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三模拟试题汇总 > 正文

江苏高考数学和英语二模评析及复习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6 16:21  扬子晚报

  为了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记者特约请名师就数学和英语二模特点和下阶段复习重点进行指导。

  数学

  南京六中潘春雷副校长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试卷评析

  一.符合考纲,试卷平稳

  本次试题无论是题型结构还是考试要求,都和我省数学考纲一致,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5道。命题指导思想非常清晰做到“突出”(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强调”(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注重创新,注重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

  二.层次分明,选择性好

  本次模拟试卷在三种题型中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性,选择题、填空题,层层递进,例如(1)~(3)题从很基础的层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而(9)~(10)题则明显上升一个档次,要求考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而且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填空题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但要求又不是很高。大题基本上是一题多问,入口容易,深入难,大题的最后一问都具有一定思维量,对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有一定的创新,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考试的公平

  在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试卷对重点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有一定创新题,体现课改精神,但背景又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考生来说,比较公平。例如第18题,立体几何用平行六面体作为载体,虽说平时训练不是很多,但学生无论运用9(A)还是9(B)的知识都比较容易上手;第19题,解析几何应用题是从课本的一个题目改编而成的,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很容易入手。

  南京一中刘訔

  试卷评析:此次二模考试,贯彻了考试大纲及江苏高考说明的意图,加强了高考的仿真性,在面貌上有新意、题型、难度上都有变化。难度系数的设置与高考相仿,预计南京市均分为82分左右。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试题起点不高,但有较好的梯度和区分度,难度适当,重点考查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强化通性通法。整卷无偏题、怪题。但估计得135分及以上的人数将减少。试卷的灵活性有所增加,靠死做题而不掌握其本质的人很难得高分。

  1.试题结构符合江苏高考说明,试题以课本改编题、创新题为主,中、难度题多为非常见的背景,杜绝靠死做题得高分的现象。如第16题为课本改编题,加强了向量与三角形知识的综合,考查对概念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8题的立体几何载体为非常见的平行六面体,考查空间图形的辨析、理解及推理能力。

  2.试题以能力立意,按考试说明要求,重点考查能力,并对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如:第16题、17题。注意“数形结合”。第18题第Ⅱ小题,对思维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9题为应用题,学生对试题的背景非常见,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比较、分析,化归为熟悉的数学模型——双曲线,考查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从数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以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第12题考查参数方程、向量的应用能力,入手较宽,其最简单的做法为x1?x2+y1·y2=第21题为较难题,体现多角度的层次,一题多问,层层递进,较好地设置了梯度。“数形结合”加强了解几、数列、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对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符合高考说明中达C级要求。此次二模,在灵活性,能力要求,思维要求方面体现了“以能力为立意”的意图。

  试题注重了创新、开放、探究性,以所学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数学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究,体现实践能力,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正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下阶段复习建议:

  ⑴重视考纲及江苏考试说明,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努力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率。

  ⑵深入理解概念,重视灵活性及知识的运用,重视通性通法,忌追求所谓的技巧和死做题。在现实训练中应进入实战状态,重视得分的策略,合理分配考试时间,对难题的前一至二小题(一般为铺垫)应进行正确的阅读理解,并进行一定的书写,你可能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⑶注重审题,规范答题(机器阅卷的规范,和主观题书写的规范),对证明题应不跳步,避免没必要的失分。有意识地加强填空题的训练,力争少失分或不失分。

 [1] [2]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