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2007年高考自主招生专题 > 正文

写一篇好文章轻松上名校 复旦启动人文知识大赛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3 14:48  新闻晚报

  写一篇好文章,有助于轻松上复旦。复旦大学第三届(2007年)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正式开始向全国高三学生征文。优胜学生将能享受复旦的自主招生优惠政策,即只要明年秋季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本分数线就能被复旦录取的待遇。本期周刊专访复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请他对这一赛事进行介绍。

  参赛学生不设门槛

  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是复旦为选拔具有广泛兴趣和儒雅气质,博览群书,超越单一知识束缚的人才而设的高三学生写论文大赛。与其他各类自主招生选拔方式不同,它的最大特色是不设门槛。全国所有高中在校高三学生都可以报名参赛。

  复旦招办主任郑方贤教授表示,“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是作为对现有的保送生政策和自主招生政策的一种补充方式出现的,它体现了复旦选拔人才的理念。一方面,现有的保送生政策只针对数理化竞赛获奖者,文科生没有机会。这种人才选拔方式有缺陷。另一方面,复旦在人文类学科上拥有优势,希望通过这一没有参赛门槛的途径挖掘到对人文领域真正感兴趣的人才。

  考生人数成倍增长

  从前两届报名人数看,该比赛每届报名人数都在成倍增长。第一届“博雅杯”(2005年),全国有300多名高三学生参赛。第二届“博雅杯”(2006年),全国有728名高三学生参赛,27名选手入围面试。在这届比赛中,复旦尝试将比赛结果与该校自主招生5%高考优惠政策挂钩,一二等奖获胜选手享受到了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市一本分数线就能被复旦录取的待遇。

  为更好地保障广大参赛学生的利益,复旦将这一高考优惠政策正式写入了第三届博雅杯比赛的章程中:三等奖以上获得者(含三等奖)如高考以复旦汉语言、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博物馆学专业为第一专业志愿,将根据获奖者的获奖等级给予享受一定的

高考录取优惠政策。

  8位教授面试1学生

  “博雅杯”选拔方式创造性地以高校公开书目,学生写评论的投稿方式进行。任何应届高三毕业生只需在复旦开出的包括《国学概论》、《西方的智慧》等19本中西人文经典著作中择一在线完成一篇3000字的读后感征文,发至复旦招生办,就可以参赛。复旦招办将经过论文评选、面试方式评出学生获奖等第。

  那么面试中有无可能出现考生请人代写等作弊行为?郑教授表示:“学生是否是独立完成论文将作为整个比赛当中的考察重点。学生除了交一篇论文还需交高中阶段代表本人水平的习作一篇,供招办参考。进入面试环节后,将由8名来自不同人文学科领域的顶级教授同时对1名学生进行‘连环拷问’。每个学生的面试时间至少在半个小时。论文是否是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胸中有没有墨水,一面试便知。上一届比赛招进来的学生都很优秀,教授对他们都很满意。”

  此外,为保证整个大赛的公平、公正、没有营私舞弊,复旦还将对比赛进行公证。

  【指导:评委专家谈“博雅杯”】

  看复旦“博雅杯”如何选材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

  复旦大学今年的“博雅杯”征文竞赛,其赛程与去年大致相同,在完成对应征文章的遴选之后,即进入对被选者的面试。比之去年,有些问题想提一提。读经典要有自己的主见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成长的少年人,在回答你的问题是滔滔不绝,但并不在乎自己对问题本身是否真有兴趣,是否真的探究过。比如考官问:“你怎么看《红楼梦》?”学生答得干脆、清楚:“《红楼梦》展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揭露了这种社会的本质。”这样的话固然无错,但并未涉及“你怎么看”。

  《红楼梦》看来是被仅仅理解成了一件历史知识上的事情了。但《红楼梦》是艺术作品,而我们作为当代读者,与这部古代作品之间在文学经验上的联系,恐怕应当是更加重要的方面。

  高考成绩仍是敲门砖我注意到,在前来面试的学生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来自省重点名牌中学,查一查其在年级中的成绩排名也并不都靠前,但他们倒是颇有自信、且很欢愉地来与我们交谈了。可以感觉到,这样的考生是冲着与大学教授交谈的机会而来的。例如,某考生偏爱拉美当代文学,对某个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如数家珍,并且很有体会与见解,颇有要把它们全都拿出来与我们分享的意思。至于面试成绩,似乎并不在他心上。末了,问他想不想读中文系,答曰:“太想了!”“为什么?”“可以在复旦中文系找到朋友,找到比自己境界高的文学爱好者、研究者,以便摆脱长久以来在文学讨论方面的孤单寂寞。”

  我想,恐怕没有比这更为纯正的人文学专业的动机了。可是,我又在担心:他能否在高考中考出高分,以便先把复旦的大门敲开?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感触,对这些问题我是应当去思考的,为的是获得孟子所言“君子三乐”之一,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招办主任友情提醒】

  “博雅杯”并非适合所有学生

  “博雅杯”给喜爱人文学科的学生提供一条通往名校学府学习的途径,使有人文学科特长的学生能享受到一定高考优惠,但毕竟与理科生的保送生政策不同,获奖学生还是要参加高考,并且高考成绩达到一本分数线才能被录取。“博雅杯”举行两年来,每年都出现1名学生尽管获得了奖励,但是因为文理偏科太厉害,高考成绩没有达到一本分数线,而与复旦大门失之交臂,造成遗憾。

