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12:00 《北京考试报》
中央民族大学校门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彭 丹 中央民族大学坐落在学府林立的北京西郊,南邻国家图书馆,北接著名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环境典雅优美,人文氛围浓郁,科技信息集中,在众多名校中自显特色,独具风采。 历久弥新 师资力量雄厚 中央民族大学的创办可以追溯到1941年创建的延安民族学院。1951年正式成立中央民族学院,首任院长是后来担任过国家副主席的乌兰夫。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学校创立之初,中央政府即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等校选调了翦伯赞、吴文藻、潘光旦等一批学界名流到校任教,为今天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耕耘,今天的中央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体,以民族类学科为特色,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教等学科门类齐全,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干部培训并举,民族预科、艺术中专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层次兼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18个学院,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9个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授权点,2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文科基地;有3个“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及学科群,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民族成分众多的师资队伍,拥有专职教师10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29名,96%以上的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其中90%以上的教授为低年级学生开设基础课。 招生办副主任京生介绍,中央民族大学拥有众多与民族发展结合密切且久负盛名的特色专业,如民族学等。与此同时,还紧跟市场步伐,设置了一批如对外汉语、法学与经济学双学位、经济类学科等能够与市场紧密接轨的应用型综合性专业。这些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搭建汇聚精英的宽阔平台,引进双聘院士作为学科带头人,推动理科院系的发展。而“211”、“985”项目安家理科院系更是催生和促长理科专业的肥沃土壤。先进的仪器设备、功能完善的实验室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多元一体 汇聚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堪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是展示中国民族政策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全日制本科学生中的70%左右是少数民族。56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在校园汇聚一堂,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风俗,绚烂多姿的服饰、歌舞以及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小吃,融汇成了民族团结的交响乐章。独特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每一位在校生尽享民族大家庭的温馨,并且历练出跨文化的视野。 中央民族大学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与国际联系的窗口。学校已同5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每年接纳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聘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并不断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派出国家包括日、韩、法、美等。 近年来,在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建设力度强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据招生办副主任京生老师介绍,“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包括校园万兆网升级改造,数据中心建设,学生宿舍网络全部开通,140多个多媒体教室建设完成并实现群控管理,校园一卡通、网络课堂、校园信息门户、数字迎新系统全面应用等。学生的生活学习均已实现数字化管理;新投入使用的文科大楼面积达4.2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的教学及办公大楼;新建理科大楼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200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规划建设实验室189间,分属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它将极大地改善理工科各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民族博物馆珍藏有3万多件珍贵的民族文物供教学和观摩…… 招生照顾少数民族 招生办副主任京生介绍,中央民族大学面向全国招收汉族在内的各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承认北京市招办对少数民族考生的政策加分,并且在投档和录取专业时都将加分考虑在内。 2007年在京计划招生77人,其中文史35人,理工42人。招生专业有民族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其中,法学(法学与英语双学位班)、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新闻学、博物馆学(文物鉴定与保护)等专业近几年备受考生和家长青睐。 专业级差3-2-1 学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录取非第一志愿且服从调剂的考生。若其分数高于学校在京所录第一志愿考分最高者,还可满足其专业志愿。对于符合学校投档要求考生的专业安排,按级差分“3-2-1”的“专业级差”方式录取。同等条件下,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做退档处理。 部分专业按类招生 学校一些专业实行按类招生,即:学生入学后实行宽口径培养模式,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再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入学成绩、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进入学科大类内不同的专业培养。为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还将继续执行转专业政策。转专业申请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在学生对学校各专业的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并明确自身兴趣特长之后,可以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和具体程序进行转专业申请。 考生报考时要注意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合理科学地填报志愿。不要仅限于去年的录取分数,而要对以往几年的录取分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作为报考参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