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文科综合科(浙江省专用)考试大纲的说明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2 19:03  钱江晚报

  地理 注意三方面改动

  修订调整

  地理科的考试内容从内容的覆盖面和能力要求方面都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改动:

  1.删减了超出现行教材的非地理性的内容。

  2.对大纲中表述不统一的部分进行了改写,使各部分的内容表述更加一致,更加明确。

  3.对个别次级标题进行了改写,使之能够概括其下的具体考试内容。如:

  纠正了自然地理部分“大气、天气、气候与人类”中的一个印制错误。即在气象灾害的表述中,“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大气”是“大风”之误。更正后为“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此外,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中,将“非选择题”改为“综合题”。因为“综合题”能更贴切地表示试题类型。

  历史 三个不变 两个调整

  和2005年相比,表现为三个不变(考试性质不变、试卷形式不变、能力要求不变)、两个调整(题型示例细微调整,考点细微调整),体现了“稳中求变”的高考改革思想。

  修订调整

  1.新增了少量内容:在“九一八事变”考点之后增加“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意在说明它是全民族抗战的前提、背景及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条件、基础;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考点之后增加了“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说明《考试大纲》对抗战初期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肯定,等。

  2.修改了部分表述:如 “辛亥革命的爆发”考点下面删去了“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考试内容的减少,而只是突出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这一主干知识。

  迎考建议

  1.把握时政热点,重视考纲变化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往往能结合当今社会与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历史也因与热点问题联系而生动。历史复习中要注重以历史的视角进行专题思索,以历史的眼光解读时政,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学习。如“周年”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并不回避,进一步体现了史鉴的功能。对于大纲增加增强的内容也要高度重视,对于表述变化的内容要迅速适应。

  2.关注课程改革,了解学术发展

  复习中应了解与中学历史新课程联系密切的学术研究新观点,如新课程中呈现了“文明史观”和“世界整体观”,与之相应,关注文明历程、提升文明素养的理念,也反映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

  3.扎实基础功底,提高思维品质

  复习中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否则就无法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历史事实的存在证据,以及多种材料的比对分析、综合理解、评价论证等,加强培养包括审题、发现和判断信息、甄别提取有效信息、推理综合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将科学求真与人文理解紧密结合。

  政治 没必要过多应对考纲变化

  迎考建议

  政治学科与去年相比新增了2个考点,修改了2个考点,删掉了1个考点。这些考点的变化对政治学科高考知识范围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今年政治高考复习,没有必要花很多的精力应对考纲的变化,而应在把握考纲的基础上着重抓好基础知识的整理巩固、高考所需能力的提升、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的剖析。

  1.回归课本,基础题莫失分

  基础知识薄弱仍然是近几年高考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从高考复习和结果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分强调综合能力、过分热衷重大热点、过分强化综合题练习,从而放松基础知识的落实、整理和巩固的情况,有些考生在基础知识型试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出现越是基础的试题得分越低的不正常现象。因此,在政治高考复习中,要克服因强调综合能力而淡化“双基”的错误倾向,认真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2.提升能力,加强思维训练

  政治课高考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考试,因此,政治高考复习在全面把握“双基”的基础上,应始终贯穿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从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着眼,进行有目的、分阶段的训练,特别要加强思维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按照逻辑思维规律和要求思考和解答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分析事物的利弊、得失,对一些事物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后果等坚持辩证分析。

  3.关注实际,切忌面面俱到

  大量引进课本外材料,创设教学之外的新情境、新案例,正是目前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的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政治高考复习关心社会、关注人生,重视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剖析,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了解和接触更多的诸如 “气象经济”、“海洋产业”、“思想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事物、新知识,通过情景设置、分析、解剖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