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正文

组织人员、公众、舆论、公共关系过程

http://www.sina.com.cn 2006/07/31 10:53  自考365.COM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一、公共关系活动的三大要素:主体、客体、手段(多选)

  二、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三、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论述)P70

  A。性质:

  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及沟通性。

  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B。地位:

  内部:介于管理子系统与其他非管理子系统之间。

  外部: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

  四、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和名称和形式

  应用较多的名称: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公共与广告部等。

  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

  *五、组织内部公关机构的模式——*图示(单选)

  *1.部门隶属型:归属于销售部门、归属于广告或是宣传部门、属于联络接待部门、属于办公室等。

  *2.部门并列型: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排列的地位。

  *3.高层领导直属型:由高层直接领导

  *4.公共关系委员会(名词解释)P76

  六、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专业技术制作。

  *1.内设PR部门的特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简述、 多选)P77

  七、公共关系公司

  *1.1985年1月美国伟达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首先设立了办事处,同年8月,美国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 发展公司成立了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公司。

  *2.按业务内部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类型(多选)

  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单项服务

  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服务

  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多行业、多职能

  *3.按经营方式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多选)

  A。合作型: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

  B。独立型:体现独立经营

  4.公关公司的经营范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 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等。

  *5.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简述、多选)P80

  A。客观公正。

  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C。较灵活,适应性强。

  D。关系较疏远。

  E。运作成本较高。

  *6.聘请公关顾问要注意的问题?(简述)P80

  7.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A. 联络会员 B. 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形象和声誉 C. 专业培训 D. 普及知识 E. 编辑出版刊物。

  八、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1.公关领导人员的日常工作

  2.公关一般人员的日常工作

  九、 公关人员的基本素质

  1.公共关系意识(名词解释)P84

  2.公关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A. 塑造形象的意识——核心(单选)

  B. 服务公众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功利意识(单选)

  D. 沟通交流的意识。

  E. 立足长远的意识。

  F. 创新审美的意识。

  *3.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多选)

  A. 自信的心理 B. 热情的心理 C. 开放的心理。

  4.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A. 基本理论知识 B.基本实务知识

  *基本能力(简述)P87-88

  A.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B. 良好的组织能力 C. 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D. 敏锐的观察 能力E. 自控和应变能力F.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G. 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5.公关人员的培养途径

  *6.公关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简述)P94

  *7.全员PR管理(名词解释)P98

  *8.试述全员PR管理对公关人员即组织有什么要求?(论述)P98-99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对象

  *一、简述公众的基本涵义P101-103

  1.公众: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是公关对象的总 称)

  2. 公众的四项基本涵义:

  A. 公众是公关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B. 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C. 公众是因共同 利益、问题等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D.公众 是客观存在的。

  *二、公众的基本特征(论述)P103-106

  A. 整体性。B. 共同性。C. 相关性。D. 多样性。E. 变化性。

  *三、公众分析的意义(简述)P107

  *四、公众分析的方法(论述)P107-116

  1. 组织分类与公关目标和对象:

  A.互益性组织:(各种党派团体、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目标。

  B.营利性组织:(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与其所有者(投资者)及顾客建立良好关系。

  *C.服务性组织:(公益学校、

医院等非营利)服务对象及资助者保持稳定关系(单选)

  *D.公益性组织:(政府部门、公安等)社会各界(单选)

  2.组织的分类与公关行为特征——公共关系与营利性和竞争性的社会活动联系比较密切

  A.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B.竞争性与独占性。

  3.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A.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B.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名词解释)P110

  *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测量工具——公共关系商数——罗彻德。W.穆勒(单选)

  C.组织的具体目标公众对象。

  4.同一类型公众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A.按内外对象: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外部公众:指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B.按组织结构:(多选)

  个体公众:以个体形式与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对象——个体传播

  *组织公众:以组织或团体形式与公关主体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大众传播或组织沟通(名词解 释)P111

  *C.按关系的重要程度:(多选)

  *首要公众:决定组织生死及成败的公众(单选)

  次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

  *D.按稳定程度分:临时公众、 *周期公众(单选)、 稳定公众(多选)

  *E.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多选)

  顺意公众:持赞成、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逆意公众:持否定及反对态度的公众。

  *边缘公众:中间态度,观点不明确——公关工作必争之地(名词解释、单选)

  F.按价值取向:

  受欢迎的公众: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对组织构成潜在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

  *被追求的公众:符合组织的需要,但对组织不感兴趣(单选)

