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申论考试的瓶颈分数

2006年09月21日18:18  新东方     收藏本文     

  七、材料阅读量在上升

  笔者做过统计:2001年中央公务员[微博]考试的申论测试卷的材料总字数是1574字,2002年是2243字,2003年是4243字,2004年是3918字,2005年是3597字,2006年是8317字。尤其是06年的申论考试,阅读量突然大幅增加,当然这与目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相对过去而言,现在的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和实际处理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过去,这要求公务员能在纷繁复杂的材料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总结有用信息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公务员要对社会问题做出正确理解,也需要参考大量的事实作为决策依据。在上述的大背景下,申论考试的材料阅读量将出现不断增大的趋势,而阅读量的上升给考生成绩带来第一个制约因素就是阅读时间的增加,影响后面的答题时间。另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材料的增加必然导致材料的干扰性近一步增强,即会存在大量的无用信息在耗费考生宝贵做题时间的同时,也在误导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使得考生不易找出考题的中心主旨。

  八、在观点上不一定能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为国家选拔合适的机关工作人员的考试,许多人认为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国家是在报考的人中选拔最优秀的人作为国家的机关工作人员,其实并不然。因为从笔试来说,并不能说笔试考得高分的人就一定是最优秀的人。因为公务员考试是以从事公务员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来度身订制的一项考试,考试选拔的是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因为优秀的人才未必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而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也未必一定是考生中最优秀的。因此在申论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提出的观点要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至少不能相冲突。为什么?首先,国家需要的是能正确执行国家政策的公务员,而不是与国家政策有相左意见的公务员。其次,能在观点上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也在一个侧面向阅卷老师反映考生有阅读时事的良好习惯,同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基础,是比较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选之一。因为没有人天生就与与国家主流观点保持一致,只有在了解熟悉时事政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提出与国家主流观点一致的观点。而目前相当多的考生并不喜欢阅读枯燥乏味的政治文章,甚至连政治新闻也很少关注。这就导致了考生对国家主流观点缺乏认识,在考试答卷的过程忠很容易就凭自己的认识和感觉来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就很容易出现与国家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观点,这时候阅卷老师首先对考生的第一印象会大打折扣,试问在阅卷老师内心深处,会容忍让一个对政治不了解甚至不感兴趣的人去从事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吗?答案当然是,不会。那这类与国家主流观点不大一致的考卷得分肯定不高,这就是制约考生分数提高的又一因素。

  九、对策的可行性较差

  在申论考试中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都是在公务员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和必需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这里就存在着一个角色错位的问题。考生不是真正的公务员,没有任何行政经验,许多社会问题考生根本没有实际接触过,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在考试中却要求考生一个“准公务员”的身份去解决这些考生不熟悉的社会问题。考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只能凭感觉去“想”对策,而不能像有经验的公务员那样去找到合适得对策,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对策空洞无物,要么是理想化的不可实施方案。其次,在考试答卷中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方式,即使是真正的公务员也未必可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何况没有任何经验的考生?面对这个问题,唯一的解决方式便是,考生应多阅读一些相关社会问题的研究文章,从权威专家处积累一定量的信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通过纸上谈兵,决胜于千里之外。

  十、对所谈到的话题并不熟悉

  据许多考生考完申论后的反映,大部分认为自己考得不好的考生,其总结的主要原因便是对考卷中所谈到的社会问题并不熟悉。这样就导致以下不利考生的情况:第一,不熟悉的话题将导致考生在下笔前的思考时间过长,影响后面的答题时间。为什么?因为不熟悉的话题需要考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材料才能建立对该社会问题的一个完整认识,才能有一定的自信去下笔写出答案。在申论考试中很容易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因为普遍的考生都会认为只是行政测试的卷子才是时间很紧,而申论的时间则比较充裕。其实任何事情都得辩证得看待。真正的现实是,如果仅仅是以答完申论考卷为目标的话,申论的时间的确是很充裕的,但考生如果是以获得申论高分为目标的话,时间并不如想象中充裕。因为在答卷的过程中,考生需要严密的逻辑思路和高超的语言表述来打动阅卷老师,整个写作过程必须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握,绝不能有“写到哪就算哪”的态度。第二,面对不熟悉的话题,考生很难提出有针对性地对策。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存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申论考试的要求是要考生把对该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写在申论的答卷上。说到这,问题就出来了。既然考生对该问题并不熟悉,就意味着考生对该社会问题缺乏感性认识,甚至是没有感性认识。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考生能提出对该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吗?或许有人会说,通过阅读材料就是一种感性认识。但请问有哪位社会问题的专家在提出有针对性地观点时,是通过阅读几千字材料的方式来完成的呢?答案是没有。既然专家也做不到,那么考生也很难做到。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很好得解释为什么国家的申论考试为什么一定要考相对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一旦考察的是极度冷门的话题,没有多少人对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那么考试的区分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在申论考试中取得高分,写作技巧是要提高,但同样重要的是,考生需要在备考时多阅读相关的热点时事,从而避免在考试中出现对所谈到的话题并不熟悉的情况,从而确保高分。

  十一、卷面整洁度差

  申论的改卷是一个主观性的评分过程。因此考生的答卷的卷面整洁度也是影响阅卷老师给分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阅卷时,阅卷老师是在一个全封闭的空间来从事相对比较机械、枯燥、乏累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疲劳和情绪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良好的卷面整洁度会给阅卷老师一个较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老师对你这份卷子的起评分将高于其他的卷子,无形中就等于赢在了起跑线上。反之,整洁度差的卷子就等于给了阅卷老师一个较低的起点,从而影响了评分。说到这里,不可不谈的是,卷面整洁度不仅仅包括字体的大小美观,还包括文章的段落编排和涂改情况。一般来说,卷面中的字体不宜过大,不宜采用草书等较难辨认的字体,对自己字体有把握的考生可以行书的格式,没有把握的考生则宜以工整的楷体为主。至于段落的编排,每段话内容不宜过长,宜多分点,拉开层次,方便老师抓住文章要点。同时文章不能使用涂改液(防止被认为是在考卷上做记号被判作弊),同时落笔前要写好提纲,一旦落笔便是不能随意更改。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文章关键词: 公务员考试戴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