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 正文

认识的发展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6 20:36  金榜考研
(一)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及其特点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方面的认识。 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 2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相比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恢侄允挛锏谋局省⑹挛锏娜濉⑹挛锏哪诓苛档娜鲜丁3橄笮浴⒓浣有允抢硇匀鲜兜奶氐恪@硇匀鲜队腥
中问剑锤拍睢⑴卸稀⑼评怼?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人们首先获得的是感性的直接的经验。没有感性材料,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主观的东西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因此,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取得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有意识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理性指导越自觉,感性认识也就越深刻;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而且要采用语言文字等可感物质外壳。因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另一种是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作用的经验论。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 1要勇于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取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前提和基础。 2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即把感性材料通过思考的作用,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作,形成概念和理论体系。 (三)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就是要使人们的理性认识在实践中成为改造世界的力量,转化为物质产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从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认识中的又一次飞跃,是比前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更伟大的飞跃。其原因是: 1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3在实践中获得的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理论本身才能不断前进。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经过这两次飞跃,就构成了人的认识的一个具体的过程,如果形成了基本正确的认识,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这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算是相对完成了。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说,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再认识。为什么获得一正确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多次反复的再认识过程呢?这是因为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的本质和特性的充分暴露有个过程,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有一个过程。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例如,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不可能观察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天文观察不可能突破可见光的界限;在宇航事业开创之前,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不可能看到月球背面的情况。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特别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阶级立场和观点的局限性,对人们的认识有重大的影响。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的认识过程往往是再认识的过程,再认识就是主体对同一客体原有认识成果的重新认识,它不仅包括认识的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而且包括鉴别真伪,修正错误,使认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的过程。具体地说,我们既不能躺在前人和别人的认识上,也不能停留在自己已有的认识上,只有依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继续不断地再认识,才能把认识推进到新的高度。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人类认识的历史证明,无论是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对社会领域的规律性认识,都经历着这种再认识过程。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研究,往往需要几代人多次实验、反复再认识,才逐步形成科学理论或科学假说,认清某一社会事物更是如此。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人类认识运动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毛泽东对人类认识发展作了如下概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概括,言简意骇,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揭示了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认识是一个日新月异、永无止境的辩证过程。 (五)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人类认识的总的发展过程。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具体性是指,主观、理论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二者统一的历史性是指,主观、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主观、理论就应该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主观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反之就会犯主观超越客观的错误。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再次说明了认识活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形式上看,认识活动是认识与实践不断分离和重合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它的每一次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或深一层的程度。正是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相对认识绝对,通过有限认识无限,不断地接近客观真理。 (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是两类:一是在知、情、意三大类意识要素中,知属于理性因素,而情和意,即情感、意志,包括自发的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属于非理性因素。二是人的认识过程中不能被逻辑思维的概念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像、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它们具有不自觉性、非逻辑性等特点,也被称为非理性因素。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 (1)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虽然不是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马克思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 (2)在认识过程中,幻想、想像、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方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对认识的发展和飞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认识运动的辩证性表现为,认识的发展不是单纯无逻辑或者非逻辑的跳跃,而是逻辑的循序渐进与非逻辑的跳跃的有机的统一。逻辑因素与非逻辑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促成人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由现象向本质的飞跃。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但是在肯定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看到非理性因素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同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强调人应该在理性因素的主导下发挥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作用。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则把非理性的东西看做是人的本质,把人的感觉、欲望、情绪、本能看做是决定一切的东西,并且否定或贬抑人的理性、理性思维的作用,对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作了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解释,并片面夸大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在于把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 (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创新的哲学本质 创新的哲学本质就是求得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坚持理论的创新。 2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创新的类型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4创新的首要条件 要使认识跟上不断发展的实践,就要坚持理论创新,而要坚持理论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就必须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做法、理论不断地与时俱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