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07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难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6 16:13 新浪考试 | |||||||||
主持人:其实我们刚才一同和大家来分析了试题的逻辑方面的关系,我听完之后我觉得有一种非常大的感触,就是说昨天的考试题实际上从逻辑方面是非常清晰的,如果把材料读懂之后,就能够明白材料想讲什么,从题面上来说,您刚才说降低了,但是回答起来不是相当容易,按照您的经验,综合起来谈,今年咱们试题的难度是变大了呢还是变小了呢? 钟君: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想说,今年的试题的难度我个人的感觉,是明
我就想结合这个大纲,新增加的内容具体谈谈今年的难度体现在哪里?第一个方面,就是大纲明确要求了,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在这个方面,把握材料和主旨精神的能力,我想难度体现在你要明确地意识到今年的考试是在考察什么?也就是透过这个现象我们来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本质,很明确,今年考试考察的是科学发展观。 今年的考试当中,对这个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的要求有明显地提高,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能力,实际上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上面我们对申论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今年申论考试的材料延续了理念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一贯风格,这种风格是密切联系热点理论,以点带面,反映复杂而又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是怎么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呢?我们知道今年的申论材料,尽管从表面上看起来,反映了土地资源的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实际上考察的是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第一,我们说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地方政府在地方利益的扭曲之下对农民低价出售,高价征用,因此这个问题就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并且处于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维度。 第二,整地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材料中提到了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涉及到了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维度。 第三到七段的材料中,关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通过减少污染能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和循环利用,这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个人的看法今年的申论命题是近几年来最为经典的一次。 今年的申论命题是紧跟中央关注现实,但又含不露,通过土地这个点带出来了科学发展观的几个维度,通过我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土地征用流转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揭示科学发展观的主旨精神是突破今年申论考试的关键所在。你能不能在最后一个题目,以命脉为题的考试当中取得成功,就看你能不能找到科学发展观这个大的面,然后对题目有一个总体的升华。这是点睛之处,这是我们讲的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的能力。这个方面我们讲了,明确意识到是在考察科学发展观,不能就土地谈土地,你得到的分数一定比基本分略低的分数,不会得高分。 第二个大的方面,我们结合考纲,今年的考纲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叫全面分析,关于全面分析的能力在我们的考试当中体现的也是淋漓尽致,怎么应对这个分析能力呢?关键是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我们一直强调一句话,材料是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稳如泰山,这句话在今天的申论考试当中,尤其是今年的申论考试尤其重要,都需要考生具备极强的根据材料分析题目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藏在材料立了。解题的关键就是我刚才讲的,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 第二题,要求结合给定资料三到七段,谈谈对持续土地利用管理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实际上这里的评价可以认为,或者是理解为认知或观察的意思,因为问题问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如何评价,因此,这里我们可以把评价置换为认知或者观察,理解了这一条,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题的答案都能够在材料中找到,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三到七的概括,第三段材料讲的是江苏省经验,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土地复垦的问题,控制大户采取低密度、坚决制止别墅,实际上还是采取复垦的办法控制土地的量。 第四段材料强调土地的再利用和再调整,第五段材料讲控制土地的闲置,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土地的闸门,第六段材料强调是建设用地的控制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我们平常训练的那些找关键句的本事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让你谈“目的和意义”,实际上就是让你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原因,也就是谈“排土场、尾矿库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的整治”的好处。这个从材料当中也很容易概括,在此不赘述。解释“土地存量”和“地荒”其实也不难,关键还是在阅读分析材料。