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策略 > 正文

踏上前往民商法学殿堂的第三步--实战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5/11/11 10:39  笃志图书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后,考试就成为检验考生对该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惟一途径,成败在此一举。也许有的考生对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却不谙考试的方法论,最终因为笔试成绩太差而无缘进入。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北大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的民商法专业考试的主要出题形式以及答题技巧,向各位考生做一个介绍;而另外两所法学院由于与北大、人大的模式十分接近,就不再重复比较了。

  1北大法学院与人大法学院试题特征比较

  起初很多人选择人大而不是北大或清华的民商法专业,就是因为认为人大的专业考题较为基础,但是实际这是个误解。就拿与北大的题相比,大家都会觉得北大的考题出得都较为灵活、多变甚至怪异,但是事实上,其考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对北大考研题的研究发现,北大的试题都是在基础上进行变化。因此说只要基础打好了,题目只是换种说法而已。所以就给那些考北大的考生一些假象,似乎考北大就要看很多很深的书和研习很多深奥的理论,而往往忽略了最为基础的东西。千里之堤,却溃于蚁穴。

  相反,许多考生都认为人大的专业考题都十分基础,死守着书本的条条框框。当然基础的东西是肯定要的,可是对多年人大的试题进行仔细研究却发现,其出题形态是异常灵活多变的,尤其是这几年来的试题,往往会考察一些在一般人看来不重要的东西,例如2001年的海商时效制度,就使很多考生折戟于此。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疏于防范,因此备考时应当适当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注重当年的立法动态、理论热点以及一些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新兴的专业术语和制度。

  可以这么说,北大试题的风格是刚中带柔,而人大试题风格则是含而不露,但是二者都是在注重基础上强调灵活多变的。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不应当抱有侥幸之心,必须踏踏实实。

  2具体题型的应对策略

  1)总体要求

  答题时的字迹要清楚、明晰,这是回答所有主观题必须遵守的法则,切记切记。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主观题都是由老师(四大法学院的民商法专业一律由教授级别的教师集中评阅)对一张张卷子流水作业的。而每年该类考生的人数都在600人以上,且人数逐年上升已成定局,但评判老师始终是那么几位。要在仅有的两三天内全部批改完成,使得这些本来就已经非常忙碌的老师更加劳累。所以,当改卷老师看到字体清晰、内容饱满的考卷,其印象分都会随之上涨,而最后给出高分的可能性也比对同样质量但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的考卷要高出许多。因此,整洁清晰的卷面是任何考试拿高分的必备要件。

  2)如何面对名词解释

  每年考试为五组名词解释,每组两个名词,每组4到6分。一般来说,四大法学院出的名词解释不同于其他一般学校,难度要更大一些。主要在于名词解释不仅仅要对每个名词进行解释,而且还需要对比。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把两个名词单个解释了,却忽略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那么这道题的分数只能拿到30%左右。因此,考生应当将两者的对比作为关键和拿分点来对待,而不能一时懒惰,顾此失彼。

  3)如何对待简答题

  每年考试为三道题目,每道题目为10分到15分左右。就简述题而言,只要将该题的要点答上,通常是会得全分的。简答题相对来说,是拿分的重要部分,因为每年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考题,这些考题是多数考生不能把握的。因此,重点注意一些国内热点和新兴的理论是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的主要手段。

  4)如何对待论述题

  每年考试为两道题或者三道题,每道题都在20分左右,是主要的拿分大项。答论述题前最好仔细思考一下答题的逻辑顺序,整理一下思路,要将一道论述题当作一篇小的论文来写。因此可以在草稿纸上先写一个提纲,将答题结构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改卷老师一看,其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通常会给出高分。

  3其他应试技巧

  除非考生拥有强有力的论据可以支持其独创的观点,否则最好以所报考专业的导师的成文观点为标准,毕竟考试与做研究是截然不同的,中庸的答题往往会得到比较中肯的分数,而激进的观点并不总会获得高分。

  此外,根据一般的规律,对学说和理论照抄照搬的考生也不会得到特别好的分数。也就是说,考生如果只知道背书,是不会得到赏识的。因此,有必要多动动脑筋,在对老师的观点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发挥或者引申一二,通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四大法学院民商法专业的学习资格,要下的功夫还是很多的。这里不仅仅是挑灯夜战的决心,更多的是复习的方法和考试的技巧,一味猛冲猛打不会取得好成绩。正确的方法正如上面所介绍的一样,往往会给考生带来更大的胜算,让考生在有目的、有准备的情况下获得最后的成功。

[上一页] [1] [2] [3] [4]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