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高分考生东南飞 港校PK国内名校 > 正文

对话北大与港科大学子 他们的执着各有各的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4 10:37  新京报

  港科大内地录取151名学生,北京、广东和四川的5位状元被该校收入“囊中”


  7月4日,清华大学,一位男孩在母亲陪同下等待香港大学的面试。本报记者浦峰摄

  本报讯今年北京市2位高考文理科头名———北京二中的何旋和北京八中的杨蕙心已经确认被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正式录取,她们将在香港科大商学院攻读环球商业管理课程。昨天,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有关负责人正式确认此事,并称何旋和杨蕙心已表示同意去港科大就读。此前,何旋和杨蕙心已被北大录取。

  港科大约50个全额学费奖学金发给内地生

  据了解,内地共有151名学生正式确认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其中北京、广东和四川的5位

状元被港科大录取,北京的何旋和杨蕙心都将进入港科大的商学院学习。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教授介绍,今年香港科大商学院共招收了42人,其中工商管理学院39人,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3人。据了解,今年内地学生对港科大商学院格外热衷,6300多名报考香港科大的内地学生中有一半左右第一志愿填报了商学院。

  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将发放约50个全额学费(6万-9万)金额的奖学金给予优秀的内地学生,个别学院也会依据情况再向学生额外发放奖学金。

  学生可获的奖学金总额有多个级别,低等的为每年5000美元,最高可为每年的全额学费另加上55000美元生活津贴。

  据介绍,香港科技大学所发放给学生的奖学金大部分来自捐赠款项。

  “生源方面走出去是一个重要内容”

  陈家强教授说,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招收学生是为了使生源更加多样化,这与香港科大的学校定位是相符的。他说,事实上,香港科技大学不仅在内地招生,而且在欧洲、东南亚也一样招收学生。

  “从学校的发展策略来说,‘生源方面走出去’是一个重要内容。”陈家强说,比如MBA课程目前的生源招收就很成功,50%的学生是从内地和国外招生。

  北京两状元将攻读港科大商学院

  此次香港科大录取5名状元中,有2名来自北京,2名来自广东,1名来自四川。据了解,此次北京的2位状元同时被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的环球商业管理专业录取。

  陈家强教授介绍,环球商业管理专业招收学生时非常严格,招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多元化。在这个专业就读的学生包括香港学校里很出色的学生,还有在海外念完中学回来的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一些其他专业选修的课程可能是这个专业的必修课。

  -考生档案

  何旋

  性别:女

  年龄:18岁

  毕业学校:北京二中

  报考专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考成绩:672分(北京高考文科最高分)

  

录取结果: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

  个性特点:爱笑,笑声极具穿透力

  杨蕙心

  性别:女

  年龄:18岁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报考专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高考成绩:711分(北京高考理科最高分)

  录取结果: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

  个性特点:做事专注

  -相关新闻

  香港4大学揽走900名内地生

  8所香港高校内地计划招收1300人,内地报名人数突破3万

  据新华社电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高校即将结束2006年内地招生工作,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

  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目前已有270名内地学生确定今秋赴香港大学就学。但港大否认有关报道关于该校以每人70多万港元的奖学金吸引各地高考“状元”的说法。

  港大有关负责人指出,事实上港大给予内地生的奖学金最多每人40多万港元,用作学费和生活费。

  今年共有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计划招收1300人,而内地报名人数却突破3万,录取比例大约为23比1.另据报道,香港8所高校的校长近日提出,有必要提高香港高校10%招收非本地生的上限,校长们将就此问题与香港有关部门进行磋商。

  -对话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引发各方关注。昨日,香港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今年文理科状元何旋、杨蕙心将就读港科大。此前,何旋、杨蕙心已被北大录取。2005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田禾放弃香港大学选择就读北大,而另一考生张琦却离开家乡北京南下攻读香港科技大学。一年前,她们为何如此选择?一年后,她们的生活、学习怎样,本报记者与她们进行了对话。

  “考上北大是我的梦想”

  去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一放弃香港大学,选择攻读北大元培实验班

  -人物

  田禾

  2005年毕业于北京东直门中学,为当年北京高考的理科状元,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为什么选择北大?

