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考研降温背后的理性与非理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2/11 11:52 三秦都市报 | |||||||||
在市场化就业的格局中,教育自然也有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考研在沪上“降温”,固然与硕士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考生基于现实的“理性”思考。 众所周知,研究生就业“风光不再”。伴随着考研热的持续升温及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就业压力向研究生悄然逼近,“学历越高越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已成明日黄花
一个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支出普遍在四五万元以上,已使不少家庭难以承受,这对不少学生来说,读不读研原本就处在犹豫之中,即使研究生教育不收费,考研也会逐渐“降温”,只不过学费实行个人买单后,加速了考研的“降温”。除了有志者外,更多考生不得不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比如今后的就业、家庭经济实力等诸多现实因素,在比较中做出更为“理性”、更为“慎重”的选择,避免盲目跟风考研带来“剪刀差”。当然,这对于提高研究生人才质量,无疑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