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考研政治理论名师课堂 > 正文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2 14:00  恩波教育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新大纲修订说明

  与2005年大纲比较,本章新增的考点有:实践的本质,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原的物质往往是指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观点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是不科学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所说的作为世界之本原的物质则是指原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抵挡不住唯心主义的进攻。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①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且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这一定义揭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这就有力地反击和批判了唯心主义。同时,由于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所以也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二,这一定义揭示了物质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这就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其三,这一定义揭示了物质的共同本质乃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对包括自然物质和社会物质在内的所有物质形态之共性的最高概括。这样,就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把哲学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混为一谈的局限性。

  (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既包括自然领域里的物质形态,也包括社会领域里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物质的具体结构是物质形态的个性。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1)运动的含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①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②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人的感觉或观念,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的主体归结为“绝对精神”、“天理”等客观精神。

  (3)运动的基本形式

  ①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②五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既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的运动形式,也不能把低级的运动形式拔高为高级的运动形式。

  ③五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首先,低级的运动形式是高级的运动形式存在的基础,高级的运动形式总是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其次,对于包含着多种运动形式的事物而言,高级运动形式起主导作用,低级运动形式处于从属地位;再次,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静止的含义

  静止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其一,事物在绝对运动状态之中,相对于某种特定的参照系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其二,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的时候,保持着质的稳定性。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

  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7)反对两种错误

  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其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其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时间、空间的含义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2)时间、空间的特点

  时间具有一维性,它是不可逆的;空间具有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3)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的关系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①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②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

  ③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4)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①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②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5)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①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②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③然而,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本节小评

  本节应重点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以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要注意划清在这两大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试题例析

  1. (1994,理,单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答案:A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范畴是指基本概念,哲学范畴则是最大的类概念。给概念下定义,通常采用“属加种差”的方法,可由于“物质”是最大的类概念,没有更高的属概念,故而不能采用这种方法。逻辑学认为,给最大的类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是:

  最大类概念=全部种概念-全部种差

  “物质”是最大的类概念,形形色色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全部的种概念。如果减去全部种差,就剩下了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同“物质”概念并列,还有“意识”概念。客观实在性为物质所特有,意识并不具有,这是两大概念在内涵上的根本区别。列宁正是通过界定这一区别给物质下定义的。因此,A为应选项。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个别,以客观实在为内涵的物质是一般。在这里,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并没有涉及物质与意识的对立,而如果不涉及这一对立,不可能准确地把握物质的内涵。

  同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不属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而,C也是淘汰项。

  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属于认识论范畴,而给物质下定义属于本体论范畴。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