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只是一个点--访浙江杭州高考文理状元(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22 19:16 钱江晚报 |
浙江省2006年高考理科状元朱煦雯 手捧“高考百日心情记录”,杭州市2006年高考文科状元赵新侃乐在心里,父母爽在脸上 杭州市理科状元朱煦雯 杭州市理科第一名、杭州第二中学朱煦雯(满分750,总分704,语文128分,数学150分,英语141分,理综285分) 结果只是一个点 紫色的T恤,带着浅浅的微笑,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慧黠的光芒,作为杭州市理科状元的朱煦雯就这样出现在记者面前。 没等记者作完自我介绍,坐在一旁的朱煦雯爸爸突然插了一句:“很亲切啊,3年前,我女儿参加中考时,就接受过你们钱江晚报的采访。” “那年杭州中考,我是全市第二名。”朱煦雯笑笑。中考全市第二,高考是全省第二,这个巧合让记者惊讶,不禁问道:“你每次都与第一名擦肩而过,会不会感到遗憾?” 朱煦雯依然笑容灿烂,摇摇头说:“我觉得名次并不是特别重要,不用太执著。何况以我的成绩已经达到了高考的目标——能去我想去的大学,挑我喜欢的专业。” 拥有电子琴的六级证书、长笛的七级证书,她说:“考级并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学得开心,吹奏出自己喜欢的音乐。”从高二起参加数学竞赛,却没有因此拿到保送生的入场券,她说:“能从中接触到新的知识,我就很开心了,这个过程更重要。结果只是一个点,过程却是一条线。” 面对高三的压力,她又从老师那儿学了一句话:“你要像一块海绵,把所有压力吸进去,变成动力。” 在她看来,学习的秘诀就是“很专注地投入每一个环节,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她告诉记者:“高三并不是单纯为高考而设置的阶段,我用它来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这对将来读懂大学课本肯定有帮助。” 取得如今好成绩,朱煦雯最感谢的是她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老师:“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一路走来遇到那么多好老师,他们对我帮助很大。像我的班主任虽然身体不好仍然坚持带完高三,真的很令我感动。” 而父母提供的宽松环境,也让朱煦雯受益匪浅,她的父亲告诉记者:“在家里,我们从来不进行所谓的‘超前教育’;孩子做不出的难题,我最多只是提供几种解题思路,绝不‘包办’作业……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老师才是传授知识的人,不会成天想着回家可以问。” 杭州市2006年高考文科状元赵新侃 杭州市文科第一名、杭州外国语学校赵新侃(总分676,语文124分,数学141分,英语146分,文综265分) 从小练就“童子功” 昨晚6时20分,记者走进杭州拱北小区蚕花苑永庆坊,今年的杭州市文科状元赵新侃的家就在这里。 清瘦的男孩、不戴眼镜;中等个子的父亲,衣着朴素;笑眯了眼的母亲,一直安静地看着儿子。这个普通家庭正在享受一种人生最大的快意。 赵新侃是个能侃的男孩。他说自己如何的热爱历史、地理;如何对古代先贤的智慧肃然起敬;如何全身心的投入这次高考……他的语言非常生动、逻辑非常严谨、思想非常个性。 而最让记者感动的是赵新侃在言语间不断提到母校杭外和他的老师们,言语中充满了感激、欣赏和崇拜。赵新侃说,历史老师兼班主任张敏绝对可以说是他的朋友。特别是今年1月,争取保送北大失败后,张敏专门打电话跟他说:“我现在以一个班主任和一个朋友的身份,劝你去参加高考。”正是在良师益友的激励下,赵新侃在准备高考的最后一百天里,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高考时语文和文综都有相当出色的发挥。 而当学生在赞美老师的时候,张敏也不约而同地用三个字形容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有灵气。”“因为他不但学习成绩出色,而且活动能力突出。”张老师不由地夸赞道,“他是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曾经去英国和澳大利亚游学,在‘希望之星’等英语大赛上获奖无数。这些活动从短期看固然对成绩或多或少有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却对他增长见识、丰富知识都大有裨益。” 而尤其让张老师称道的是,赵新侃有冥想的绝招。“每天晚自习结束他就回寝室就寝了,从来不‘加班加点’。因为他注重效率,上课特别专注,下课常会在教室冥思,看着像发呆,其实他已经把刚学过的知识系统性地梳理了一遍。同时,他也常往老师办公室跑,很善于跟老师交流。” 就在这次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又有重大发现:状元家中有满满一抽屉的录像带,而这是赵新侃从读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自学英语使用的教材。 这时,赵新侃父母所付出的努力变得格外感人。父母并不是英语专家,但他们从电视上转录下《电视英语》的全部课程,一共96个课时,总共录了近20盒录像带,又从新华书店买来配套的教材,赵新侃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到家,就跟着电视上的英语老师学说英语。 这几天,赵新侃正在读原版历史名著《THE WORLD》,这让他的心胸最宽广。而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