因为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在材料当中很容易概括。在这里不多说了。 第三个大方面,今年的考纲里面着重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的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考试的难点就是让你提出更加具体和务实的解决对策,在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知道,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向来是申论考察的重点也是难点,今年申论考试在这方面的考察既不是就某个宏观问题提出对策,也不是对既有的政策做有效性分析,而是对某个微观问题提出对策,我们怎么让农民有权利给自己的土地定价,我们要怎么样检查一个具体的工作,这样一个微观问题,坦率地讲,这个题目,我认为是今年的题目当中比较难的。 一是因为这个题目非常地具体,二是因为它涉及了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常识,回答这个问题不但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积累问题的能力,我们结合具体问题讲一讲。 比如说第四题当中的第一个问题是,给定资料二提到的把土地转让市场,区分为两大类进行交易,其进一步说明,这两大类市场怎样区分,并谈谈在这两大类市场中怎样解决农民没有权利为自己的土地定价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关于第一个问题,通过材料我们知道,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两级市场,一级市场只允许政府进入,企业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土地交易。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农民在土地的征用的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前政府在土地的一级市场保持着绝对的垄断,企业无法进入土地的一级市场,只能在土地的二级市场里进行土地交易,这意味着企业农民的地只能卖给政府,政府在这个层面上是高度垄断的,它没有办法卖给别人,所以没有办法讨价还价,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在前我国的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包括流转权和收益权,被固化到了集体的身上,这个集体我们通常指的是村民小组,农民个人缺乏对土地的定价权利。(当然所有权是归国家的)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固化到农民的个人身上,所以农民我要卖地只能通过集体来卖,我个人没有权利我要不要卖,我也没有权利跟你讨价还价,这也没有办法定价。 这里刚才我们讲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我们讲的经济学的常识问题,就是关于我国土地市场的现状问题,我们现在的土地市场是两级市场,企业只可以在二级市场拿地,政府在一级市场上具有垄断权,同时,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固化在了集体身上不是农民个人身上,这又是一个垄断,所以农民两边受垄断,所以你的地没有办法定价,你又没有权利。 实际上这个意思在材料中已经大概给我们了,我们就应该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应当区分征占土地的用途,如果土地是公益性的用途,如果是商业用途,必须引入市场机制,按照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这里明确应当把土地市场区分为商业性的土地市场和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的一级市场,而不是只停留在二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的土地交易,同时要把土地的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理解了这一点实际上这个题的答案就有了,这个答案讲了两类市场,我的理解,一类是,这里指的就是一级市场,我们现在讲一级市场,分为两类,一个是公益性用途的土地市场,再一个是商业性用途的土地市场。 * 措施: ①打破农村集体对土地的垄断,把土地使用权固化到农民个人身上,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定价权利。 ②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允许企业进入到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商业性用途土地的交易,使农民在转让土地时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实际上这个答案,在我写的《申论万能宝典》第134页上有明确解释。这只是一个对策,这也是我们土地改革的一个思路,但是可能现在还完全没有做到。所以这个题目提出来,确实难度是比较大的。 第四题的第二个问题,刚才我们讲了第一个问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了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我个人认为这个题目的思路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实际上就是让你去检查它的经费管理情况,那么这个经费是土地的补偿费,我想你就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补偿费应该发多少?第二个,是否这个补偿费发到位了,发到农民手里了,第三个,你征用来的土地是用来干什么了?是用来公益性的用地还是用来谋取利益了,围绕这三个问题,我们从具体的方面我们又涉及到这三个方面,比如说补偿费应当发多少,很简单,有一个公式,土地面积乘以每亩的单价,这里要检查一下,你发的土地补偿费,你测量农民的土地面积是不是准确,每亩的单价是否符合你应该赔偿的标准,你还要考虑,一个要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第二补偿的价格是不是足以弥补农民的损失,就是近几年地的平均产值和未来的预期,是不是存在故意压低标准的问题。 补偿费一个就是检查一下土地面积是否准确,再一个每亩的单价核算是否合理,第二个问题就是补偿是否到位了,这里还有具体的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补偿费是否发出来了,另外一个就是补偿费发到哪里去了?是发到集体的手中被一些人贪污挪用了呢,还是真正地发到了农民手里,第三个,你补偿费是否按标准发出的,这是五个方面。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征用土地的用处就是征用土地,看看征用土地是否新建了一些项目,新建了哪些项目。 那么,以上就是我对于今年的申论考试一个难点的分析,这几个地方确实是今年比较突出的,也是比较难以回答,让很多考生觉得挠头的地方所在。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