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年高考大纲 > 正文

名师详细解读高考大纲:研读要求 提高备考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03/22 13:59  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复习备考的总纲和依据。为了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教师在研究和学习《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同时,应当如何理解和准确把握新考纲的要求及其变化?本版文章为读者提供参考——

  语文:在表述和要求上有微调

  2006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整体上保持了与2005年的连续性,只在表述及相关要求上进行了微调。所作的调整使大纲在表述上更加完善,在要求上更加清晰。

  2005年及以前的《考试大纲》中“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这两项内容的表述,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考虑到“作家”的识记,考生不可能不识记“作家”就去识记他们的“时代和代表作”或“国别和代表作”,2006年《考试大纲》修改后的表述使考查的目标更加明确,表述也更加严谨。

  2006年《考试大纲》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加了“文言”二字,使考查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也有别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板块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中的“实词”的考查要求。

  2006年《考试大纲》中“有个性色彩”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客观性,更符合实际情况。这一调整,降低了考查难度,也更有针对性。适当地、客观地降低高考考查要求,也是坚持高考命题“三个有利于”的方针的集中体现。(姜有荣)。

  数学:试卷结构稳定重点突出

  2006年数学《考试大纲》更加贴近高考与教学的实际,强调了三角函数的重点地位,调整了参数方程的考查要求。

  三角部分:将“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改为“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直线和圆部分:增加“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圆锥曲线部分:将“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改为“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极限部分:将“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改为“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性质”。

  试卷结构稳定,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稳中有新,稳中有变。试题科学、规范,重点考查中学数学通性通法,加强对数学核心能力的考查,应用性题目比例适当,新增数学内容与传统内容有机结合,试卷贴近考生、平和清新,试题难、中、易比例合理,合理调配文理科试卷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同时也有利于稳定中学数学教学,对中学教学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储瑞年)

  英语:整体内容与去年一致

  2006年英语科《考试大纲》除了对个别文字进行了调整和改动之外,整体精神和内容与2005年基本保持一致。

  2006年高考无论是使用全国卷的省区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都应按照《考试大纲》里制定的原则和要求去做。

  使用全国卷的15个省区将有两套试卷可供选择,含听力卷与不含听力卷,这两套试卷的结构与2005年相同。单独命题的省区可根据大纲所给出的题型示例并依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试题命制。一般情况下试卷含听力部分,听力部分又可分20个全部是ABC式的选择题(不包括上海卷),或含有若干道听力填空题,其他部分为单选、完形、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

  距离高考只有百余天,各地教师应尽快了解本省区市试卷的题型结构,在指导复习备考时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出的方法。全面推进,即各大题型都要练,重点突出,即完形、阅读、写作需加强。

  广大应考同学在此期间的复习中应与教师密切配合。课外复习建议每天安排50分钟时间复习英语。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缺少应用环境。所以必须保证一定量的时间复习。建议每天泛读5篇英语短文,逐步达到广泛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准确理解文章要义的目的。就目前情况来看,泛读并非通常意义的阅读,最好的方法是浏览一篇短文后,闭目静思,让文章以整篇的形式浮现于脑海中。

  思考回忆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大意,甚至能复显出印象比较深的句子。每篇短文的全过程控制在4分钟左右,5篇总合为20分钟。然后从5篇中选择一篇比较喜欢的短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即大声、正确、流畅地朗读;划出有用的词组、短语、固定搭配及习惯用语;记住连接词和过渡词语,细心体会它们的表达与用法;对长难句能试用中文讲明白。然后根据需要安排一篇完形填空和15道单选题,或者是写一篇短文。

  完形、单选、改错或写作不必每天都做,可以相互穿插,选择其中一两项进行,这样每天英语复习时间总共不超过50分钟。听力可以放在其他时间、甚至非英语复习时段进行,可以隔天做一套听力,但是每天不要忘记练练自己的“耳朵”,比如:听一会儿广播、看一会儿电视、听一首歌曲或看一段影视录像等类似的内容,保持良好的英语感觉往往比做题更有效。(马燕 范存智)

  理科综合:更加重视对科学素养的考查

  2006年理科综合《考试大纲》中的“命题指导思想”更名为“命题要求”,在“命题要求”的具体内容表述上,增加“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原来的“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变为“要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种改动更符合命题和考试的实际。

