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考研政治理论同步训练1600题》 > 正文

精选习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7 17:57  文都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是在()

  A.党的十二大上B.党的十五大上C.党的十四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

  2.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李大钊B.毛泽东C.刘少奇D.邓小平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起点是()

  A.党的十一大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三大

  4.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A.生产力发展B.生产关系成熟C.上层建筑完善D.法制健全

  5.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的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四大报告中

  D.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最早提出的时间是()

  A.1978年B.1979年C.1981年D.1982年

  7.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B.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8.邓小平明确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9.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10.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的精髓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原则D.革命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特征

  11.1980年5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原则

  C.社会主义的目标D.社会主义的特征

  12.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

  A.继承和发展关系B.替代关系

  C.继承关系D.发展关系

  13.)

  A.“开放”和“封闭”的问题B.两个“凡是”的问题

  C.姓“资”姓“社”的问题D.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问题

  1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要()

  A.全国人民共同富裕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生产力D.实现按劳分配

  15.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前提条件B.主要特征C.经济实质D.根本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B.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是()

  A.突破社会主义单一模式的束缚的结果B.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线的具体表现

  C.批判和反思我们照搬苏联模式的后果的产物D.从中国自己的国情出发的结果

  4.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要()

  A.按照中国的特殊情况来办B.依靠中国工农的力量来办

  C.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D.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5.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A.《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中

  B.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中

  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邓小平著作中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国内社会历史条件有()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中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7.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基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怎样发展生产力D.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8.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

  A.共同富裕B.不搞两极分化

  C.消灭剥削阶级D.消灭剥削制度

  10.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共有五次,其中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B.乡镇企业崛起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萌芽D.兴办经济特区

  12.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C.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 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13.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的主要观点有()

  A.关于社会主义市场B.关于“三个有利于”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D.关于中国要警惕“右”和防止“左”

  1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B.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们在下列哪些方面是一致的:()

  A.基本原则 B. 认识方法

  C.思想基础 D. 基本立场

  三、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 以下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材料:

  材料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自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材料2

  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具体实际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2)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这一思想。

  3. 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邓小平理论就被这一新的理论所取代了。

  4.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飞跃及其重大意义。

  四、新增知识点重点突破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A.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C.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