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古代文学作品文章精解:文章参考译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2 18:22 华夏大地教育网 | |||||||||
[参考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
讲解:以一段独立的论说表明孟子关于伦理抉择的观点:舍生取义。插入舍生取义,做标注:“舍生而取者也!” 这种观点当是有感于当时“万钟则不辨礼义”的现象而发,但作者行文却不是直指当时的现象,而是逐层深入,最后才转到其针对的现象,轻轻一提,让人有穷本追源之感,似乎能领悟到更为深刻的道理而找回本心。而文章也就避免粘在浅层次的现象上显得太呆,太浅,从而获得更为高远深刻的意义。 文章以一形象比喻开头,明确地提出中心观点:舍生取义。随后展开论证,逐层深入,得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结论,并将之推进为“人皆有之”。而后举例说明,将深刻的道理以浅显的语言说明出,明白易懂而又不容辩驳,结尾一连串的反问句更是加强了语气,显示出孟子的雄辩家的气势。 二、思想内容 文章以逻辑性强而又富有气势的语言,用生动的比喻和浅显的例证说明了孟子的一个基本伦理观念。在“义”和“生”相矛盾的时候,当舍生取义。即自觉地把对道义的追求,当作自己的最高理想,并可以为它牺牲自己的生命。 三、重点提示: 1、孟子舍生取义的伦理学观点:孟子看来,有比生更为重要的东西,就是“义”。人在面对义和生的对立时,应该舍生取义,人禽之别就在于此。正面提出这一观念的同时,批评了当时追逐富贵利禄不顾礼义的行为。 2、孟子的辩论技巧:比喻引出中心思想,然后逐层论证,层层深入,并运用了比喻、举例、反问句等等方法使整个论证过程既逻辑性强,又明白易懂,且不容辩驳。插入亚圣孟子,做标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