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特别策划:高中毕业 我们一定要上大学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6 14:50  《课堂内外·高中版》

特别策划:高中毕业我们一定要上大学吗?
毕业季节

  编者按:再过150天左右,2007年高考就将来临了。考场上短短的三天时间,对又一批度过了三年完成了高中学业的几百万同学来说,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命运博弈!无论最终的结果是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心仪的大学,还是从此结束校园生涯,这对我们的人生来说,都是一次必须直面和无法逃避的选择。

  面对纷扰不堪的大学现状,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前途,当我们站在即将离去的高中校门口时,心中是否也满是彷徨:高中毕业,我们一定就要上大学吗?

  为回答这一问题,《课堂内外·高中版》2007年1月号特别推出本篇特稿,希望为大家在进行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时,提供一种不一样的思考角度。

  一、大学之痛:不是我不愿意说你好

  “当四年时间结束的时候,大学从我身上起来,说:你走吧!我欲哭无泪,不知道是大学上了我,还是我上了大学!”

  这是许多关于大学生活的各种语录中,一条流传甚广的最新经典。黑色

幽默的语言智慧背后,透出的却是许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无奈和悲伤。

  2006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公众调查,共有8 777人参与调查的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而之所以会“后悔”,超过半数的人回答是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大学都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方向。历经三年甚至四年苦读,再从近乎残酷的高考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所有的努力和目的不外就是为了最终迈进那道大门,通过大学学习,从而找到自身在社会体系中的合理位置。

  然而,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问题也层出不穷。许多大学的性质类型在选报志愿时让人无所适从,专业设置更是眼花缭乱。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当每年以倍数剧增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时,才发现自己所谓的专业竟是那样低能,要找到一份工作竟是那样的困难。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人数超过212万。到了2005年和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增长到330万与413万。伴随着剧增的毕业生人数,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期望也越来越低。到了2005年,求职毕业生已主动将月薪要求降至1 000元、800元、500元,甚至不惜“零工资就业”。

  除了就业压力,后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学习”。本次被调查者之一的小赵,是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的毕业生。他找到的工作是保安,每月工资800元。说到自己的大学生活,小赵很伤感:“上了高中就要考大学,考了大学还得考研,但是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就是拿了个文凭。”

  大学是一个接受专业教育的阶段,专业水准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毕业后的人生走向。而事实上,“现在50%以上的大学生将经历主要用在外语学习上,考四六级、考GRE、考托福、考雅思等等。相反,他们对专业课投入的精力却很少。另外,现在大学开设的很多课,都不是学生想学的专业知识,而是规定学、要求学的课程。”高等教育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的熊丙奇教授,直言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本身确实需要改革。

  另一位接受本次调查的汉语言专业大三学生一说起“专业”就很郁闷:“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公共课很多,而且这几年我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占了一大半。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古汉语专业对英语有这么高的要求。”

  面对贬值的大学教育和“毕业即等于失业”的残酷现实,曾经美丽无比、高贵尊严的“大学”已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是非之词!

  而对无数后来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摆在面前的一个艰难而现实的选择就是:这样的大学,还值得我们去上吗?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