  *G.按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多选、简述、案例)P114-115

  非公众:与组织无关,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

  潜在公众:由于潜在问题而形成的潜伏、隐患或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

  行动公众:对组织构成压力,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

  H. 按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多选)

  消极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单选))被动接受组织信息,不对组织施加影响。

  积极公众:(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重要目标,知晓并关心组织。(简述积极公众为什么是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目标?)P115

  *(赌金持有人: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名词解释)P115

  *五、目标公众分析:内部公众、社会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名流公众、国际公众。

  *1.搞好内部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简述)P117-118

  A.组织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B.组织要通过全员公关来增强外张力。

  2.建立好社区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公众: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及周边居民。

  A.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B.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

  *3.建立良好顾客公众有目的和意义:(简述)P120-121

  顾客公众:购买、使用本组织产品的个人或组织。

  A.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

  B.体现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

  *4.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和意义:(简述)P121-122

  A.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B.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5.与政府公众保持良好沟通的意义和目的:(简述)P122-123

  A.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

  B.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6.与名流公众保持良好的目的和意义:(名词解释、案例)P124

  A.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

  B.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C.借助于他们的社会声望。

  7.发展良好国际公众的目标及意义:

  A.为对外开放服务。

  B.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第六章 公众心理分析

  一、知觉概念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多选)

  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多选)

  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 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多选)

  A. 需要和动机 B. 兴趣 C. 性格 D. 气质 E. 经验知识

  *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名词解释)P131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名词解释)P131

  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心理定势 (名词解释)P132

  二、需要与公众行为

  1.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2.1943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单选)

  *3.需要的五个层级:(多选)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4.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名词解释)P138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论述)P133-138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

  *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名词解释)P138

  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 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 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3.态度的特性:(多选)

  A. 态度的社会性 B. 态度的针对性 C. 协调性 D. 稳定性 E. 两极性 F. 间接性

  *4.影响和改**度的因素:(简述、单选)P141-143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 (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

  A. 社会因素 B. 团体因素 C. 宣传因素 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

  E.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五、流行、流言及舆论

  *1.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名词解释)P145

  2.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3.流行的特点:(多选)

  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4.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多选)

  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单选)、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

  *5.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简述、论述)P147-148

  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6.流言:是无任何确切根据,而在人群当中相互传播的和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7.流言的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多选)

  8.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A. 一般性:将内容压缩到具体细节,流失许多信息,使人感到一般化。

  B. 强调:突出其具体细节。

  C. 同化:接受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理解其内容,将其认为合乎罗辑的接受下来。

  9.流言的制止:

  A. 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B. 及时制止

  10.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四个因素:

  A. 必须有一个问题 B. 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C. 意见中有某种一致性 D. 这种一致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

  *11.舆论的特征:(简述)P154

  A. 作为一种公众意见,是被多数人赞成的。B. 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等问题。C. 本身含有合理性 D. 是有效的。E. 不是政府的意见,是民众的呼声。

  12.舆论的结构(三要素):(多选)

  A. 舆论对象:大家关心的,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两个特点:功利性、新异性;四种形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B. 舆论主体:公众(特点:有共同话题; 参与议论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层序性。)(多选)

  C. 舆论本身:意见(包含三种成份: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名词解释)P157

  *13.舆论的作用:(简述、论述)P157-159

  A. 制约与监督的作用 B. 舆论的鼓动作用 C. 指导作用

  14.价值观: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15.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A. 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B. 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C. 周围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D. 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16.从众心理: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名词解释)P162

  *17.逆反心理: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习惯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名词解释)P164

  *18.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简述)P165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它自由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过程

  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2. 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A. 增强PR工作的系统性B. 提高PR工作的可控性C. 加强PR工作的预测性D. 促进PR工作的成熟性。

  3. PR四步工作法:PR调查 PR策划 PR实施 PR评估(计划性、整体、系统)。

  4. PR六步工作法:估计形势 确定目标 确定公众 选择媒介 编制预算评估。

  5. PR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传播技术因素。

  6.组织自我形象: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调查的第一个环节)。

  7.自我形象的分析内容:A. 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B.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C. 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D. 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8. 组织实际形象: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9. 实际形象分析的三个步骤:

  A. 公众辨认与分析B. 组织形象地位测量(知名度、美誉度)C. 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10.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11.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两者的关系:A. 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社会效果。B. 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12. 组织形象地位四限图: 高美誉 (高美,低知;较稳定) ⅠⅡ(双高,最佳,但美誉度压力较大) 低美誉 高知名 (不良状态,提高美誉度) (恶劣状态,先降低知,再提高美)。

