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把脉2006安徽高考:各科临考策略及注意事项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9 16:49  《江淮晨报》

  语 文

  作文备考策略及临考注意事项(下)

  合肥一中尹德超

  十大注意事项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弊端,应引以为戒。

  1.未能注意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将原材料照搬照抄逐层逐点分析,或更改命题作文的题目。其实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个引发,引发出话题;话题也只是个由头,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只需点题即可,材料无须顾及,这正是与命题作文及材料作文的区别所在。

  2.将作文变成了对原材料的扩写。如将2001年人生的河流渡口航船的材料,扩展为长江黄河或其他河流边的几乎重复于原材料的故事;将2002年登雪山救人的材料,扩展为另一座山中救人的故事等。

  3.乱编原材料出处。将高考已提供的材料虚构成“前几天从报纸上看到”“去年老师告诉我们”“曾经听祖父说过”,紧接着再将原材料重抄一遍,实属荒唐。

  4.内容空洞。

  5.矫揉造作,无真情实感,千孔一面。许多高考作文编造虚构模仿痕迹太重,而导致篇篇相似。

  6.文章自始至终不点题,或过于含蓄晦涩,或转移话题,改变话题,错解话题,或一文出现多话题现象。

  7.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议论文的结构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为本论部分,应为文章的主体,但很多考生把文章中心和绝大部分篇幅放在了“怎么样”上了。

  8.文体不规范。不少考生的议论文中,突然窜出有着时间、地点、人物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小说”或“记叙文”;也有的考生恰恰相反,标准的小说、记叙文,突然窜进大段而完整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未能真正理解夹叙夹议、哲理性

散文类与不规范文体的本质区别。

  9.缺点尽显,暴露无遗。因时间等所囿,很多高考阅卷老师不知不觉中形成文章开头结尾侧重看点题看语言,正文侧重看材料看内容的潜在心态,而众多考生开篇,甚至文题便出现语病,或语言简陋、累赘、苍白等毛病,正文又留下空洞、琐碎或材料陈旧、老套或材料和观点相悖等缺失。

  10.书写和表达的老问题。不少考生卷面不整洁,或难以辨认,或书写太难看,或错别字病句多,或标点不规范、不正确,或无标题,或不足800字,或篇幅过长、且无质量等,给阅卷老师留下不良印象,因而失分便在所难免矣!

  临考注意事项

  1.回归书本,突出重点。离高考已不足10天时间,广大考生应从题海中上岸,回归书本。考生应充分利用最后的宝贵时间,浏览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重温规定须背诵的古诗文、尤其是名篇名句,关注高中语文课下注解及二、五册附录部分的语音审定表、词语表、成语表,进一步积累基础知识,力争让高考中涉及书本的知识和内容不丢分。

  2.整理试卷,归纳总结。高三学生各科都做了大量专项训练和综合试卷,最后时刻,应分科依序整理、归纳、总结,尤其要注意两点:将教师订正过的所有试卷中自己曾做错过的题目全部圈出来,多加注意,再行斟酌,因为这是你的“弱点”和“硬伤”;将做错的全部试题,按各个知识点进行归类,再与订正后的正确答案认真比照,找出自己错误和偏差的原因,进而悟出答题的一般特点和技巧。

  3.科学计划,补差补缺。应订出旬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科学安排时间,针对自己语文学科具体某个方面最为薄弱的环节,精选几套试卷,进行针对性的适量适度训练,补差补缺,尤为必要。

  4.搜集材料,掌握信息。作文60分,是重头戏,考生应根据近年来高考作文及合肥三模卷、皖中卷的趋向和特点,从书内和书外搜集一定的文字材料;应在关注社会、结合自己人生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搜集一些感人的生活素材;应关注媒体,掌握最新信息,并及时而巧妙地活用于高考作文中,以增强时效性和新颖性。

  5.研究高考,把握规律。认真研究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重点、难点和疑点,把握命题和答题规律很重要。

  6.生活规律,心态平和。最后时间,学校皆已结束课程,学生已放假在家复习,很容易出现学习和休息的随意性,这种打破规律、打乱生物钟的做法很不可取;学生应严格按照平时、特别是高考作息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休息时间,克服与高考的相悖性,克服烦躁、焦躁、自卑和自傲心理,保持平和与平静心态,保持身体健康,力争以最佳状态来应对高考。惟有如此,方能发挥出最佳效果,考出最理想的成绩。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