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无奈之举:蒋多多们的反抗http://www.sina.com.cn
2006/12/26 14:50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06年高考新闻人物蒋多多 二、无奈之举:蒋多多们的反抗 在2006年的高考中,有两件事情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蒋多多,女,19岁,2006年河南省南阳市八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在2006年的高考中,她把对目前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写在了各科试卷主观题的空白处,并将自己的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且所有试卷均用双色笔答题。她自称,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各科成绩都被判为零分,以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结果,她的文综科目被判为零分,总分114分。她也因为这一事件成为2006年高考的新闻人物。 蒋多多的举动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反抗。用蒋多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感觉到目前的高考制度和教育制度十分不合理,教育全部是为了高考,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想想看,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兴趣爱好,能学到什么呢?” 她对自己心目中向往的学校是这样描述的:“没有年级的区分,没有考试,教师和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关系,教学完全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学的东西要对社会有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大学,她坦言那不是一个人唯一的选择,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上大学不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干吗要去上呢?而一个人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尊重自觉的兴趣爱好,才可能有好的发展。 当“大学”成为许多高中生唯一理想的时候,蒋多多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对它说了“不”!我们无意鼓励用这样的极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在高考这架庞大的机器压迫下,身心失衡甚至悲剧不断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这样的高中,这样的大学,真的是我们的希望吗? 2006年和高考有关的另一件事发生在重庆。 这年高考前夕,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了一条信息,该区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到了该区全部高三应届学生人数的10%以上!经调查发现,放弃高考的541名学生中,农村高中学生数量较多,他们弃考是因为家庭不堪大学高昂学费的重负。 18岁的陈红是541名弃考学生中的一员。她所在的涪陵八中这届高三,当初进校时有120名学生,随后每年都要流失十余人。其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成绩差而主动放弃的。但陈红是个例外,她成绩优秀,在最后时刻才被迫放弃了高考报名,放弃的原因是:一旦考上大学,家里根本无法为她支付高昂的学费! 陈红用长流不止的眼泪结束了高中生活,不久后,她就和姐姐外出打工了。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天上十几个小时的班,一个月挣300块钱。 另一位17岁的高中生杨滨宇的选择则是主动放弃。杨滨宇家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差,成绩也不错,他是在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计算之后作出这个决定的:“读一般的大学没意思。花几万块钱读个专科或者高职,出来还是找不到好工作。我也不一定考得上本科,没有必要再读了。我现在出去开始打工,用几年时间学门技术,跟读了大学的人还不是一样?挣的钱可能差不多。不读大学,就不用花一大笔钱。人家读大学花了几万块钱,说不定我在人家读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挣几万块钱了。算起来,还是打工划算。” 自1994年至今,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 000~8 000元不等,学费涨幅近20倍。按照教育部统计的数据:大学四年,一个学生的平均花费在4万~8万元,一个本科生四年的最少花费也需2.8万元,这相当于贫困县农民35年的纯收入。 在高昂的教育收费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与其勉强上大学,给家庭增加巨大压力,不如改变思路,另寻出路,已成为许多高中生放弃高考的一种选择。 “大学质量和收费不符,特别是二类大学。”一名参与本次调查的在读大学生留言说。和他的观点一样的,有19%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