强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繁荣,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最终实现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的和睦相处。

  第四、国际社会应加大促和力度。国际社会在发出强有力的和平呼声的同时,应在保障巴选举、支持巴经济重建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为恢复和谈创造条件。中国支持联合国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包括主持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形成国际社会对中东和平进程更广泛的支持。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促和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5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应英国政府邀请出席“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伦敦会议”并发表讲话,欢迎最近巴以双方为制止暴力、恢复和谈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步骤,表示中国将继续为实现中东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5年9月14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加沙会见到访的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双方就当前巴以局势、推动和平进程和巴中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世杰表示,以色列拆除加沙全部和约旦河西岸部分犹太人定居点是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希望巴以双方以此为契机,恢复和谈,在“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尽快实现和解,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他重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

  2006年海文学校考研时政资料大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