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正文

话题:大学高成本毕业难就业 读书为了啥?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9 18:40  新浪考试

前言

  再过两个月时间,就是2006年应届大学生毕业日,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而同时,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一边是薪金值很低的本科毕业生,一边是居高不下的培养成本,面对这种高投入低产出,我们听到了一种声音:读书无用……[发表评论]

数字解读

培养成本--高得惊人

  25倍:中国高校改革开放前是免费教育,20年前涨到200元,1995年涨到800元,2005年再涨到5000元,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25倍。

  35年: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包括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相当于一个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是在不考虑农民自身的吃饭、穿衣、看病、养老等因素的情况下。

  320万:目前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20万人

  第一:世界上学费开支最贵的为日本,大学生平均年支出为8930英磅。中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却超万元,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大学生每年的支出相当于日本的3倍,稳居全球第一。

  下降: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发表评论]

签约薪水--遭遇寒流

  1500元: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发表评论]

大学高成本PK毕业难就业
城市PK赛 大学四年的花费清单 >>查看详细

一份普通农民子弟大学四年的费用清单……>>查看详细

大学生花费知多少?保守统计一年近2万元……>>查看详细

“穷学生”的幸福生活 你每个月花多少钱……>>查看详细

-----------------------------------------------------------------

“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某位在校生如是说。

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的弟弟。(某农村大学生语)

高材生的错位就业,北大学生卖蛋与复旦学子卖肉……>>全文

“北大学子卖肉”扬州版:留德博士回乡开餐馆……>>全文

新读书无用论会抬头?
  当应届大学生遭遇低起薪“寒流”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生活困难,压力加大。我们的调查还显示,27.2%的受访者认为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新“读书无用论”可能会抬头。

·起薪过低可能降低教育投资热情 湖南社科院社会 方向新

  
现在,应届大学生起薪降低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有的起薪已经大大跌破了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起薪的预期,这必然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尤其对农村孩子和农村家庭来说,影响更大,毕竟,很多农村家庭是穷尽自己一家财富供孩子上大学的,他们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尽快找到一个投资和回报的平衡点,否则就有可能降低投资教育热情。
[发表评论]

·谁在制造新“读书无用论” 作者:初阳

  用简单的投入产出和一时结果来衡量读书的有用无用,是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但我们却无法苛求一个农民用几年或者十几年的收入送孩子上大学,还能平静对待自己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全文 [发表评论]

·“读书无用论”成为理性选择是社会的悲哀 作者:北平客

  让“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家庭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上大学于他们而言成了奢侈行为,从投入与收益上讲,读书无法短期内收回成本,并有可能在就业无果时血本无归……>>全文 [发表评论]

·“读书无用论”是个伪命题 作者:张若渔

  起薪太低只是暂时的,如果有真才实学,终会获得与能力相匹配的薪水和地位。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拿高薪,读书的价值利马体现出来,这是需要时间的……>>全文 [发表评论]

·“读书无用论”是个真命题 作者:杨明

  “读书无用论”到底是个真命题,并且是一个政府应当从加大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而非高等教育予以回击的命题……>>全文 [发表评论]
高低对立 结局谁买单?
  国家教育投入有限,学生受教育需求旺盛,一些办学者看重了“办学”的商机……上学的费用,就这样难以遏制地一再上扬;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考生走进大学,也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社会,成为“廉价劳动力”。

  这种对立,该由谁承担?国家?社会?还是每一个家庭?我们当然需要有切实的措施解决问题。降低大学收费标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以法律形式遏制一些单位恶意压低工资的行为等,都是居庙堂之高者应该考虑的问题。高投入低产出,我们读书为了啥?[发表评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