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2007考研政治理论同步训练1600题》 > 正文

精选习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08/17 18:18  文都教育

  一、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1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二战”后至今,是当代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期。其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期,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后期,80年代末以来。

  试从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格局演变两方面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状
况。

  2.试述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原因。

  3. 2005年X月X日下午,XX大学学生王文、李波、张彬在自习室相遇。

  王文:哎,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胡锦涛主席去北美访问,随行的居然有70多家象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大腕”。上次加拿大总理访华,来了277家企业,360多人。领导人出访,带这么多企业代表干什么?

  李波:这有什么新鲜!当年克林顿一上台不就宣布在世界上推销美国产品是他的责任吗?韩国更绝,居然要求所有的外交官都要成为韩国商品的推销员。

  张彬:所以啊,EADS1的老总跟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拿到了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包括23架空中客车,还有为

北京奥运会提供的安保系统。

  李波:施罗德有什么办法?国内经济不景气,他可以用这些订单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海外营销能力的嘛。现在领导人出访可不能只谈友谊,经济合作程度是考察领导人出访成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王文:难怪欧盟不顾美国反对,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看来也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

  张彬: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要保护本国利益,又不能损害别国利益,难啊。看来各国外交都得为经济“打工”。

  李波:有位外交官不是说,50年前,如果大使讲经济会被认为是笑柄,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冷战期间,国与国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靠什么?还不是靠经济与技术!

  王文:看来,世界真的变了!

  注1:指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公司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

  4. 丘吉尔1952年曾说:“曾经是伟大辉煌而今仍然可观的英帝国,以它的威力、尊严、统治地位和权力,竟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能支付每月的开支,这种现象确实悲惨。”

  从话中可以看到英国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5.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运用普遍关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 (4分)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势力圈的国民总生产(GNP)的份额如下:美国为10万亿美元、欧盟8万亿美元、日本为4万亿美元、中国为1万亿美元;在德国和日本都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下,其中中美两国之间建立互补性合作的潜力最大。

  《参考消息》 2003 年2月1日

  材料2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同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三大引擎”。据统计,1985-1990年间,美、欧、日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4%、3.0%和4.8%。在此期间,东亚地区经济年平均增长8.1%,拉美经济也有适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9%。1991年海湾战争后,世界经济格局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西欧经济增长缓慢,日本经济一沉不起,拉美、东亚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屡遭金融危机重创,非洲、南亚和加勒比等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渐被边缘化,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唯一引擎”。据估计,从1996年至2002年的7年间,美国占世界经济增长总量的64%,这一比重是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的两倍多。

  2003年03月21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材料3一年来……欧盟决定在2004年增收10个成员,以期欧洲国家能用“一个声音说话”;欧元今年初正式进入流通领域,为欧洲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10月聚首墨西哥,强调要全面落实“上海共识”,向“茂物目标”迈进,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为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第八次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首脑会议11月在金边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实现东盟一体化、扩大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在经济贸易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合作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在紧锣密鼓地磋商和制订有关方案。在非统组织完成历史使命后,非洲联盟作为一个新的泛非组织扬帆起航,为加快非洲经济一体化开始了新的征程。拉美国家也在为实现地区自由贸易进行着不懈努力,并同意到2005年完成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人民日报》2003年1月2日

  请回答:

  (1)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根据材料1回答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是什么?

  (2)结合材料1和2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对世界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3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什么趋势?这种趋势与材料1和2中的现象有什么联系?

  7.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

  材料1“9•11”事件震惊了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

  材料2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将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3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根据材料回答:

  (1)上述3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导致全球经济损失?

  (3)运用政治理论的观点,分析欧元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的原因。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大约40年前,加纳和韩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相差无几,但到90年代初期时,韩国的人均收入比加纳高出了六倍。究其原因,专家们认为两者收入差距的一半以上归于韩国十分成功地获得和利用了知识。

  发展经济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开发尚未利用的土地;二是增加积累有形资本,比如公路、工厂、电话网络等;三是扩建劳动大军,增加教育和培训。缺乏自然资源的香港等亚洲“四小龙”经济成功的一大经验就是注意知识和教育。“四小龙”在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发达经济之前,它们的儿童入学率已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们在高等技术教育方面甚至超过了部分工业国家。

  ——引自世界银行报告《知识发展报告》

  材料2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科技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体。

  ——方新:《知识经济的挑战》2002年

  材料3 知识经济正在崛起,无疑将促使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广泛变化,也会激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迁。谁能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谁就能取得主动。知识经济引发的这些变化,向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民族振兴的我国人民提出了许多要求。

  ——张式谷:《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2003

  请回答:

  (1)什么是知识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哪些挑战?

  (3)材料2中列举的发展经济途径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9.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战后美国国家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内外市场,从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

  材料2二战后,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为稳定政治和经济,先后实施了8个国有化法案,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有化。至1951年,国有化工矿企业约占全国总数的20%,约有200万人在其中就业。企业国有化的改革实施后,一般生产都有所发展。

  材料3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德国)约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的作法,还降低对进口货征收的关税。……“社会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刺激”。“刺激”使几十万熟练工人大显身手,发挥聪明才干。1950年起,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扼要指出,二战结束时美、英、德各自面临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指出,三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各自采取了什么策略?效果怎样?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二战结束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经验。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摘自《曼谷日报》2003年1月5日

  材料2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待我啊!

  《江泽民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信息经济时代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材料1-4加以分析。

  (2)根据材料1、2,分析世界科技进步对哲学这门科学的挑战。

  (3)结合材料3、4,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经济信息化的挑战?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困扰和阻碍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另一大难题,具体表现为:全球温度升高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蔓延、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未经处理的生产和生活垃圾以及农药和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等日趋严重。所有这些,正在动摇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污染导致一些宝贵的资源被白白耗费或无法利用;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提升而淹没田地和城市;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辐射增加、人类受到伤害;而土地的蜕化和沙化,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加剧了粮食的匮乏。自1972年罗马俱乐部推出了《增长的极限》以来,国际社会对自然环境恶化的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每年的4月22日被定为“地球日”;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展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了如《斯德哥尔摩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和《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即《京都议定书》等协议。这些对问题的缓解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国利益的分歧和观点的差异,国际社会联合一致以保护环境的努力依然步履艰难。

  材料2人口问题首先表现为人口的持续膨胀。1927年时世界人口只有20亿,到1987年即突破了50亿,1999年达到60亿。根据现在的出生率预测,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20~140亿!人口膨胀已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及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人口问题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或超过7%,即为人口结构老龄化。1998年在全世界59亿总人口中65岁以上的为578亿,占总人口的98%。据预测,在之后的20年中,世界老龄人口的年递增速度为2.5%,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人口的老龄化,将造成国家革新能力的降低、劳动生产率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23%,而人口却增长了10%。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再发生粮荒,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目前世界上处于饥饿状态和营养不良的人数至少8亿人。

  目前人类社会广泛使用的

能源有石油、煤炭、
天然气
等。根据统计,在1995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石油所占的比例为397%,煤炭为30%,天然气为20%。按照现在的消费量和已知的储藏量,石油可维持20年,煤炭可维持111年,天然气可维持22年。也就是说,如果继续走高能耗的发展道路,人类注定没有前途。

  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显示,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的占全球总人口40%的居民面临淡水资源的危机;发展中国家中有10亿人喝不上清洁水,并且这种趋势在可见的未来还将日益严重。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回答保护环境的努力依然步履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2,简述世界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1和3,回答我们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