  1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通过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了解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分析实际形象状况。(PR调查的第二个环节)。

  14.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间的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15.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八个)A. 产品形象B. 管理形象C. 人员形象D. 环境形象E. 文化形象F. 社区形象G. 标识形象H. 媒介形象。

  16.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征:(三个)A.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主观性:

  组织上:自身形象塑造的主体。

  公众上:是组织形象认知与评价的主体。

  客观性:组织上:是客观实在的,是第一性的。

  公众上:总体上是客观的评价,有制约性。B. 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统一性:

  组织上:形象要讲究整体效果。

  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的一致性。差异性:组织上:自身必须有个性特征。

  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有鲜明的针对性,突出。C. 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恒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政策等相对的稳定性及连贯性。

  公众上:形象的形成是逐步形成的,形成之后便会具有稳定及长期的影响。变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突出事件等发生,会引起形象的变化。

  公众上:重要公众的变化会促使组织形象的改变。

  17.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确定本组织在目标公众心目中的特定位置)A. 概括各类公众要求中的共同点,制定一般目标,设计总体形象。B. 注意分析特定目标公众的特殊要求。确定组织的主要公众对象,是制定PR特定目标的前提。

  18.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A. 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B. 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C. 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19.制定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原则:A. 实用性与可行性B. 重点性与平衡性C. 科学性与灵活性D. 连续性与衔接性E. 创新性与独特性。

  20.年度PR工作计划的内容:A. 具体目标和活动主题B. 根据目标和主题设计的活动项目和传播计划C. 每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的媒介和目标公众D. 实施时间和预算E. 组织、人员、职责及分工F. 预计效果

  21.PR项目具体方案的内容:A. 项目名称及目标、宗旨B. 项目负责人、实施者及各自的职责C. 程度设计和时间表D. 涉及的人员及必要的分析E. 媒介、设备、外部环境等F. 经费预算、测评及考核方法等。

  22.PR预算的编制方法:A. 按销售量抽成法B. 目标作业法

  23.预算的基本构成:A. 劳务工时报酬B. 行政办公经费C. 专业器材和成品制作费用D. 广告及媒介宣传费E. 实际活动费F. 赞助费(公益)

  24.PR策划流程:(PDCA) 计划(PLAN) 实施(DOING) 检查(CHECK) 总结(ANALYSIS)

  25.选择和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原则:A. 联系目标原则B. 适应对象原则C. 区别内容原则D. 合乎经济原则

  26.PR活动划分: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不平衡模式、双向平衡模式※ 新闻代理模式:认为PR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组织在大众传媒上获得良好的宣传。※ 公共信息模式:把公共关系看作是信息的公布,即选择真实而对组织有利的信息传播给公众。※ 双向不平衡模式:运用调查研究来帮助组织设计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促使战略公众按组织所需的方式行事。※ 双向平衡模式: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沟通来处理冲突,并与战略公众采取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态度。(最合乎道德的PR方式)

  27.PR活动的业务方式:A.宣传型公关: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信息,影响公众,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B.交际型公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C.服务型公关: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获得好评,使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高组织的社会信誉。D.社会活动型公关:以组织的名义发起或参与如公益、环保、教育等社会性活动,扩大组织的整体影响。E.征询型公关:运用收集信息、社会及民意调查、舆论分析等信息反馈手段,了解民意,把握动态,监测环境,为决策提供咨询。

  28.PR活动的行为方式:A.建设型公关: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采用高姿态的传播方式,打开局面,扩大影响。B.维系型公关: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维系并稳定好已建立的关系,采取一种持续不断,较低姿态的传播方式,保持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C.防御型公关:用于组织出现潜在危机的时候,应采取以防为主的策略,重视信息反馈。D.进攻型公关:用于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创造新局面。E.矫正型公关:适用于组织的公共关系严重失调,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时,为了尽快挽回信誉,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29.公共关系年度工作报告: 指以本年度的公关计划和预算为根据,将一年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和计划相比较,就公共关系各层次的目标及计划的实现程度和存在差距,提出总结报告。

  30.公共关系社会效益评价: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就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有关的活动事项作出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报告,用一定的货币量来反映和衡量公关的社会效益。

  31.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A.新闻报导量的分析B.新闻报导质的分析C.新闻报导时机的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