  2006年理科综合中的物理科《考试大纲》没有作修订,即与2005年物理科《考试大纲》相同。因此物理科《考试大纲》中的知识内容、题型、内容比例、试题难度等均没有变化。

  相关链接 高三物理学科复习建议

  理解能力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陶昌宏

  《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五种能力中理解能力居于首位。

  理解能力具体指“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没有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解决问题将无从谈起。因此理解能力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

  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综合问题的关键

  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试题中有四个非选择题,其中一个是实验题,三个是论述、计算题。论述、计算题都是综合题。通过这些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够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分析物理过程的良好习惯。在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应从三个方面加深理解,即学会分析物理过程——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等效物理过程——重要的思想方法;学会利用物理过程——学科能力的标志。

  注重对实验技能和实验原理的考查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考坚持对实验进行考查。考查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进行考查。在实验基本技能方面,如仪器的正确使用,测量的正确读数,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等方面进行考查。在实验原理方面,如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包括字母、图像、数据等处理,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对实验出现的问题做基本分析和说明等方面进行考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在实验的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上下功夫。

  联系实际是高考命题的一项重要原则

  联系实际是高考命题中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联系实际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简单的生产实际以及高科技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联系实际的问题一般来说,所置的情景、装置、方法等对考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解决这个问题所用到的物理学原理是基本的。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建立起与之相应的物理模型,应用物理学中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解决。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解决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提高考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陶昌宏)

  文科综合:考纲修订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2006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作了局部调整和文字上的修订。各学科具体修订内容如下:

  政治

  增加的知识点:在经济常识第三章第(1)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中增加“企业兼并与破产”;在经济常识第八章第(2)节“对外贸易”中增加“关税”知识点。

  调整的知识点:增加了“科学发展观”的知识点,并把它放在哲学常识“规律”一节中,但考虑到《考试大纲》在“时事政治”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为避免重复,将“规律”一节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删去。“时事政治”中“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考核时间调整为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

  历史

  文理综合的考试范围删除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只保留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部分适当突出了全民族抗战的内容,如增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条目;修订了一些表述不完整或修饰性较强的文字。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删去了“专制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冲突”改为“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等。

  地理

  2006年《考试大纲》的修订更加贴近中学的教学实际。如“地球在宇宙中”部分,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复,删除了前者,保留了后者,使大纲更加简洁明了。对地球的运动部分,在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之前,增加了“速度”的内容,以强调对速度的要求。

  在具体内容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了修订,使要求更加明确、具体,符合教学的实际。如:将“降水的季节变化”,改为“降水的时间变化”,包括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年际变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将原来要求的“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改为“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等,这样大纲的要求更加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

  为了突出并进一步明确在能力考核方面的要求,对图形语言的要求表述更加明确。如在原大纲中,对图形语言的要求的表述仅限于“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容易造成能力要求仅仅就是对降水方面的要求,现在改为统一的要求,即“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这种改动一方面符合中学教学和历年高考的实际,另一方面明确了能力要求。对人口问题的提法改写为“人口的再生产”,增加了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因素的要求,增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就是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

  2006年高考地理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微调体现在三个方面:删减了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出具体的考试内容。

  此外,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因为“综合题”能更加贴切地表示试题类型。

  相关链接 地理学科对能力的要求

  地理高考是以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载体,以地理基本思维方法为主体,将思辨能力与实验实证能力综合为一,落实在现实的“区域”上。坚持地理要以“理”为主,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注重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阐释,注重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

  自然地理的原理规律、人文地理的观点方法,都是我们认识地理事物进行思辨的“武器”。高考试卷中的选择判断,就是思辨能力的运用。非选择题中经常以实验的结果、数据、图表等作为资料,考查考生的观察、分析、理解、判断的能力,这也是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理科思维的特点,应予以足够重视。

  《考试大纲》中对文科综合曾提出过“记忆、理解、应用”等能力要求,但这是学习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足以代表高考的能力考查要求,特别是由于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一般要求很难反映区分度,也无法看出考生潜能的展示。在今年的考纲中,使用一种新的方式表达了高考对能力要求的区分标准,即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见下表)。

  应用能力是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和考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而考试的区分度,则在分析问题能力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此次《考试大纲》的修订,针对不同的能力目标,设置不同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应用能力的考查具体体现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复习进入冲刺阶段,既要考虑战略方向,又要重视战术手段,努力做到“举一反三”、“一举多得”。(梁侠 李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