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 > 正文
众所周知,高考数学的复习面广、量大,使不少考生感到畏惧、无从下手。在高考数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下面,我来具体说说高考数学最后复习阶段,学生如何酝酿思维激情。
思维激情A: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高考数学最后阶段,应该仔细推敲《考试说明》,分清哪些内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内容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又要求灵活、综合运用。然后结合课本,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一遍。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要明了,编成一张知识的网络);方法(能力)是暗线(要提炼、要领悟);思维(训练)是主线(要重视、要加强)。通过《考试说明》的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我们在最后复习时,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思维激情B:重视课本,注重方法
最后复习阶段应注重“看”:把课本内容包括正文和习题完整地看一遍,将知识要点用框图的形式勾勒出来,在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熟记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巩固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最后阶段还应注重 “想”:对课本中的每道题不必一一做一遍,只需多想下列问题:本题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涉及哪些知识点?涉及哪些思想方法?尝试变更条件(或结论),会有怎样的结论或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最后阶段更应注重“练”: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习题演练一遍,体会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提炼具有普遍性的解题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最重要。
思维激情C:查漏补缺,对症下药
相当一部分同学考分不高,不少是因为会做的题做错,特别是基础题。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适量训练,培养考感,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就会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
思维激情D:研究考题,总结经验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避免试卷中出现的错误:(1)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计算之错” 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2)似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够透彻,应用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3)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思维激情E:吃透评分,沉着应战
建议同学们在临考前做做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或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综合卷),并且自评自改,精心研究并吃透评分标准,对照自己的习惯,力争减少无谓的失分,保证会做得不错;即使不完全会做,也要理解多少做多少,以增加得分机会。答题时应该先易后难,做题目时该交代的一定要交代清楚。
大部分的“审题之错”是出在急于求成。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要看清楚,步骤要到位,动作要快,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立足于一次成功,不要养成唯恐做不完,匆匆忙忙抢着做的坏习惯。根据解答题评卷实行“分段评分”的特点,你不妨做个心理换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平时做作业“全做全对”的要求中,转移到“立足于完成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上来,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
(由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马茂年编写)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