  郑方贤教授提醒,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加“博雅杯”征文。复旦开出的书单都是人文原典,不是学生花几天工夫就能看懂的书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没有对某本书自己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建议学生不要去尝试。高三学生还是应该按正常进度复习为主,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自己不擅长项目比赛上。

  据悉,比赛网上报名系统于2006年11月10日开通。

  【博雅杯一等奖获奖作文选登】

  用花冠点缀的枷锁

  ———解读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节选)

  □原上海复旦附中李佩云

  文明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在从自然走向文明的进程中,人类有得亦有失,有喜亦有忧。卢梭认为,科学“诞生于人类的骄傲”,人类满怀用科学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妄图将自身从自然的母体中分裂出去。可人类一旦站在自然之外,乃至凌驾于自然之上,同时也就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人们发展科学,借科学来掩饰人的有限个体在无限自然面前的虚弱心理,而人的智慧相对于自然的无穷奥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思维不够周全。

  因此,科技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利益的同时,可能潜伏着未来的危机,比如:现代人发明了生化武器,便为自己埋下了长期的祸根;人们掌握了原子核能,就有可能在地球自转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使地球退回到几十亿年前的最初状态。

  确实,科学不仅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真醇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人类正面临着千百年来最严重的信仰危机。自然已像卢梭所描述的那样,成了人们随意宰割以满足私欲的对象、一个不断被榨取的宝库。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已无可挽回地失落,这势必会导致人类文明的异化、变质,直至崩溃。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过分受功利主义和机械唯物论的毒害,“纯白不备”、“神生不定”,淡漠了对生存价值的关怀。正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很多人不再有真正的“单纯、清白与德行”,也没有“生气与力量”。

  荡漾在无限的时空中———

  浅论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节选)

  □原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联成

  很难解释清楚二十世纪的拉丁美洲究竟是怎么了,文学爆炸的硝烟大肆弥散在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没有人能否认的是,只有那个灵魂才最终使拉美文学登上了世界文学之林的颠峰———路易斯·豪尔赫·博尔赫斯。

  如果说《巴别图书馆》阐释空间上的无尽轮回,那么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交叉小径的花园》就是在向我们昭示世界上的概念。

  《圆形废墟》则多少有中国庄公梦蝶的意味,主人公通过最终与火的接触得来的印证,发现了自己不过也是别人梦中的一个幻影,如同他自己在梦中创造的幻影一样,这样循环往复到达无限。永恒无限的问题第一次被抛诸到人类本身了,直面人类的生存问题,无限循环是否会让人的生命变得无价值?有西方评论者认为博尔赫斯“小说的题材和小说中的哲理是自相矛盾的,而且小说把人的生活写得毫无价值,最终将使读者感到沮丧。”我却不能赞同这种观点,从博尔赫斯的一生来看,他始终是对人生充满美好的信仰与希望的,没有理由说他将一切都看得虚无,或将他的小说视作一个无物之阵。

  博尔赫斯的智慧与洞察力不允许他做出这样不负责任的举动,我完全相信,正是由于认清了这些世界基本概念的本来面目才为我们认清事物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他于《沙漠》一文中写道“我在离金字塔三四百米的地方弯下腰,抓起一把沙子,默默的松手,让它洒落在稍远处,低声说:我正在改变撒哈拉沙漠。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那些并不十分巧妙的话十分确切,我相信积我一生的经验才能说出那句话。”可见博尔赫斯是在试图面对问题的本质,因为不了解其本质就无从谈起解释,更不消说解答问题了。可以说小说集《交叉小径的花园》为博尔赫斯之后的小说上转入关于人的讨论打下了理论基础,后来的小说无一不是以人作为其核心话题的,因为关于基本广阔空间的认定已经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完成了,然后我们才有可能谈论生存于其中的人,判断作为人的价值。

  【征文要求】

  1.请选择所开列书目中的任何一本书,写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评论;

  2.为了避免写成亦步亦趋的内容概述,或议论空泛的读后感,建议能深入文本原意,结合特定的历史时地与当下的文化背景,做出既言之有物又见解独到的完美解读;

  3.文后务必附上助成征文完成的各类参考文献若干;

  4.征文必须由应征学生独立完成。

  【“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书目】

  (1)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2)巴金:《寒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3)钱钟书:《宋诗选注》,见《钱钟书集》之一,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4)赛林格:《麦田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8年/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5)梭罗:《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6)巴恩:《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巴恩:《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山东画报社,2002年。(8)朱启新:《文物物语———说说文物自身的故事》。中华书局,2006年。(9)龚良:《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册),山东画报社,1999年。(10)钱穆:《湖上闲思录》,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1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三联书店,1997年。(12)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3)柏拉图:《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商务印书馆,1999年。(14)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15)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16)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17)罗素:《西方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8)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9)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0)其他书目:参赛者可以不限于上列书目,而是针对自己感悟较深的中外经典著作(西方经典如《理想国》、《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中国古代典籍如《论语》、《孟子》等,既可针对全书,亦可针对某些篇章)写出评论文章参赛亦可。

  作者: □张骞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