  这是我高中三年的梦想

  新京报:入学一年来,在北大的学习生活怎么样?

  田禾:还不错。学习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还不至于让人特别难受。

  新京报:去年你也曾经向香港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为什么后来没有成行呢?

  田禾:高考前我申请了香港大学,高考后也参加了港大的英语笔试,也通过了。后来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分数上北大肯定没问题),就只想上北大了。

  新京报:为什么对上北大这么执着?

  田禾:因为我很想上元培实验班,这是我高中三年的梦想。而且,对北大起码了解的多一些,而去香港上学,首先要融入另一个城市和社会。

  为什么放弃港大?

  语言是问题,且香港消费水平高

  新京报:你当时设想的去香港面临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田禾:那边的人都说广东话,可是我不会讲,语言关就成问题。而且,香港的消费水平也很高,我当时也没想到全奖(学金)这个事情。

  新京报:如果有机会,你会到港大去学习或者工作吗?

  田禾:香港的大学在英语教学、就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到那里去进修。

  北大港大有何不同?

  两地大学各有优劣

  新京报:你认为北大和港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田禾:北大所承载的精神以及历史上包括现在在国内大学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达到的。北大的校友在内地的影响远远大于港大。香港大学则是非常国际化的。

  新京报:现在很多人在评价北大和港大,或者比较内地一流大学和香港的大学,对此你怎么看?

  田禾:其实我觉得这些非要一较高下的心态不是很成熟。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在北大和港大学习或者工作过,没有调查就得不到科学、客观的评价。当然,比较不能说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某种程度上也起到警钟的作用。比如,两地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可能各有优劣,那么通过科学比较就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作为北大的学生,我们希望听到理性的声音,同时,也不希望过分炒作、片面放大或者抹掉。

  “在香港学习眼界更开阔”

  北京一考生就读港科大后认为,该校是香港压力最大的大学

  -人物

  张琦

  香港科技大

  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基础年学生

  高中毕业院校: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去香港就读需适应什么?

  首先要适应全英文教学方式

  新京报:香港科大在学制上与内地有何不同?

  张琦: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有些差异,香港的大学是三年制(中学阶段是7年),因此内地学生到香港科大要先接受一年基础年的课程培训,才能正式修读学士学位课程。在这一年里,最主要是要适应港科大的全英文的教学方式,因为无论老师上课,还是课本、讲义全是英文的,刚开始时确实不适应。

  新京报:平时的学习紧张吗?

  张琦:平时是大考小考不断。科大的考试不是仅仅集中在期末,平时也有不少,这些考试都在对这门课程的最终评价上占有不等的比例,比如期末考占40%,但日常一次考试可能要占到5%。科大可能是香港压力最大的大学。

  你就读港科大有奖学金吗?

  谁也不会为了几十万的奖学金堵上自己的前途

  新京报:奖学金问题是很多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你有奖学金吗?

  张琦:我没有。香港科大的奖学金有很多级别,其中有全奖,有免学费的,有免生活费的,还有只给少量经费的奖学金。奖学金确实很重要,但谁也不会为了几十万的奖学金堵上自己的前途。

  最关键的还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课下生活交流如何?

  香港大学无班级,宿舍也是大家自由组合

  新京报:课下也要用英语交流吗?

  张琦:对于英文授课的老师,我们与他们交流时还是要用英语。老师们都很好,没有架子。我们可以和老师预约,与老师可以进行长时间交流。

  新京报:宿舍是按照班级来的吗?

  张琦:香港大学里没有班级,因此宿舍也是大家自由组合住在一起。

  在香港学习有何收获?

  眼界更宽阔,自理也有提高

  新京报:你在香港学习对于自己哪些方面有较大提高?

  张琦:眼界更宽阔一些,人际交往及自理方面也有提高。

  本版采写(署名除外):本报记者 王佳琳

  本报记者 王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